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电工技术实验 实验1 基本电工仪表的原理与使用 1. 实验目的 (1) 熟悉电压表、电流表、欧姆表的基本原理,组装简易万用表; (2) 学习校验电工仪表的基本方法; (3) 了解基本电工仪表的使用常识及其对被测电路的影响。 2. 实验仪器和设备 (1) 简易万用表组装实验箱; (2) 直流稳压电源; (3) 0.5级标准直流电压表和直流电流表; (4) 500型万用表; (5) 滑线变阻器,标准电阻箱。 3. 实验说明 (1) 图1.1所示为自装简易万用表原理图。其中K1、K2是两个机械上联动的“单刀多投”旋转开关,旋转公共旋钮,图1.1 简易万用表原理图动端(M、N)可同时换位,以改变测量功能及量程。 图1.2为简易万用表组装实验箱的元件布置示意图。其中K1、K2被表达成平动式,可理解为动端M、N两个箭头在上下两条组线上滑动,同步换位。在实际万用表原理图中也经常采用这种方法表示旋转开关。 (2) 图1.1中,表头满偏电流Ig=100μA, 表头内阻Rg=2.5kΩ. (3) 待装万用表的测量功能及量程如下: 电阻挡: ×1k量程(即表盘读数(Ω)×1000),标称中心阻值为15kΩ; 图1.2 实验箱的元件布置示意图 直流电压挡: 2V和10V量程; 直流电流挡: 5mA和10mA量程。 (4) 质量指标 电阻挡中心阻值相对误差<10%; 直流电压、电流挡各量程的准确等级不低于2.5级。 4. 预习内容 (1) 仔细阅读附录1、2有关500型万用表和晶体管直流稳压电源的使用说明及本实验后的附录。 (2) 阅读各项实验内容,理解有关原理,明确实验目的。 (3) 根据图1.1所示电路,弄懂测量接于测量端的未知电阻Rx的原理,写出能够说明测量原理的表达式。 (4) 计算图1.1中电阻R2~R5的阻值。设电池E的电压变化范围为1.3~1.7V,计算RW+R1的值,并说明电位器RW的作用是什么。 (5) 设图1.1中电池电压为标称值1.5V时,为使表头指针正好指在中间,Rx应等于多少?表盘中心的阻值刻度数为多少?(该值称为电阻挡的标称中心阻值) (6) 根据图1.1所示的电路图在图1.2中画出连接图。 (7) 设计实验1-4的原理图,并写出实验步骤。 5. 实验内容 实验1-1 初步掌握500型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1) 用该表测量实验箱上电池的端电压E=V. (2) 测量实验箱上各电阻的阻值,记录于表1.1中,并与预习内容(4)相比较。注意: 改换量程时,务必重新调零。 表 1.1 R1R2R3R4R5 思考题: 正在通电运行的某电阻R能否用万用表Ω挡直接测得R的阻值?为什么? 实验1-2 组装简易万用表 1) 连接线路 按照图1.2在实验箱上插接全部线路,并认真复查。 图1.3 标准电阻Rab的电路图 2) 对自装万用表进行校验 (1) 校验电阻挡 ① 将换挡开关置于Ω挡。 ② 调零: 将两个测量表笔短接,调节RW,使表针指在0Ω处。 ③ 测量中心阻值相对误差: 用所装万用表测量图1.3中的标准电阻Rab,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表针在标称中心阻值处,记录Rab=Ω。则有 中心阻值相对误差=被校表标称中心阻值-RabRab×100% (2) 校验直流电压挡 ① 将换挡开关置于2V挡。 ② 按图1.4接线,其中V1是标准表,V2是被校表。通电前,应将滑线变阻器R调于最小输出位置。 ③ 将电源电压U调到2.5V左右,再调节滑线变阻器,使被校表读数U2依次为表1.2所列各值,同时分别记下对应的标准表读数U1. 图1.4 万用表电压挡的校验电路图 表 1.2 U2/V0.40.81.21.62.0U1/Vβ ④ 计算各次测量的满刻度相对误差β(引用误差): β=U2-U1被校表量程×100% (3) 校检直流电流挡 将换挡开关置于5mA电流挡,将电源电压U调到6V。按图1.5接线,其中mA1为标准表,mA2为被校表。依照电压挡的检验方法,完成表1.3的测量及计算任务。 图1.5 万用表电流挡的校验电路图 表 1.3 I2/mA12345I1/mAββ=I2-I1被校表量程×100% 思考题: 在图1.5中,1kΩ电阻的作用是什么? 实验1-3 研究电工仪表对被测电路的影响 按图1.6接线。分别用500型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挡和0.5级标准直流电压表测量A、B两点间的电压,记录测量结果。A、B两点间的电压理论值应该是5V,这两块表的测量误差是多少?记下这两块表的内阻并分析。 图1.6 电压测量电路图 实验1-4 设计型实验: 验证戴维南定理 现有晶体管稳压电源一台(电压调节范围0~30V),万用表一台,标准电阻箱一台,10kΩ电阻两个,1kΩ电阻1个。试设计一种验证戴维南定理的方法,画出实验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6. 总结要求 (1) 说明自装万用表的质量指标如何,并简要分析误差原因。 直流电压挡、直流电流挡的准确度等级确定方法如下: 若某一挡(如直流2V挡)校验数据中|β|max≤2.5%则该挡准确度等级不低于2.5级。 (2) 讨论实验1-3的测量结果。 (3) 整理思考题的答案,并回答如下问题: ① 自装万用表处于电阻挡时,红(接+号端子)、黑(接*号端子)两表笔中,哪只电位高,哪只电位低?试述利用万用表Ω挡鉴别二极管极性的方法。 ② 在用万用表电阻挡测量电阻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为什么? 附录 测量仪表的准确度与灵敏度 1. 误差及表达形式 将用实验手段测出的被测量的测量值与该量的标准值进行比较,其差值称为误差。有3类量值常被用作被测量的标准值。 1) 真值(A0) 真值就是被测量本身的真实值。真值一般是不可测出来的,因此真值也称为理论值或定义值。 2) 指定值(As) 由国际组织或国家测量局设立各种标准器,并以它的测量值作为一种测量标准,这种标准值称为指定值。 3) 实际值(A) 在一般测量工作中,不可能将所有的测量仪器都直接与国际或国家标准器进行校准,而只能用准确度高一级或高几级的仪器仪表测量值作为标准,这种标准值称为实际值。 4) 误差的表示方法 (1) 绝对误差ΔX ΔX=X-A 式中,X--测量值(也称为示值); A--实际值。 (2) 相对误差Δr 实际相对误差: Δr1=X-AA×100% 示值相对误差: Δr2=X-AX×100% 引用误差(即满刻度相对误差): Δr3=X-AXm×100% 式中,X--测量值; A--实际值; Xm--上量限值(即满刻度值). 2. 电工仪表的准确度等级 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由于仪表本身的原因造成的测量误差称为基本误差,由于使用不当(即工作条件不符合规定)而造成的除基本误差之外的误差称为附加误差。 因为仪表在不同刻度点的绝对误差略有不同,所以一般电工仪表的基本误差(±K%)常用最大的引用误差来表示,即±K%=(X-A)maxXm×100%其中K称为仪表的准确度。 我国的仪表按其准确度共分为0.1、0.2、0.5、1.0、2.0、2.5、5.0七个等级。0.1、0.2级仪表通常选作标准表;0.5~2.0级仪表多用于实验室;2.5、5.0级仪表通常用于要求不高的工程测量。 由上面的公式可知,测量时可能产生的最大绝对误差为(X-A)max=±K%·Xm若读数为X,则测量结果可能出现的最大相对误差Δr为Δr=±K%·XmX 例如,500型万用表直流电压挡的准确度等级为2.5,若用此表50V量程挡去量30V电压,可能出现的最大绝对误差是±2.5%×50=±1.25 (V) 最大的相对误差为±2.5%×5030=±4.1%若用此表500V量程挡去量同一个电压,则可能出现的最大绝对误差是±2.5%×500=±12.5(V)而最大的相对误差是±2.5%×50030=41%仪表误差占被测量的41%,测量结果就不可信了。由此可见,测量结果的准确度不仅与仪表的准确度有关,而且还与被测量的大小有关。所用仪表确定后,选用的量程越接近被测量值,测量结果的误差就越小。这就是使指针偏转角大于满刻度的2/3以上才读取测量结果的原因。 3. 准确度等级的确定 以校验电压表10V挡(直流)为例。若假定被校表Vx为2.0级,按规定要选用准确度比被校表高两级的表作为标准表,所以选用0.5级表VA作为标准表。按图1.7所示接线。 图1.7 校验电压表的接线图 选取几个数据点来进行校验,记录数据并进行计算。 若|(X-A)max|Xm×100%=|(X-A)max|10×100%≤2.0%则该表可定为2.0级。 若|(X-A)max|Xm×100%=|(X-A)max|10×100%>2.0%则应降低标准表的准确度等级,再按上述做法重新校核。 4. 灵敏度 灵敏度用来表示仪表对被测量的反应能力,它反映了仪表所能测量的最小被测量。在指示仪表中,被测量的变化将引起仪表的可动部分偏转角变化,如果被测量变化了ΔX,引起偏转角相应变化Δα,则Δα与ΔX的比值就是仪表的灵敏度,用S表示,即S=ΔαΔX 若灵敏度过高,量限可能过小,故不能单纯追求高灵敏度;而灵敏度过低,又不能反应被测量较小的变化。 万用表电压挡的灵敏度是用Ω/V来表示的。例如500型万用表500V以下的直流电压挡灵敏度为20000Ω/V,这就是说,500V以下的直流电压各挡,表头的满偏电流为1V/20000Ω=5.0×10-5A=50μA选用50V挡去量电压时,此表的内阻为20000Ω/V×50V=1×106Ω=1000kΩ若选用10V挡去量电压时,此表的内阻为20000Ω/V×10V=2×105Ω=200kΩ由此可进一步分析仪表对被测线路的影响。 实验2 RLC串联电路的频率特性 1. 实验目的 (1) 测量RLC串联电路电流响应的幅频特性。 (2) 研究串联谐振现象及特点。 (3) 研究元件参数对电路频率特性的影响。 (4) 熟悉测量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2. 实验仪器和设备 (1) 函数信号发生器(型号: AFG310) . (2) 数字存储示波器(型号: DS1062CA) . (3) 双路智能数字交流毫伏表(型号: YB2173F) . (4) 数字万用表(型号: FLUKE 17B) . (5) 九孔实验板,电阻、电容、电感线圈、实验导线等元件。九孔板是用来插接元件及导线实现电路连接的实验板,如图2.1所示。板上用线条连接的9个孔是电连接到一起的,只要在板上适当插接元件,就可以组成电路。 图2.1 九孔实验板 (a) 九孔板的外形; (b) 电路元件 3. 预习内容 (1) 阅读各项实验内容,看懂有关原理,明确实验目的。详细阅读各种仪器的使用说明,掌握实验中要用到的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特别是AFG310型函数信号发生器、DS1062CA型数字存储示波器的使用方法。而YB2173F型双路智能数字交流毫伏表只有显示单位需要调节(mV/dB,本实验中以mV为单位显示),使用比较简单。 第1部分 电工技术实验实验2 RLC串联电路的频率特性 主要仪器使用要点: AFG310型函数信号发生器: 如何输出正弦波,如何调节频率和输出电压。 DS1062CA型数字存储示波器: 如何得到稳定的信号波形,如何调节、测量信号的电压,如何显示李萨如图形。需详细阅读示波器的使用说明,实验时用心练习使用。 (2) 图2.2中,设外接电阻R=10Ω,电感线圈的直流电阻r≈19Ω(可以用万用表测量电感线圈的直流电阻), L≈96mH,电容C=1μF, U(f)=常数(2V) . (注: 实验时要根据电感的实际数据进行核算。) ① 写出I(f)的表达式; ② 求电路的谐振频率f0及谐振时的电流I0; ③ 求I(f)的通频带宽度Δf; ④ 电路发生谐振时,UC/U=. (3) 图2.2中,若电阻R=30Ω, I(f)的通频带宽度Δf又为多少? 4. 实验内容 实验2-1 RLC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测量及相频特性测量(1) 接线前先用万用表测量并记录电感的直流电阻(注意,如果用FLUKE 17B万用表电阻挡的自动量程进行测量,需要等读数稳定才能读取数据). 然后按图2.2接线(注意: 接线时,应使信号源、毫伏表和示波器共地,否则容易引入信号干扰)。电路参数: R=10Ω, C=1μF,使用实验室提供的电感。信号源、毫伏表和示波器接线的外皮线(黑色)为地,芯线(红色)为信号线。示波器两个通道接线中的一个“地”接共地点,另一个悬空即可(因为两个通道的“地”是通过仪器的外壳相连的),参照表2.1的要求,完成如下实验内容。 图2.2 实验线路图 表 2.1C=1μF R=, L=, f0=, Δf=U/V22222222222f/Hzf0I/mAφui>0 =0 <0UC/VUL/VUC-L/VUR/V 注: 此表需在谐振频率f0附近增加频率测量点。1) 测量谐振曲线I(f) 先测量谐振状态下的电流I0,并记录电压UL、UC、UC-L和UR;然后再调整信号源频率(注意: 使函数信号源输出正弦波,并随时调节其输出电压,用毫伏表监测,保持信号源输出给电路的电压为2V不变),使其频率在f0左右一个范围内变化,测量各频率点相应的电流I. (1) 使正弦信号源的频率等于核算值f0,电压U=2V左右。 (2) 图2.2中,示波器Y1通道显示总电压u的波形,Y2通道显示uR(即电流i)的波形。在核算值f0的基础上微调信号源频率,使Y1、Y2两波形同相,此时电路处于谐振状态。或应用李萨如图形法来判断谐振是否发生(参考本实验的附录)。谐振时信号源的频率即是谐振频率f0。记录相应的UC、UL、UC-L、UR. (3) 改变信号源频率(注意电源电压U=2V保持不变。用毫伏表监测电路的输入电压,每改变一次频率就要调节一次信号源的输出电压),测取相应电流I(可测量UR,通过计算得出I) 。按照表2.1的样式记录数据。 注: 为了能够画出比较光滑的曲线,建议从谐振频率开始,分别增加或减小频率进行测量。即从谐振频率f0开始,频率每变化5Hz测量5个点,变化10Hz测量4个点,变化20Hz测量两个点,变化50Hz测量两个点。 2) RLC串联电路相频特性的定性观察 用示波器定性观察φui(f)的波形,将结果填入表2.1中。 实验2-2 RLC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测量及相频特性的观察(2) 更换外接电阻,使R=30Ω,其他参数如实验2-1。重复实验2-1的实验过程。 实验2-3 RLC测量电路的幅频特性测量(3) 更换电容C=0.5μF,其他参数同实验内容2-1, 重新实测振频率f0以及谐振状态下的I0、UC和UL,注意保持U=2V不变。 5. 总结要求 (1) 在同一坐标上面画出实验2-1和实验2-2的I(f)曲线,比较二者之间的异同点。 (注: 可以直接在坐标纸上画曲线,也可以使用绘图软件如Origin画曲线。) (2) 已知实验中使用的1μF电容的精确值为C=1.0481μF,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实验中所使用的电感值。 (3) 总结RLC串联电路发生谐振时所具有的特点,并结合本实验结果说明UC-L为什么不等于0。根据实验结果估算电感谐振时的电阻,研究电感谐振时的电阻为什么不等于直流电阻。 (4) 以实验为依据,从谐振频率f0、品质因数Q、通频带宽度Δf等方面说明元件参数对电路频率特性的影响。 附录 李萨如图形法测谐振频率原理 由物理学可知,当一质点同时参与两个不同方向振动时,质点的位移是两个分位移的矢量和。在一般情况下,质点将在平面上作曲线运动。它的轨迹形状由两个振动的周期、振幅和相差所决定。若设两个揩振动分别在x轴和y轴上进行,其位移方程为x=A1cos(ωt+φ1) (1) y=A2cos(ωt+φ2) (2) 上述两方程是用参量t表示质点运动轨道的参量方程。质点的位置S (x, y)随t改变。当φ2-φ1=0,即两个振动的相位相同时,将第一式除以第二式,可消去参量t,得yx=A2A1 (3) 图2.3 x和y两个方向的振动同相时质点的轨迹 因此,质点的轨迹是通过坐标原点、斜率为A2/A1的一条直线(图2.3). 在任何时刻t,质点离平衡位置的位移S=x2+y2=A21+A22cos(ωt+φ)。其合振动也是谐振动。如果φ2-φ1≠0或π(相位差为π时,合振动是斜率为y/x=-A2/A1的另一条直线),质点的轨迹是椭圆(或圆). 在示波器中,由示波管阴极发射出来的电子束,同时受到两对相互垂直的偏转板(即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的电压控制,其电子运动轨迹遵循上述原理。如果将RLC电路中的电压u和uR(与电流i同相)分别加于x轴和y轴偏转板上,若u、i同相,则示波器的显示(光点轨迹)为一条直线;若u、i不同相,则显示为一椭圆或圆。调节正弦信号源的频率,当示波器的显示为一条直线时,可判断电路发生了谐振,从而可测得谐振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