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导 对于设计,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有过一句非常精辟的论断:“对工业设计的一分投入,可以产生一千分的回报。”从某种意义上说,工业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繁荣和物质文明水平,也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艺术成就及工业技术水平。工业设计主要是解决人与产品之间的关系问题,它在西方被誉为企业创新和发展的灵魂。 而国内的企业对于工业设计的认知在20世纪80年代基本是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直至目前,还有很多的企业将设计理解为促销技巧一类的手段。因此,国内设计市场的消费者还很不成熟,基本是追求式样的新奇与视觉的刺激,还未将设计纳入产品策略性层面考虑。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和日趋同质化的产品,中国企业要想创新,要想提高产品附加值并实现差异化竞争,可以把工业设计打造成市场竞争的利器,并且应当是中国企业实现提升综合实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设计再增值,对于企业来说是最为本质的追求了,从产品开发策略到企业发展规划、生产、销售等环节,设计的作用受到了众多知名企业的普遍重视。在一些国际化的知名企业,设计都被作为第一战略要素。本章将结合我国现今的工业设计发展状况与市场的竞争情况,使读者了解设计是如何受到企业重视的。 11 工业设计的发展 111工业设计的“源”与“流” 设计的萌芽阶段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其特征是用石、木、骨等自然材料来加工制作各种工具。由于当时生产力极其低下,并受到材料的限制,人类的设计意识和技能十分原始。通过考察已出土的数万件北京猿人的石制品,可以清楚地看到,需求、筹划、选材、制作、使用等设计的几个层次已经形成。距今七八千年前发明了制陶和炼铜的方法,这是人类最早通过化学反应用人工方法将一种物质改变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创造性活动。随着新材料的出现,各种生活用品和工具也不断被创造出来,这些都为人类的设计开辟了广阔的领域,使人类的设计活动日益丰富,并走向手工艺设计的新阶段。 18世纪下半叶发生的工业革命,是由机器生产的变化而引发的一场大变革。多轴纺织机、蒸汽机等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发明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并使社会进入了工业革命时代,人类告别了以手工为主的生产模式,向工业文明迈进。 工业革命带来的机械化生产方式打破了几千年以来的手工艺传统方式,集中式的机械化组织与生产形式取代了分散式的手工艺家庭组织形式,加之煤、铁等新材料、新能源的广泛应用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制造商们采用新式机器生产了大批低廉的产品。工业化来势汹汹,以往那些精湛的手工技艺被机器生产所替代,手工艺方法日渐萎缩,设计的主流也开始从手工艺设计转向现代工业设计。 但早期的工业产品只注重产品的功效,而忽视了产品的外观艺术性以及对人心理和生理的适应性,或者由于早期机器生产条件所限制,表现出的是粗糙与拙劣,尤其是日用品的设计更难以满足上流社会的需要。人们开始意识到工业产品中艺术的重要性,开始寻求对产品进行设计,工业设计开始萌芽。 工业革命的大生产“分工机制”使得人类的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因此催生了一批新兴学科与职业,真正使设计从手工艺、艺术中分离出来,开始进行职业化、系统化、理论化的创造活动。因为大工业社会分工的细化,在大批量生产前,需要横向协调各工种之间的矛盾,以便整合制造、流通、使用等各个社会环节的利益点。这种考虑整体利益的理论、方法、程序、技术和机制的活动——统称“工业设计”。 大批量的重复生产要求事先对产品严格规划,单纯的技术性操作与脑力的构思活动因此分开了,一部分人承担脑力工作,设计师直接通过图纸传达设计意图,而工人和机器则成为实现意图的工具。在工业设计的演进过程中设计师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并迅速发展。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也产生出众多的“运动、流派、理论、观念”的演变与更迭。例如,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欧洲大陆的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制造同盟、荷兰的风格派,以及现代设计诞生的标志——包豪斯(图11)、美国流线型运动等。 图11包豪斯校舍 当今设计的表现更成为一种“多元化”的趋势。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之间或不同时代的设计风格正日趋模糊,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由于设计对象、领域、方法乃至新的理论、观念的发展,出现“设计语义学”、“信息设计”、“绿色设计”、“设计管理”、“体验设计”、“用户研究”、“情感设计”等各种思潮和学派。 112我国工业设计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们对设计的探讨与研究非常不够。国内对设计实质的理解,上至主管部门,下至企业都以设计仅仅是工程师外加 “美工”来认识。这一现象导致长期以来对设计的评价仅限于外观造型的探索,而忽视了设计中最重要的与人相关的因素的探讨,忽视解决 “人—产品—环境—社会”这一主要矛盾的研究;热衷仿造,创新不力。由于设计推广不够深入,致使许多企业、部门盲目追求产品数量与产值,事实上这已经阻碍了我国产品走向世界,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增长。许多企业 “急功近利”为追求效益,不惜“抄袭”、“模仿”外国的先进产品,重视了加工技术,却放弃了开发创新产品的创造性人才与技术力量;缺乏政策,设计教育大而不强。人事政策上,工业设计师没有自己相应的职称地位。工业设计教育经历了一场“大跃进”,每年都有一批数量庞大的设计类学生走向社会,但是毕业生的质量却参差不齐,转行现象严重,合格的设计人才仍然相当缺乏。 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的工业设计发展也相当迅速。从模式方面来看,第一,政府的大力支持。2007年随着温家宝总理批示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全国各级政府部门开始大力推动工业设计产品,其中各个城市的工业设计城(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还有政府支持的设计机构,例如,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等,是专门从事创意产业发展、承担设计产业政策规划研究、提供企业设计咨询指导和开展交流合作、组织各项展览会议和专业培训的机构。另外,2010年年底,广东省在全国率先构建了工业设计职业技能评定和工业设计师职称评定体系,其他省份也在逐步跟进。这就提高了工业设计从业人员的地位,有利于工业设计的发展;第二,出现了一批专业的工业设计公司。例如,北京洛可可工业设计公司、深圳嘉兰图工业设计公司、深圳市上善工业设计有限公司、上海木马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广州大业设计集团等,云集设计高手,专业提供各类创意设计。第三,院校和企业设计部门,主要从事本部门的科技转化。从地域方面分析,目前在上海、北京、深圳及浙江地区工业设计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面貌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并且有向全国各地发展的趋势。很多大企业对设计研发都非常重视。例如,华为2013年的研发人员约7万人,占公司总人数的45%,研发支出300多亿元人民币,占其收入的128%;联想2013年研发投入约38亿人民币,美的2011年研发投入46亿人民币;其他还有海尔、格力、中兴等。从从业人员方面来看,工业设计行业从业人员大多数为近年各大高校的毕业生,数量每年都在剧增,并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另外,近些年来国内还出现了众多的工业设计比赛,有由政府与行业协会主导举办的比赛[例如,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广东省教育厅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部门负责人等牵头组成,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及媒体等参与大赛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北京市科委与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举办的“红星奖”;东莞市政府与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举办的“东莞杯”];还有由企业举办的比赛(例如,广东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的“华帝杯”工业设计竞赛;广东美的集团举办的“美的杯”工业设计竞赛等);同时还有国际性的设计比赛[例如,德国“红点”奖(red dot award)、德国iF 设计大奖(iF design award since1953)以及美国 IDEA 设计大奖(IDEA since1980)]也日益受到企业和设计人的关注。 总体来说,工业设计行业在我国的发展还是非常迅速的,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促进企业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提高我国工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113我国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势 1加大力度改革设计教育,提高专业设计人才综合素质 产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设计这类行业,设计人才的培养在整个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我国的设计教育工作者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与改革,可是这些还并不能完全满足这个行业的快速发展,整个社会和工业设计行业新的发展趋势和国际竞争状况对设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设计师不仅要掌握设计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加工制造的相关知识,并且还要有很好的前瞻性和市场洞察力,以及大胆应用新材料、新技术的能力。可以说,当前设计教育业的发展关系到将来整个设计产业的发展,整个社会特别是业界都应当给予关注和支持。 2大力强化整个设计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目前,我国整个工业设计业内的交流远远不足,部分公司之间恶意竞争的状况很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工业设计公司可以在建立共同遵守各种行业规范的基础上采取各种联合措施,进行强强联合、相互协作、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和发展。并且,我们还可以进行和国外资深设计机构及设计师的交流合作,促进我国工业设计行业的发展。 3采取各种措施,提高自身实力 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建设。当前我国相当多的工业设计公司都规模比较小,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相关制度,内部管理混乱,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公司的发展。二是从真正意义上导入设计管理,设计管理者要从战略、企业角度去全盘考虑问题,这是设计管理者必备的素质。此外,要考虑部门之间利益的重合点,设计与商业的互动,最终服务的对象是人,只有从人出发,才能真正解决跨学科之间的矛盾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矛盾。每个部门的人,每个技术背景的人或者市场背景的人,都要学习相关学科领域里的知识,拓宽知识面,这样才有利于与不同部门的人去沟通合作。三是建立健全职工培训制度,不断提高设计师的自身素质和水平。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的工业设计业也面临着国际竞争,对于中国设计师来说,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只要我们奋力迎接挑战,继续面向市场、面向企业,扎实地开展设计实践,在竞争中学习,在竞争中提高,我们就能赢得这场挑战,赢得中国设计业发展新的机遇。中国设计界三十多年苦苦等待的设计业的繁荣,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设计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到来。 114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 1产品的系列化设计 产品系列化设计是指设计师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同一企业同一品牌或同一种类的不同产品进行统一的规范化处理,使之形成一种形象相似的家族化特征,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识别与记忆。产品系列化可以突出企业和产品的整体形象,提高品牌效应;产品系列化设计零部件通用,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便于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批量应用。 从系列产品设计的功能方面来看,产品的系列化设计有三种形式:①品牌性,即一个品牌里面包含了很多种不同的产品,例如,韩国三星电子生产的产品涵盖了电话产品、电视机产品、影音设备、电脑/办公、数码影像以及白色家电产品等(图12);②系列产品成套化,由多个独立的产品组成一个产品整体。例如,宜家通过不同的家居环境,将不同生活用品在满足一种设计风格的情况下使一个家庭使用空间整体化,但又不失单一产品的独立使用作用(图13);③个性化,即相同或相似功能的产品采用不同的形态、尺寸、材质、色彩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的系列产品(图14)。 图12三星电子产品 图13宜家家居卧房 图14苹果手机 2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在漫长的人类设计史中,工业设计在为人类创造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特别是工业设计的过度商业化,使设计成了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的重要介质,“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就是这种现象的极端表现。无怪乎人们称“广告设计”和“工业设计”是鼓吹人们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