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基于BIM的Tekla钢结构设计基础教程

12小时教学视频+实战案例教学+11年经验积累+65个技巧+13张图纸+QQ交流群+专业教学PPT

作者:卫涛、柳志龙、陈渊
定价:79.80
印次:1-1
ISBN:9787302583561
出版日期:2021.07.01
印刷日期:2021.06.30

《基于BIM的Tekla钢结构设计基础教程》是一本全面介绍Tekla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技术图书,针对零基础的读者而编写,可以帮助他们快速入门并系统掌握Tekla的常用技能。作者为《基于BIM的Tekla钢结构设计基础教程》专门录制了大量的高品质教学视频,以帮助读者更加高效地学习。读者可以按照《基于BIM的Tekla钢结构设计基础教程》前言中的说明获取这些教学视频和其他配套教学资源,也可以直接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线观看教学视频。 《基于BIM的Tekla钢结构设计基础教程》共10章:首先从Tekla的发展讲起,逐步介绍在使用Tekla时捕捉、辅助定位、视图、建模、编辑、螺栓连接、焊接等相关知识;然后介绍在建模完成后使用自定义组件管理模型的方法;接着介绍使用六步半多视口建模的方法,并给出一个小实例展示如何使用该方法建立一个模型;最后以武汉军运会期间的一个双层景观廊架为案例,应用前面章节介绍的大部分基础知识,带领读者动手实践。 《基于BIM的Tekla钢结构设计基础教程》内容翔实,讲解通俗易懂,特别适合结构设计、建筑设计、钢结构设计等相关从业人员阅读,也可供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工程造价和BIM咨询等相关从业人员阅读。另外,《基于BIM的Tekla钢结构设计基础教程》还可以作为相关院校及培训学校的教材。

more >

前 言 建造房子一般需要三大专业:建筑、结构、机电。建筑与结构两个专业由于结合比较紧、有些区域施工时是一起完成的,因此建筑和结构加在一起又叫作土建。这几年随着各种因素的影响,土建业是越来越困难了。中央因势利导,及时为土建的发展指引出了两个方向:BIM与装配式建筑。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是由三个英文字母组成的。好多朋友在学习BIM时,只注意了B与M两个字母(建筑模型),而忽视了I这个字母(信息)。BIM中最重要的是I,也就是信息。构件带有信息量是建立建筑模型的关键,是BIM的精髓。 装配式建筑分为三大类:钢结构、预制砼(PC)结构和木结构。考虑我国的国情,现在木结构用得比较少,主要是钢结构与预制砼结构两种装配式建筑。 当前很多设计师都采用钢结构的结构类型是因为钢结构建筑具有自重轻、易于现场装配、跨度大等优点。而笔者推崇钢结构的原因是环保。现在建房子,很多时候只考虑建,而没有考虑拆,或者说没有考虑房子不用了该怎么办?砼结构(预制砼与现浇砼)建筑的设计年限一般为50年,年限到了以后,拆除的砼怎么办?我国目前的大部分建筑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建的,对于再生砼的利用也是近些年才开始的,一直没有好的解决办法。而钢结构就大不一样了,钢构件拆除后可以回炉循环再利用,从而形成新的钢材。 Tekla就是这么一个软件。首先,其各个构件皆带有信息量,模型建好之后可以统计工程量,并输出各种类型的图纸。统计的工程量可以直接下料,输出的图纸可以下放到工厂制作零件,并且可以在现场指导装配。其次,这个软件的前身XSteel就是专门进行钢结构设计的软件,一脉相承到现在,全球大部分的钢结构建筑皆是由Tekla设计的,比较有名的有我国的鸟巢体育场、央视大楼、德国慕尼黑的安联足球场和美国的大都会体育场等。 2011年7月,天宝(Trimble)公司通过旗下天宝芬兰公司完成了对Tekla的收购工作。Tekla是一家领先的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提供商,服务于全球建筑行业5000多家客户。通过收购Tekla,天宝强化了自身项目管理,加强了未来对BIM概念的发展与需求。 本书以Tekla Structures 2020简体中文版为讲解软件,着重介绍Tekla建模的相关内容。建模后的处理如碰撞检查、统计工程量及输出图纸等知识,可阅读本书姊妹篇《基于BIM的Tekla钢结构设计案例教程》。 本书特色 1. 配大量高品质教学视频,提高学习效率 为了便于读者更加高效地学习本书内容,笔者专门为本书录制了大量的高品质教学视频(MP4格式)。这些视频和本书涉及的模型文件等资源一起收录于本书的配套资源中,读者可以用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入百度网盘或腾讯微云,然后在“本书MP4教学视频”文件夹下直接用手机端观看教学视频。读者也可以将视频下载到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或智能电视中进行观看与学习。 手机端在线观看视频有两个优点:一是不用下载视频文件,在线就可以观看;二是可以边用手机看视频,边用计算机操作软件,不用来回切换视窗,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手机端在线看视频也有缺点:一是视频不太清晰;二是声音比较小。 百度网盘 腾讯微云 2. 双屏幕操作,提高作图效率 本书配套教学视频是使用一主一副两个屏幕进行录制的。主屏幕显示平面视图与立面视图,副屏幕显示自定义视图与三维视图。这样在操作时不用来回频繁地切换视图,可极大地提高作图效率。设置与操作双屏幕的方法详见本书附录D。 3. 详解两个经典教学案例 本书将第1~9章教学时涉及的模型整合为一个模型——贝士摩。这个模型是笔者将一个过山车排队区雨棚(已经完工且交付使用)进行改动而来的,读者可以在配套资源中找到。贝士摩相对应的图纸可以参考附录B。读者在打开贝士摩模型并对照图书进行学习时,如果书中要求保存就一定要保存,如果书中不要求保存则不用保存。 本书第10章选用的是2019年武汉军运会场馆的一个配套项目——双层廊架。这也是一个已经完工且交付使用的项目。这个案例虽然小,但可以小衬大,将前面介绍的Tekla基础知识基本上都能贯穿起来,在教学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 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 本书提供专门的技术支持QQ群(796463995或48469816),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若有疑问,可以通过加群获得帮助。 5. 使用快捷键提高工作效率 本书完全按照实战要求介绍相关操作步骤,不仅准确,而且高效,能用快捷键操作的步骤尽量用快捷键操作。本书的附录A中介绍了Tekla的常见快捷键用法。 6. 用“双引入”的方法进行Tekla软件的操作 笔者操作Tekla软件时有双引入的特点,即在三维建模时引入3ds Max和SketchUp建模的方法,在设置构件信息量时引入设置Revit参数化的方法。 本书内容 第1章介绍Tekla的发展、常用术语、操作界面、相关设置及外设等内容。 第2章介绍点的捕捉、线的捕捉、临时参考点的捕捉及捕捉优先的使用,以及笔者推荐使用的捕捉方式。 第3章介绍辅助点、辅助线、辅助面及参考模型等辅助对象的创建,以及一般选择、选择过滤和分类选择等与选择相关的知识。 第4章介绍坐标系统、坐标数值及锁定坐标等与坐标相关的知识,以及创建视图、切换视图、视图属性和视图调整等与视图类相关的知识。 第5章介绍建模类命令的共同特点,着重介绍梁、板、柱、项等具体建模命令的相关知识。 第6章介绍移动和复制两大类编辑命令,以及查询目标、上下文工具栏和测量等查询工具的相关知识,还会介绍控柄与调整构件形状的相关知识。 第7章介绍如何设置螺栓参数,以及使用平面和立面法绘制螺栓等相关知识,还会介绍焊接的相关知识。 第8章介绍自定义组件的4种类型(节点、细部、结合、零件),以及编辑自定义组件的方法。 第9章介绍“六步半”多视口建模的方法,并通过一个位于斜面上的柱脚板实例展示其具体应用。 第10章以一个已完工的双层廊架为例,介绍钢结构设计的一般过程。本章将第1~9章的相关知识点贯穿起来,让读者学以致用,并对Tekla的相关知识点做阶段性的总结。 附录A介绍Tekla常用快捷键的用法。 附录B提供与本书第1~9章相配套的贝士摩图纸。 附录C提供与本书第10章相配套的双层廊架图纸。 附录D介绍在Tekla中如何使用多屏显示器,以及带鱼屏显示器的设置与操作。 附录E介绍AutoCAD中UCS的设置与操作。 附录F介绍在Tekla中无法输入汉字的解决方法。 本书配套资料 为了方便读者高效学习,本书特意提供以下学习资料: ? 同步教学视频; ? 本书教学课件(教学PPT); ? 本书中分步骤的文件夹(Tekla是以文件夹的形式保存档案); ? 本书涉及的快捷键和快速访问栏配置文件; ? 本书涉及的各类模板文件; ? 本书涉及的需要导入的DWG文件; ? 本书涉及的需要导入的SKP文件。 这些学习资料需要读者自行下载,请登录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www.tup.com.cn,搜索到本书,然后在本书页面上的“资源下载”模块中即可下载。读者也可以扫描前文给出的二维码进行获取。 本书读者对象 ? 从事建筑设计的人员; ? 从事结构设计的人员; ? 从事钢结构设计的人员; ? 钢结构加工、制造、备料与施工人员; ? 从事BIM咨询工作的人员; ? Tekla二次开发人员; ? 房地产开发人员; ? 建筑施工人员; ? 工程造价从业人员; ? 建筑软件和三维软件爱好者; ? 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和城乡规划等专业的学生; ? 需要一本案头必备查询手册的人员。 阅读建议 阅读本书,读者不仅要动眼,更要动手。武汉人常说“黄陂到孝感——县(现)过县(现)”,意思是做事情要现做,而不能等,更不能拖。这个说法也可以用在本书的学习上。当你每阅读完一节或者一章,而且也观看了对应的教学视频后,就应该马上动动手,把相关步骤亲自做一做。当你跟随本书完成了书中的操作后,将会加深对Tekla和钢结构设计的理解。 本书作者 本书由卫老师环艺教学实验室的卫涛、柳志龙及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的陈渊编写。 本书的编写承蒙卫老师环艺教学实验室其他同仁的支持与关怀,在此表示感谢!另外还要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在本书的策划、编写与统稿中所给予的帮助。 虽然我们对书中所讲内容都尽量核实,并多次进行文字校对,但因时间所限,书中可能还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卫涛 于武汉光谷

more >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图书分类全部图书
more >
  • 配套资源下载网址:

    百度网盘:https://pan.baidu.com/s/1yva1fgbN3OIC1VOmNFY7Uw       提取码:1234 

    腾讯微云:https://share.weiyun.com/7uaeeyLV


    超值配套学习资源:

    12小时共75段配套教学视频;

    3个SKP导入文件;

    2个DWG导入文件;

    9个教学PPT文件。


    本书特色:

    卫老师环艺教学实验室重磅力作,实战案例教学+同步视频教学

    11年建筑设计院工作经验的总结+11年高校土建专业教学经验的总结

    65个操作技巧与绘图心得+13张钢结构设计图纸+QQ群答疑解惑+教学PPT

    赠送12小时高品质同步配套教学视频(可手机扫码观看)。

    通过不断完善一个模型——贝士摩,展现Tekla钢结构设计的要点;

    以2019年武汉军运会的配套项目——双层廊架作为案例进行实践;

    详解如何使用双屏幕进行绘图,避免来回频繁地切换视图,从而极大地提高绘图效率;

    介绍“六步半多视口”建模法,并举例说明它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按照专业设计、工程算量和建筑施工的高要求介绍完整的操作流程;

    提出设计和建模时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并分析原因,给出解决方案;

    全程采用快捷键操作,准确、高效,可以满足实际绘图工作的要求。




    卫涛,1999年毕业于武汉城市建设学院规建系。Autodesk认证Revit讲师、城乡规划讲师、建筑工程师。国内建筑软件教学的先行者与开拓者。有11年的建筑设计院一线工作经验及11年的高校土建相关专业一线教学经验。研究方向为基于BIM的设计软件在建筑专业中的发展与应用。曾经编写并出版了SketchUp、AutoCAD、天正建筑、PKPM、Revit、3ds Max、VRay、BIM、房屋建筑学和装配式建筑设计等近30部技术图书。创办了卫老师环艺教学实验室,制作了大量关于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和造价等领域的高品质教学视频。参加过卫老师远程培训的学员数以万计,不仅遍布祖国各地,而且也有数百位海外学子。

    柳志龙,工程硕士、Autodesk认证Revit工程师。长期从事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工作,目前致力于装配式结构设计优化及钢结构设计方面的研究。参与了武汉轨道交通七号线和十二号线的部分车站的BIM设计。参与编写并出版了多部BIM技术图书,并发表过建筑技术的相关论文。

    陈渊,工学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工作20余年,参与了武汉天河机场交通中心、神农架机场航站楼、长江传媒大厦、武汉光谷火车站西广场和武汉欢乐谷等多个项目的建筑结构设计。荣获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工程设计一等奖1项、省市级优秀工程设计奖多项。

  • 本书全面介绍基于BIMTekla钢结构设计的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可以帮助零基础的读者快速入门并系统掌握Tekla的常用技巧。

    本书按照“概述→图形定位→视图→建模→编辑→连接→小实例→综合案例”的主线由浅入深地展开讲解,详细介绍使用Tekla进行钢结构设计的一般流程与常用方法。


    本书精华内容:

    概述:详解发出命令的4个级别,并根据这4个级别自定义界面;

    图形定位:详解捕捉的分类与使用方法,以及绘图时对图形进行准确定位的方法;

    视图:详解创建视图、选择视图和调整视图的方法,以及视图属性中的相关参数;

    建模:详解带属性命令的共同特点,以及梁、板、柱、项命令的使用方法;

    编辑:详解移动与复制两大类编辑命令,以及控柄的分类和调整控柄的方法;

    连接:详解螺栓与焊接两种连接方法,并给出相应的实例进行实践;

    小实例:以倾斜面柱脚步板为例,说明“六步半多视口”建模法的应用;

    综合案例:详解已经竣工的案例——双层廊架钢结构设计的一般流程。



more >
  • 目    录

    第1章  概述 1

    1.1  Tekla简介 1

    1.1.1  软件的界面变化 1

    1.1.2  Tekla版本的发展历程 3

    1.1.3  Tekla的常用术语 6

    1.2  Tekla的操作界面 12

    1.2.1  创建视图样板 12

    1.2.2  处理视图平面 15

    1.2.3  熟悉工作界面 17

    1.2.4  自定义快速访问工具栏 19

    1.2.5  状态栏 23

    1.3  Tekla的设置 25

    1.3.1  工程属性设置 25

    1.3.2  文件夹设置 26

    1.3.3  自动保存文件设置 28

    1.3.4  高级选项设置 30

    1.4  操作Tekla的计算机外部设备 32

    1.4.1  显示器 32

    1.4.2  键盘 33

    1.4.3  鼠标 36

    第2章  捕捉 39

    2.1  一般捕捉 39

    2.1.1  点的捕捉 39

    2.1.2  线的捕捉 42

    2.1.3  临时参考点的捕捉 44

    2.2  捕捉覆盖 47

    2.2.1  捕捉优先 47

    2.2.2  捕捉的推荐方式 48

    第3章  辅助定位 50

    3.1  辅助对象 50

    3.1.1  辅助点 50

    3.1.2  辅助线 55

    3.1.3  辅助面 56

    3.1.4  插入参考模型 58

    3.2  选择方式 60

    3.2.1  基本选择方式 60

    3.2.2  选择过滤 66

    3.2.3  分类选择 70

    第4章  视图 72

    4.1  坐标 72

    4.1.1  坐标系统 72

    4.1.2  坐标数值...

精彩书评more >

标题

评论

版权所有(C)2023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3546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911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