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初级IT英语读写教程2

作者:司炳月 曹麟 吴美萱 刘菁菁 陶博通
定价:48
印次:1-1
ISBN:9787302489955
出版日期:2017.11.01
印刷日期:2017.12.14

本教材是 2016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专门用途英语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基于辽宁省 IT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 L16DYY005)的阶段性成果;是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7年度立项课题“IT专门用途英语教材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 JG17DB103)的阶段性成果;也是 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信息技术背景下中国外语学习环境‘生态给养’转化有效性研究”(项目编号: 16BYY093)的阶段性成果。

more >

前言 一、编写背景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 信息时代的悄然而至,使得我国教育在面临难得的改革与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育结构乃至整个教育体制都将随之发生变革。 2010年,教育部颁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中提出要“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在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论述中提出,要“加强教材建设,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形成教学内容更新机制”。 2.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 2016年 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中对高等教育中的教材要求有清楚的阐述:“加强各类人群科技教育培训的教材建设。结合不同人群特点和需求,不断更新丰富科技教育培训的教材内容,注重培养具有创意、创新、创业能力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将相关学科内容纳入各级各类科技教育培训教材和教学计划。” 3.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制定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进行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开展大学英语课程评价的依据。《指南》在对教材建设和教学资源的论述中明确阐述了:“鼓励各高校建设符合本校定位与特点的大学英语校本数字化课程资源;鼓励本区域内同类高校跨校开发大学英语数字化课程资源。” 二、编写原则 本套教材是与 IT及其相关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课程,符合新形势 下国家对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和新时代大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满足大学生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有利于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本套教材在设计与编写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1. 满足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当代大学生正面临多元化社会带来的冲突和挑战,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国家、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为社会提供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备跨语言交际能力、能够直接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的国际化通用型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全球化对人才提出的更高、更新的要求。 2. 满足学生对于专业与外语知识相结合的需求 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一方面满足了国家、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本套教材旨在满足 IT及其相关专业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水平。此外,教材亦体现了专门用途英语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设置的具体要求。 3. 满足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本套教材编写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在 IT专业领域中使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能够有效地运用有关篇章、语用等知识;能够较好地理解有一定语言难度、内容较为熟悉或与本人所学专业相关的口头或书面材料;能够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并得出自己的结论或形成自己的认识。 三、编写依据 1. “专业知识”+“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与专业或未来工作有关的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获得在学术或职业领域进行交流的相关能力。本套教材是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采用系统、科学的教材编写原则和方法编写而成。从教材的前期策划和准备、单元设计、教学资源开发、编写团队、内容设置和编排到教学效果的评价和评估都有整体的体系构建,以满足教学大纲和课程目标的要求。本套教材不但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这些语言基本技能,而且强化学生思辨、创新能力的培养。 2.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理念 《指南》中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也明确提出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策略使用、教学管理和协调、课堂教学评价和评估等方面,而教师对课堂的主导方向要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为目的,只有两者相互结合,方能相得益彰,顺利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目标。 3. “语言输入”+“语言输出”的“双向”驱动教学体系 本套教材在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后练习中设计了很多“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的互动环节,教材采用任务式、合作式、项目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教学活动满足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需求。课后练习的设计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和帮助他们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学习;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实现课内和课外学习“不断线”。 4. “平面教材”+“立体化教材”的“双辅”交互优势 本套教材将大力推进最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凸显现代学习方式的自主性、移动性、随时性等特点,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推介作用。积极创建多元的教学与学习环境,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和网络交流平台,使“平面教材”呈现出信息化教育的特征,形成“立体化教材”。 此外,本套教材鼓励教师建设和使用微课、慕课,拓展教学内容,实施基于“教材平面内容”和“网上立体课件”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朝着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方向发展,实现教学资源网络化、教学环境虚拟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评估过程化等。 5. 以教材为引导、推动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实现“教”“学”相长 《纲要》明确指出,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素养,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受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需要外在环境和管理机制的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性特点可归纳为长期性、动态性、实践性和环境依托性。本套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正是根据实践性和环境依托性的特点,编写和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也是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技能的专业发展必经过程。 四、教材结构 本套教材共包含“读写”和“听说”两大系列。其中,“读写”系列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共六个分册。“听说”系列分为初级和中级两个级别,共四个分册。 在“读写”系列中,每册书有 8个单元。每个单元分为 Section A和 Section B两部分。 Section A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制,包含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后有生词表、短语和表达、缩略词、术语和课后练习。 Section B按照专业英语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编写,包含一篇与 Section A同主题的阅读文章,旨在补充和强化专业阅读内容。两篇文章一易一难,每个单元都可以满足分级教学的需要和不同程度学生水平的需求,两个部分的练习形式多样,具有丰富性和系统性的特点。练习设计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学生,选材的难易程度、知识侧重点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在“听说”系列中,每册书有 16个单元,每个单元分为 Section A、Section B及 Section C三部分。其中,Section A为听力技能训练,听力内容围绕 IT相关主题展开。该部分由 Text A和 Text B两部分组成,前者针对 IT及相关专业(非英语专业)学生,题目设计相对简单;后者针对英语专业(如科技英语)学生,题目设计难度有所增加。 Section B为口语技能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 Section C为听力考试强化训练,该部分侧重应试,根据当下国内外几大英语考试(如大学英语四六级、托福、雅思等),全方位、多角度满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希望通过题型多样、题量丰富的强化训练,让学生一方面熟悉并适应听力考试的多样题型,另一方面检测自己的英语听力水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材特色 1. 素材原汁原味 本套教材的所有阅读和听力文本均选自英美国家真实的 IT专业文本,包括 IT相关专业的学术网站、期刊及英语原版教材。编者在选择文本时尽量选择新颖、有趣的分支话题,文章的语言也尽量避免过于严肃和刻板,使学生在理解和分析课文的过程中既能利用专业知识进行思考和判断,又不觉枯燥。 2. 内容注重实用性 本套教材的“读写”系列避免了国内同类教材培养目标单一、片面的缺陷,注重提高 学生的多种技能。每个单元不仅包括阅读板块、翻译板块和写作板块,还针对 IT及其相关专业的英语阅读、翻译、学术写作等技能进行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而在“听说”系列中,编者在选择听说文本的话题时,一方面迎合当今 IT产业就业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也考虑与高校 IT专业课程紧密相关,并参考国内各大重点高校 IT专业设置,挑选出 IT领域相关的热门话题,这些话题广泛涉及 IT相关专业学生所关心的 IT就业方面的问题、 IT专业知识的学习方法、全国重点高校 IT相关专业课程中开设的典型编程语言、当今的网络环境、时下 IT领域前沿技术等内容,以便在提升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了解和学习与 IT相关的专业知识,突出语言运用,通过文本传递 IT知识,重现真实 IT场景。 3. 练习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 本套教材在阅读和听力理解、语言知识学习及技能训练方面都设计了大量的练习,而且练习形式富于变化,如简答、判断、填空、选择、配对、翻译、图表、口语交际等,学生不仅可以学习词汇、短语等语言点,还可以提高阅读和听力理解能力、分析语言的能力及表达能力。 六、适用对象 本套教材特别适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和网络工程等与 IT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和使用,可以分阶段或分学期选用;也特别适合从事软件系统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运行及维护工作的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查阅和参考。编者在选材上保证与 IT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同时,努力确保文章内容贴近生活,所选材料涵盖了当前教育、工作和社会领域的诸多热点,文字形象生动、可读性强。因此,本套教材也比较适合那些有一定英语基础,同时也喜爱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互联网文化的人士阅读,以扩展知识,开拓视野。 七、编写团队 本套教材由大连外国语大学软件学院教师担任主编团队。参与编写的编者有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专业英语教师、计算机专业的教师、 IT职场的企业专家以及定居海外的专家和学者。 本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校企合作教材编写组的大力支持,是校企合作的成果之一。该编写组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 IT职场的整个工作流程和环境,将职场所需要的语言技能、专业知识、职业素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学习需求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教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本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也得到了大连外国语大学软件学院的领导与英语教研室所有老师的鼎力支持,尤其是祁瑞华教授在编写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本套教材还是“ 2016年辽宁省转型发展试点专业建设”项目的成果之一。我校专业共建合作伙伴——国际商业机器全球服务(大连)有限公司、埃森哲信息技术(大连)有限公司、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该套教材的编写提出了许多参考意见,在此一并谢过!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错误与缺点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司炳月 2017年 6月

more >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图书分类全部图书
more >
  • 本书特别适合IT相关专业学生提高英语读写综合技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本专业知识与英语结合,满足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同时也可以供IT相关专业人士作为提升英语技能的参考书目
  • 本书特别适合IT相关专业学生提高英语读写综合技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本专业知识与英语结合,满足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同时也可以供IT相关专业人士作为提升英语技能的参考书目

more >
  • Text B Mobile Learning Technologies for 21st-Century Classrooms                                                 17 

    Unit 2 My Learning Experience—Discovery of an IT Course                            27 

    Text A Learn a C-style language                                                                                                                                                29  Text B Slow Life, Slow Programming                                                                                                                                  44 

    Unit 3 Walk over the Cloud                                                                                                     55 

    Text A What...

精彩书评more >

标题

评论

版权所有(C)2023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3546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911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