





定价:48元
印次:1-2
ISBN:9787302114116
出版日期:2006.01.01
印刷日期:2006.09.13
图书责编:梁颖
图书分类:零售
本书主要介绍数字图像与视频压缩编码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及其应用。全书分为15章,前12章讲述图像与视频压缩编码的基本原理,包括统计编码、预测编码、变换编码、子带编码、小波变换编码、分形编码、模型基编码以及矢量量化编码等,第13章和第14章介绍现行的数字图像与视频压缩编码国际标准,第15章介绍与图像及视频压缩编码密切相关的数字水印技术。 本书可供通信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以及从事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应用、电视技术、网络通信等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选作教材、参考书或培训用书。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与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激发了人们进行视频信息交流的需求,推动了图像通信和数字视频技术的全面发展。图像和视频信号数字化可以避免远距离传输的累积失真,数字化存储可以高保真还原,并且容易借助计算机进行灵活处理和管理。但数字化为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是数字化的高质量是以高数码率为代价的,相对于模拟信号而言,频带成数量级扩展极不经济,一度成为数字视频发展的瓶颈。本书介绍的压缩编码技术集学术界1/4世纪以来的出色研究成果,成功地解决了这一关键问题,成为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三大信息支柱产业共同的核心技术。数字化带来的另一不利方面是数字信号的易操作性也方便了盗版、篡改、伪造等非法行为,威胁信息安全。近年发展起来的数字水印技术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手段。隐蔽嵌入图像和视频信号中的水印信息能实现版权保护、真伪鉴别等功能。压缩编码与数字水印工作机理接近,使用中又彼此相融,本书也将这一学科前沿技术介绍给读者。 本书内容分成3大部分。第1部分为图像与视频压缩编码基础;第2部分为图像与视频压缩编码标准;第3部分为图像与视频信号中的数字水印。 第1部分包括本书的前12章。第1章是关于图像和视频压缩编码技术的概述,重点阐述数据压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图像编码技术的研究内容。第2章和第3章分别就人的主观视觉特性和图像信号的统计特性进行介绍,这两者是实现图像和视频数据压缩的理论依据。第4章介绍单纯利用信号统计特性的压缩编码算法,这些方法不但本身可以实现无损压缩,而且与其他压缩方法相结合,成为各类图像与视频压缩编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第5章简要介绍有损压缩编码的...
1.1图像信息及其数字化1
1.2图像数据压缩2
1.2.1图像数据压缩的必要性2
1.2.2图像数据压缩的可能性3
1.3图像压缩信源编码过程5
1.4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6
1.5图像编码算法分类7
1.6图像编码的标准化9
1.7图像编码与数字水印11
参考文献12
第2章视觉特性与图像质量14
2.1视觉系统中的信息处理14
2.1.1视觉与神经系统14
2.1.2眼睛15
2.1.3视皮层19
2.2视觉系统模型20
2.2.1单色视觉模型20
2.2.2彩色视觉模型21
2.3门限视觉22
2.3.1总体门限效应23
2.3.2局部门限效应24
2.3.3多激励的综合25
2.3.4运动觉察和时间掩盖27
2.4图像质量28
2.4.1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29
2.4.2图像质量的客观测量31
参考文献32第3章图像信号的统计特性及模型34
3.1图像信号的概率分布、信息量和信息熵34
3.1.1信息量和信息熵34
3.1.2图像信号的概率分布36
3.2图像信号的相关函数39
3.3图像信号的功率谱42
●数字图像压缩编码
[3]目●录
3.4图像差值信号的统计特性43
3.5活动图像的统计特性45
3.6图像信号统计模型48
3.6.1高斯模型49
3.6.2均匀模型50
3.6.3拉普拉斯模型51
3.6.4广义高斯模型52
3.6.5组合信源模型52
参考文献53
第4章统计编码与无损压缩55
4.1单译可逆码和非续长码55
4.2离散、无记忆信源的无失真编...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