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32元
印次:3-11
ISBN:9787302376804
出版日期:2015.01.01
印刷日期:2023.10.11
图书责编:苗庆波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是在第2版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最新制定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建议”的精神,结合近几年来教学改革实践的经验修订而成的。 本书作为《机械原理教程(第3版)》一书的配套用书,仍由上、中、下3篇共15章组成,大多数章节包括基本要求,重点、难点提示与辅导,典型例题分析,复习思考题和自测题等5部分内容,旨在方便教师备课和有利于读者自学,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 本书既可作为学生学习“机械原理”课程的辅助教材及教师教学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一般读者自学“机械原理及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辅导读物。
申永胜,清华大学教授, 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曾任清华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精仪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96-2012),全国机械原理研究会理事长(2002-2011)。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作为第一获奖人,1997、2001、2009年三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2年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003年获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其主持的课程2004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其带领的团队2007年入选首届国家级教学团队。
第3版前言 本书是《机械原理教程(第3版)》一书的配套用书,其前两版的书名为《机械原理辅导与习题》。本次修订主要作了以下变动: (1) 本次修订是同《机械原理教程》一书同步进行的,根据《机械原理教程(第3版)》内容的变化,对本书有关内容作了相应的调整和加强。 (2) 将本书前两版各章中的习题部分,经过增删和精选,移到了《机械原理教程(第3版)》一书的相应章节之后,将本书的目标集中定位于学习指导上。 修订后的本书更名为《机械原理学习指导》,以期使其更切合本书的辅导功能。 全书由上、中、下3篇共15章组成,大多数章节包括基本要求,重点、难点提示与辅导,典型例题分析,复习思考题和自测题等5部分内容。 本书既可作为学生学习机械原理课程的主要辅导用书,也可作为教师贯彻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备课和组织研讨课的依据,同时对从事机械工程领域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加本书修订工作的人员有: 申永胜(第1章、第3章、第5章、第8章、第9章、第12章、第14章),郝智秀(第2章、第6章、第10章),阎绍泽(第4章、第7章),程嘉(第11章)、肖丽英(第13章、第15章)。本书由申永胜任主编,负责全书的统稿、修改和定稿。 值此第3版出版之际,谨对为本书前两版编写工作作出贡献的人员表示诚挚的感谢。本书在修订过程中,参阅了一些同类著作,在此特向其作者表达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疏漏欠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斧正。 申永胜 2014年6月于清华园
上篇机构的运动设计
1机构的组成和结构分析3
1.1基本要求3
1.2重点、难点提示与辅导3
1.3典型例题分析11
1.4复习思考题16
1.5自测题16
2连杆机构19
2.1基本要求19
2.2重点、难点提示与辅导19
2.3典型例题分析25
2.4复习思考题31
2.5自测题32
3凸轮机构35
3.1基本要求35
3.2重点、难点提示与辅导35
3.3典型例题分析46
3.4复习思考题51
3.5自测题52
4齿轮机构54
4.1基本要求54
4.2重点、难点提示与辅导54
4.3典型例题分析58
4.4复习思考题64
4.5自测题66
5轮系68
5.1基本要求68
5.2重点、难点提示与辅导68
5.3典型例题分析75
5.4复习思考题82
5.5自测题836间歇运动机构86
6.1基本要求86
6.2重点、难点提示与辅导86
6.3复习思考题87
6.4自测题877其他常用机构88
7.1基本要求88
7.2重点、难点提示与辅导88
7.3复习思考题888组合机构89
8.1基本要求89
8.2重点、难点提示与辅导89
8.3典型例题分析91
8.4复习思考题94
8.5自测题959开式链机构97
9.1基本要求97
9.2重点、难点提示与辅导97
9.3典型例题分析99
9.4复习思考题101
中篇机械的动力设计
10机械的力分析105
10.1基本要求105
10.2重点、难点提示与辅导105
10.3典型例题分析107
10.4复习思考题112 ...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