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尽力在这本教材的编写中体现出“两新”。
第一新,依据至出版之日的最新法律规定编写。2008年和2009年是中国税收法律体系大变革,也是新的税法规定不断出台的两年。2008年1月1日,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正式实施;2009年1月1日,增值税在全国范围实现了从生产型到消费型的转型;营业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车船税等税种的新规定相继出台。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依据最新法律规定,摒弃已过时的法律,为阅读者提供最具法律时效性的税法信息。本次修订,又把截至2012年7月底之前颁布的最新税收法规加以补充,时效性更强。
第二新,编写体例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新理念。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侧重对知识的传授,甚至对现有知识的灌输,但知识会更新,税法会过时。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会思考、有智慧的现代公民,强调“知”不如“能”,“能”不如“智”。换句话说,就是使受教育者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在以下三方面体现新的教育理念。
(1) 操作性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本书编写的重点在应纳税额的计算和申报上,通过案例提供相应的纳税资料,引导学生填写纳税申报表,进而加深对税法的理解和对纳税程序的把握,使学生具备走上职场的专业能力。
(2) 可读性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本书编写力求生动、活泼、好读,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我们精心选编了“资料链接”、“计算举例”、“操作案例”,引发同学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自主学习中锻炼学习能力。
(3) 讨论素材丰富,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实施互动式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每一章开篇有“导入案例”,每章后编有“本章提问”、“综合案例解析”,提供引发师生讨论、生生讨论的材料,以利于在讨论中学税法,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
本书共分九章,第一章为纳税实务基础,既为以后各章学习提供基本概念的界定,又通过纳税程序的讲解,使读者熟悉纳税申报的操作过程。第二章至第九章基本是按税种进行编排的,每章的重点为两部分:一是该税种的主要法律规定;二是该税种应纳税额的计算和申报,目的是突出对学生的纳税申报这一关键能力的训练。
本书由苏春林任主编,拟定了全书的编写体例和编写原则,并负责第一章的编写,最后对全书进行了统纂定稿。奚卫华任副主编,负责第六章和第七章的编写。王玉娟编写第二章,冯秀娟编写第三章,徐伟编写第四章、第八章、第九章,王希颖编写第五章。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编者参阅了大量近年来出版的税法类专著、教材和论文,在此向这些文献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感谢编者所任课的不同班级的同学,在与他们探讨问题的过程中,编者得到了很多的启发,并搜集到了许多鲜活的案例。
编书的过程是辛苦和愉快的,但结果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尽管我们一直在努力,但仍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希望读者朋友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