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中国城市绿色住宅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前沿性、系统性、可读性 深入专题研究领域的阶梯 进入交叉学科的桥梁 启迪研发创新的源泉

作者:张莉
定价:89
印次:1-1
ISBN:9787302542155
出版日期:2020.01.01
印刷日期:2019.12.05

本书构建了分析绿色住宅发展动力机制的理论框架和模型,利用多维度数据从市场驱动、政策推动、信息助推三方面,对绿色住宅溢价和参与者经济可行性、绿色住宅供给的影响因素与规律以及信息对绿色住宅需求的助推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深入识别了中国居民对绿色居住环境的需求以及中国绿色住宅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more >

我国自1998年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加速推进住房商品化和社会化以来,城镇住房建设数量快速增长,逐步缓解了城镇住房短缺问题,有效改善了居民住房条件,居民选择住房时越来越重视城市的宜业宜居、社区的友好便捷和住宅的舒适健康。然而,在房地产市场持续快速发展过程中,建筑高能耗、高污染、室内环境不达标等行业顽疾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加快发展低碳节能、环境友好、舒适健康的绿色住宅,既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增进民生福祉的迫切要求,也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促进房地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相应的,如何通过精准产业政策和灵活微观政策促进绿色住宅发展,就成为新时代住房政策应关注的重要内容。 国家标准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布至今已有13年,正式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认证也有11年。虽然近年来绿色建筑数量迅速增加,但主要是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及部分保障性住房,这些住房因为有政府的强制要求而较好地执行了绿色建筑标准,而量大面广的商品住宅项目中的绿色建筑占比依然很低,消费者对绿色住宅更是知之甚少。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2013〕1号),强调要综合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激发市场主体设计、建造、使用绿色建筑的内生动力。为此,有必要深入探究绿色住宅发展的动力机制,为促进中国绿色住宅的市场化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策略指引。 绿色住宅的初始增量成本、环境正外部性等特点使得绿色住宅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独具特色,且在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中面临诸多挑战,这既需要与住宅经济学研究的一般规律相结合,也需要借鉴环境和能源经济学、建筑技术科学等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在国际学术界,绿色住宅领域的经济学研究在最近十年取得很大进展,主要体现为两方面: 第一,计量经济学方法、数据可得性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使得学者们能够对绿色住宅的市场溢价进行越来越准确的估计; 第二,一些实证研究对绿色住宅推广的激励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定量比较。但是,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其规律不一定适用于中国,不同于发达国家在较高居住舒适度水平下追求节能环保,中国的绿色住宅发展既需要满足人们对更高居住环境质量的需求,又不能使住宅能耗出现大幅增长。所以,需要立足中国国情,系统科学地探究中国绿色住宅发展的市场规律。 绿色住宅作为市场上流通的一种商品,市场参与者的经济可行性是绿色住宅实现市场化推广的前提,也是了解绿色住宅发展的动力机制的第一步。现有国内外研究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对绿色住宅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收益进行技术经济评价。然而,绿色住宅的设计、建造、使用过程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往往存在激励分离,只有在绿色住宅对各市场参与者而言都是经济可行的条件下,才能激发市场发展的内生动力。因此,非常有必要从市场参与者视角探讨绿色住宅的经济可行性,需要基于市场大样本交易数据而非个别案例,以提供更加可靠的分析结果。 为了加快绿色住宅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多种类型的政策措施,例如财政补贴、容积率奖励、信贷和税收优惠等,但是各种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却仍然处于情况不明的状态。系统梳理并定量比较各类政策措施对绿色住宅发展的影响,对于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相关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另外,在传统的“胡萝卜”(经济激励)加“大棒”(行政命令)的政策手段之外,随着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尤其是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Richard H.Thaler教授“助推”(Nudge)理论的提出,一种基于人的行为决策规律的简约且低成本的政策架构逐渐成为公共政策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这种不依靠强制行为规范或高成本物质诱因,而是以信息干预等非经济刺激的方式引导决策主体行为的方法,在绿色住宅推广中也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张莉博士的这本专著,在上述两方面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显著的贡献。本书首先对国内外已有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并构建了分析绿色住宅发展动力机制的理论框架和模型; 进而利用多维度数据对中国绿色住宅溢价与供求方经济可行性,以及绿色住宅供给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影响因素与规律进行了实证研究; 最后围绕信息对绿色住宅需求的助推作用开展了调研和实验探究。本书从市场驱动、政策推动、信息助推三方面揭示了中国绿色住宅发展的动力机制,不仅丰富和拓展了国际学术界相关领域的研究,还能够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绿色战略决策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精准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本书是张莉在其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而成的,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微观主体行为的绿色住宅供求驱动因素与决策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 71673156)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住宅的绿色信息披露对居民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其福利效应研究”(项目批准号: 71904114)的阶段性成果。相信本书的出版,对于促进全社会对绿色住宅经济性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进一步推进我国绿色住宅发展都会有所裨益。 张莉的博士学位论文获得了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等奖,她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也反映了她扎实的理论基础、国际化的学术视野,以及在绿色住宅和其他住房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积累。我作为她的博士生导师,深感欣慰。相信随着研究工作的开展,张莉博士会有更多的研究成果面世,在住房经济学领域做出更大贡献。 刘洪玉2019年5月23日 于北京清华园

more >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同系列产品more >

基于确定性现金流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谭智佳
定 价:79元

查看详情
狄拉克半金属的能带调控和超快动力...

鲍昌华
定 价:79元

查看详情
记者马克思

黄斐
定 价:89元

查看详情
介电常数近零媒质的集成光学掺杂理...

周子恒
定 价:79元

查看详情
风险感知、制度压力与基层干部社会...

程佳旭
定 价:79元

查看详情
图书分类全部图书
more >
  • “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丛书”(以下简称“优博丛书”)精选自2014年以来入选的清华大学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Top 5%)。每篇论文经作者进一步修改、充实并增加导师序言后,以专著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优博丛书”选题范围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各主要领域,覆盖清华大学开设的全部一级学科,代表了清华大学各学科最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的水平,反映了相关领域最新的科研进展,具有较强的前沿性、系统性和可读性,是广大博硕士研究生开题及撰写学位论文的必备参考,也是科研人员快速和系统了解某一细分领域发展概况、最新进展以及创新思路的有效途径。
  • “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丛书”(以下简称“优博丛书”)精选自2014年以来入选的清华大学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Top 5%)。每篇论文经作者进一步修改、充实并增加导师序言后,以专著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优博丛书”选题范围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各主要领域,覆盖清华大学开设的全部一级学科,代表了清华大学各学科最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的水平,反映了相关领域最新的科研进展,具有较强的前沿性、系统性和可读性,是广大博硕士研究生开题及撰写学位论文的必备参考,也是科研人员快速和系统了解某一细分领域发展概况、最新进展以及创新思路的有效途径。
more >
  • 目录

    第1章导论

    1.1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目的

    1.1.3研究意义

    1.2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1.2.1研究对象

    1.2.2关键概念

    1.2.3研究范围

    1.3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研究方法

    1.3.2数据说明

    1.3.3技术路线

    1.4本书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2章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2.1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2.1.1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收益

    2.1.2绿色建筑交易中的溢价实现

    2.1.3绿色建筑发展的驱动因素

    2.1.4绿色建筑发展的制约因素

    2.1.5绿色建筑市场的信息问题与助推机制

    2.1.6文献综述小结与绿色住宅特殊性

    2.2绿色住宅发展的动力机制的理论分析

    2.2.1绿色住宅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的理论框架

    2.2.2绿色住宅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的理论模型

    2.2.3关键影响因素与实证问题提炼

    2.3本章小结

    第3章绿色住宅溢价及市场参与者的经济可行性

    3.1中国绿色住宅的发展现状

    3.2绿色住宅溢价的研究方案

    3.2.1样本选择与可比项目组构造

    3.2.2数据搜集

    3.3绿色住宅溢价的实证分析

    3.3.1绿色住宅溢价的基础模型测算

    3.3.2绿色住宅溢价的稳健性检验

    3.4住宅市场“绿色”信号有效性对比

    3.5企业开发绿色住宅的经济可行性分析

    3.6居民购买绿色住宅的经济可行性分析

    ...

精彩书评more >

标题

评论

版权所有(C)2023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3546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911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