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29.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125587
出版日期:2006.05.01
印刷日期:2006.04.29
图书责编:苗庆波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是为了贯彻“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精神,适应高等学校机械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编写的。全书分上、下两篇,共11章。上篇实验理论基础,共4章,较系统地介绍了机械实验与常用设计方法、机械基础实验中的基本物理量测量、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及处理、实验报告的撰写;下篇实验技术方法,共7章,内容包括机械动力学性能参数实验技术、机械系统的效率测定实验技术、摩擦磨损与润滑测量技术、机械系统的精度测定实验技术、机械振动与噪声测定实验技术、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实验、机电一体化实验技术。每章另有思考题和参考文献,以便读者练习和查阅更多相关信息。本书附有光盘,内容包括针对上述实验技术开设的适用于本科生实验教学的相关实验指导书,可用于指导学生实验。本书可以作为本科生机械基础实验课程教材,也可供其他从事机械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机械基础实验技术》是为了贯彻“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精神,适应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着眼于国家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编写的。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已经从单一的工程师培养模式转变为分层次培养。一些重点院校提出要改变学生培养的职业化教育方式,应该在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对于机械工程教育,机械基础系列课程的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其中的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传统的验证型、演示型实验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另外,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重结果轻过程,特别是对实验设计的原理、实验数据的处理等方面缺乏理论指导,对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研究能力和综合能力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本教材的编写和研究工作,对上述机械基础实验中的问题进行探索,力求使学生对机械基础实验的设计方法、实验手段、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实验报告的设计等环节获得科学的理论指导,并通过教材编写工作促进机械基础实验教学课程的改革和水平的提高。 本书有如下特点: (1) 突出机械基础实验的设计方法及其相关知识的理论系统性。 (2) 从机械系统的整体性能评价角度介绍机械基本参数或性能指标的一般实验方法、实验设备仪器和测试手段,使读者对现代先进的测试和评价方法有初步的了解,拓宽机械基础实验的内容,充分体现内容的通用性及典型实...
0.1机械基础实验技术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
0.2机械基础实验技术课程的内容2
0.3机械基础实验技术课程的学习方法2
上篇实验理论基础
1机械实验与常用设计方法6
1.1机械实验的意义6
1.2机械实验的主要类型6
1.2.1验证实验7
1.2.2模型实验7
1.2.3性能测定实验7
1.2.4计算机仿真实验8
1.3实验设计8
1.3.1实验的基本要素8
1.3.2实验的基本特性9
1.3.3实验的一般程序10
1.3.4实验设计14
1.3.5实验设计过程举例17
1.4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23
1.4.1求值实验设计23
1.4.2比较实验设计26
1.4.3析因实验设计27
思考题30
参考文献30
2机械基础实验中的基本物理量测量31
2.1概述31
2.2力的测量32
2.2.1基本概念32
2.2.2常用的测力传感器33
2.2.3电阻应变式力的测量33
2.2.4压电式力传感器原理37
2.2.5微小力的测量38
2.3位移、速度、加速度测量39
2.3.1基本概念39
2.3.2常用的位移测量方法39
2.3.3速度测量42
2.3.4加速度测量44
2.4温度测量45
2.4.1温标46
2.4.2热膨胀式温度测量46
2.4.3电阻式温度测量47
2.4.4热电偶测温48
2.4.5红外测温48
2.4.6微区温度测量49
2.4.7各种测温方法的测量范围49
2.5转矩和功率测量50
2.5.1基本概念50
2.5.2转矩测量原理50
2.5...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