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新编16/32位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5版)[]自2008年2月出版《新编16/32位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4版)》至今,已过去5年时间。随着微型计算机硬件技术及其应用的迅速发展,本系列教材也在不断进行同步更新。

为了适应非计算机专业微型计算机原理课程同步改革的需要,进一步突出教材的原理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特色,现推出《新编16/32位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5版)》。

本书在修订时,首先是考虑优化结构。为更好地继承《新编16/32位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系列教材在结构上的特色与优势,着重优化组合了被许多高校选用并受到普遍好评的原教材第3版与第4版的结构,将第4版第3章中的“80x86微处理器”一节调整到本书第8章“Intel 80x86到Pentium 4微处理器的技术发展”一章中,并细化了对“80386的存储器管理”一节的描述,这样既能满足在前7章集中学习8086/8088 16位微机原理的基本需求,又能满足在第8章中深入学习从Intel 80x86到Pentium 4 32位微处理器及其系统的需求。而在第9章“现代微机新技术及应用”中引入的新技术,由于紧密结合市场上的应用实际,因此,可以同时满足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于学习流行微机技术及其扩展应用的需求。

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本书对内容进行了全面修订,除保留原教材有关8086/8088 16位微处理器及其系统的基本内容外,在第8章中进一步完善了“Intel 80x86到Pentium 4微处理器的技术发展”这一重要篇章的内容,对其中有关“80386的存储器管理”这一重要内容做了精细的描述。

为了满足广大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于扩展微机应用领域的需求,在第9章中简要介绍了自2002年以来微型计算机硬件技术的新发展,包括:主流CPU新技术(如超线程技术、64位技术、双核与多核技术、核心架构演进以及扩展指令集等),主板,扩展总线应用技术等。此外,在第9章中还增加了“通信技术及其应用”一节,简要介绍了在线世界与移动通信,以及从计算机技术到高速通信技术的扩展,使现代计算机硬件新技术更好地适应高速无线互联应用迅速发展的新趋势。

本书在同步跟踪计算机硬件新技术发展的同时,继续保持了先进性、实用性与易学性有机结合的特色。特别是,通过介绍Pentium 4系列以后的微处理器及其系统的一些新技术,使本教材能够在今后5年或更长一些时间里满足计算机硬件教学的基本要求。

全书共分9章。第1章为微机系统导论。第2章介绍了微型计算机的公共基础知识与运算基础。第3章为微处理器及其系统,着重介绍了Intel 8086/8088微处理器及其指令系统。第4章介绍了8086/8088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加强了软件调试技术。第5章为微机的存储器。第6章为输入输出与中断。第7章为可编程芯片,介绍了Intel系列的典型接口芯片及其应用技术。第8章介绍了Intel 80x86到Pentium 4微处理器的技术发展。第9章介绍了现代微机新技术及其应用。

本书由李继灿教授策划并任主编,负责全书的大纲拟定、编著与统稿。参与本书部分文字加工的有郭麦成、沈疆海、李爱珺。本书配有由李继灿主编的教学指导书与习题详解,参与本书习题部分参考答案编写加工的有沈疆海、孔笋、董元千、徐荣华、万建业等。李爱珺参与编写了第9章,并对本书进行了全面、认真、细致的校核。在此,作者谨对参编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对曾参加过本系列教材前几版教材编著与主审工作并作出重要贡献的教授们表示深深的谢意。他们是大连海事大学朱绍庐教授与傅光永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谢瑞和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徐东平教授,北京工业大学薛宗祥教授,北京大学李晓明教授,长江大学李华贵教授等。

此外,在本系列教材编著与修订工作中,还曾得到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王克义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于守谦教授等人的大力支持。在此,作者也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难免会存在一些疏漏与不足之处,殷切期望使用本书的高校师生和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李继灿[]201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