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49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92577
出版日期:2025.07.01
印刷日期:2025.06.26
图书责编:付潭蛟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立足于国内外先进理论与实践,深入探讨商务沟通的多维度内涵。从沟通的核心概念出发,涵盖言语、非言语、书面等多种沟通形式,聚焦跨文化与虚拟环境下的沟通范式,最终回归沟通能力的核心素养,如逻辑演讲、情感倾听、协作共赢等。书中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智慧与现代商业需求,融入大量本土案例与国际前沿理念,同时紧跟后疫情时代及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沟通变革,为读者提供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知识体系。 本书面向广大读者,尤其是对商务沟通有需求的职场人士、企业管理者、学生群体以及对人际交往感兴趣的读者。无论是希望提升沟通技巧的专业人士,还是致力于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建立有效交流的商务人士,亦或是渴望在学习与生活中掌握高效沟通能力的学生,本书都能为其提供系统、实用的指导,帮助读者在不同情境中实现有效沟通,提升个人与组织的交往效率与影响力。"
郝洁博士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讲师。2003年于莫纳什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分别于2004年和2009年于悉尼大学获得社会科学硕士和哲学硕士学位,并于2013年完成悉尼大学与清华大学联合博士培养项目获得悉尼大学博士学位。
前言 一、本书的定位 沟通是人类社会最基础的连接方式,是心与心之间的桥梁,也是智慧的交融工具。在商务活动中,有效的沟通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情感的共鸣、智慧的碰撞和价值的创造。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带着各自的文化烙印、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而沟通则促进了人们对于各自独特性的理解与欣赏。在当今大数据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真诚而有效的沟通,这不仅关乎工作效率,更关乎人际关系与个人成长。现代社会中,沟通的内涵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语言交流,涵盖了情感的共鸣、信息的精准传递以及关系的不断修复与深化。而其外延形式,也从传统的面对面交谈扩展到数字化、多元化的互动场景之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沟通强调“意会”与“默契”,而现代商业环境则更注重逻辑清晰与效率并存。面对这样的融合挑战,沟通不再只是单向的表达,而是寻找“共识”的过程,是在多元背景中探寻共同价值、共享文化的艺术。 本书立足国内外先进理论并结合实践,试图在传统东方智慧与现代国际商务需求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探讨如何在快节奏的商业环境中保持沟通的温度,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不失人文关怀。我们相信,真正有效的沟通应该是一种能够激发创造力、促进理解、实现共赢的艺术。这不仅是一项职业技能,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是让交往活动更具效率和可持续性的重要途径。 二、本书的创新 本书的诞生基于2019年完成并于2020年出版的《沟通基础》,曾是本人博士研究和教学经验的初步凝练与总结。而如今,从教十余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沟通实践的日益复杂,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沟通作为一种重要的人际交往媒介,深刻地影响着各个层面的关系和事件的走...
第1部分 沟 通 概 述
第1章 沟通的内涵 2
1.1 沟通的本质 2
1.2 沟通的要素 4
1.3 沟通的障碍 7
1.4 沟通的类别 9
本章小结 11
课后练习与讨论 11
教学游戏:我说你画 11
即测即练 12
第2章 沟通的外延 13
2.1 沟通的效果 13
2.2 沟通的动机 15
2.3 沟通的形式 16
2.4 沟通的策略 18
本章小结 27
课后练习与讨论 27
案例模拟 27
即测即练 27
第2部分 沟通的类型
第3章 言语沟通 30
3.1 语言符号 30
3.2 语境作用 32
3.3 沟通风格 34
3.4 积极表述 38
本章小结 41
课后练习与讨论 42
案例模拟 42
即测即练 42
第4章 非言语沟通 43
4.1 基本概念 43
4.2 面部表情 45
4.3 肢体语言 47
4.4 声音品质 50
4.5 整体形象 52
本章小结 54
课后练习与讨论 54
教学游戏:我说你画 54
即测即练 55
第5章 书面沟通 56
5.1 商务写作 56
5.2 写作原则 58
5.3 写作障碍 61
5.4 行文结构 62
5.5 实用文书 66
本章小结 71
课后练习与讨论 72
案例模拟 72
即测即练 72
第3部分 沟通的范式
第6章 跨文化沟通 74
6.1 文化的概念 74
6.2 文化的相关理论 77
6.3 文化的维度与误区 78
6...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