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 微积分 第1章函数 函数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是现实世界中量与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在数学中的反映,也是经济数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本章将对中学学过的一些函数知识进行总结. 1.1集合 1.1.1区间与邻域 在数学中,我们把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所组成的全体称为集合. 例如,全体复数的集合记为C; 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为R; 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为Q; 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为Z; 全体自然数的集合记为N(通常我们记N*为正整数集合). 在微积分中最常用的一类实数集是区间.设a与b都是实数,且a0,集合 {x|x-a|<δ}={xa-δ0, 0,x=0, -1,x<0的定义域是(-∞,+∞),值域是{-1,0,1}. 例1.2对于任意的x∈R,用记号[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从而得到取整函数y=[x].例如[2]=1,12=0,[-2.8]=-3. 此函数的定义域为R,值域是整数集Z. 2. 反函数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Df,值域为Rf,若对任意的y∈Rf,有唯一确定的x∈Df满足f(x)=y,则x是定义在Rf上以y为自变量的函数,记做x=f-1(y),并称x=f-1(y)是y=f(x)的反函数. 由于改变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字母并不改变函数的对应关系,而且习惯上以x表示自变量,因此常把x=f-1(y)写作y=f-1(x).相对于反函数y=f-1(x)来说,原来的函数y=f(x)称为直接函数.把直接函数y=f(x)和它的反函数y=f-1(x)的图形画在同一坐标平面上,这两个图形关于直线y=x对称. 容易验证,若f(x)为定义在Df上的单调函数,则f(x)是从定义域Df到值域Rf的一一映射,其反函数一定存在.有时,f(x)在它的整个定义域Df上不是单调的,但它在某个区间I(IDf)上是单调的(称I为f的一个单调区间).如果我们把它的定义域限制在单调区间I上,记做f|I,则f|I在I上存在反函数,此反函数的定义域为Rf|I,值域为I. 3. 复合函数 设函数y=f(u)的定义域为Df,函数u=φ(x)的定义域为Dφ,若集合 D={x|φ(x)∈Df,x∈Dφ}≠, 则由下式确定的函数 y=f[φ(x)],x∈D 称为由函数y=f(u)与u=φ(x)复合而成的复合函数.通常称y=f(u)为外层函数,u=φ(x)为内层函数,u为中间变量. 注意:函数经复合后,其自然定义域未必是中间函数的自然定义域. 例如函数y=arcsinx2可看做由y=arcsinu与u=x2复合而成,但是u=x2的自然定义域是(-∞,+∞),相应的值域[0,+∞)并没有完全包含在y=arcsinu的自然定义域[-1,1]内,只有当u=x2的定义域取为D=[-1,1]时,值域[0,1]才包含在y=arcsinu的定义域内,因此复合函数y=arcsinx2的定义域是D=[-1,1]. 此外,一定要注意两个函数能够复合的条件. 例如y=arcsinu和u=x2+2就不能构成复合函数,因为表达式arcsin(x2+2)对任何实数都没有意义. 1.1.3初等函数 常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统称为基本初等函数. 1. 常函数 y=C (常数),x∈(-∞,+∞). 2. 幂函数 y=xa (a是常数),x∈D. D随a而异,但不论a为何数,y=xa的定义域都包含(0,+∞). 3. 指数函数 y=ax (a是常数,且a>0,a≠1),x∈(-∞,+∞), y∈(0,+∞). 4. 对数函数 y=logax (a是常数,且a>0,a≠1),x∈(0,+∞), y∈(-∞,+∞). 5. 三角函数 我们将所有的三角函数列在表1-1中,便于大家复习. 表1-1三角函数 函数名称 函数记号 定义域 值域 周期 奇偶性 正弦函数 y=sinx R [-1,1] 2π 奇 余弦函数 y=cosx R [-1,1] 2π 偶 正切函数 y=tanx Rn+12πn∈Z R π 奇 余切函数 y=cotx R\nπ|n∈Z R π 奇 续表 函数名称 函数记号 定义域 值域 周期 奇偶性 正割函数 y=secx Rn+12πn∈Z R\(-1,1) 2π 偶 余割函数 y=cscx R\nπ|n∈Z R\(-1,1) 2π 奇 为了大家使用方便,下面给出常用的三角函数公式. (1) 和差角公式 ①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②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③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2) 倍角与半角公式 ① sin2θ=2sinθcosθ=2tanθ1+tan2θ; ② cos2θ=cos2θ-sin2θ=2cos2θ-1=1-2sin2θ=1-tan2θ1+tan2θ; ③ tan2θ=2tanθ1-tan2θ; ④ sin2θ=tan2θ1+tan2θ=1-cos2θ2; ⑤ cos2θ=1+cos2θ2; ⑥ 1±sinθ=cosθ2±sinθ22=cosθ2±sinθ2; ⑦ tanθ2=sinθ1+cosθ=1-cosθsinθ. (3) 积化和差公式 ① sinαcosβ=12sin(α+β)+sin(α-β); ② cosαsinβ=12sin(α+β)-sin(α-β); ③ cosαcosβ=12cos(α+β)+cos(α-β); ④ sinαsinβ=-12cos(α+β)-cosα-β. (4) 和差化积公式 ① sinα+sinβ=2sinα+β2cosα-β2; ② sinα-sinβ=2cosα+β2sinα-β2; ③ cosα+cosβ=2cosα+β2cosα-β2; ④ cosα-cosβ=-2sinα+β2sinα-β2. 6. 反三角函数 由于三角函数是周期函数,所以它们在各自的自然定义域上不是一一映射,不存在反函数.若将三角函数的定义域限制在某一单调区间上,这样得到的函数就存在反函数,称为反三角函数.表1-2中的反三角函数是限制在主值区间上的反三角函数. 表1-2反三角函数 函数名称 函数记号 定义域 值域 单调性 性质 反正弦函数 y=arcsinx [-1,1] -π2,π2 递增 arcsin(-x)=-arcsinx,奇函数 反余弦函数 y=arccosx [-1,1] 0,π 递减 arccos(-x)=π-arccosx 反正切函数 y=arctanx R -π2,π2 递增 arctan(-x)=-arctanx,奇函数 反余切函数 y=arccotx R (0,π) 递减 arccot(-x)=π-arccotx 基本初等函数经过有限次四则运算和复合所生成的函数,称为初等函数.例如y=1-x2,y=sinx2,y=cotx2等都是初等函数.本课程中讨论的函数基本上都是初等函数. 1.2函数的参数方程与极坐标方程 1.2.1函数的参数方程 一般情况下,若方程 x=x(t), y=y(t)(1-1) 确定了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则称此函数为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变量t称为参数,关系式(1-1)称为参数方程. 例1.3(1) 圆周x2+y2=a2(a>0)的参数方程一般表示为 x=acost, y=asint(0≤t<2π). (2) 椭圆x2a2+y2b2=1的参数方程一般表示为 x=acost, y=bsint(0≤t<2π). (3) 双曲线x2a2-y2b2=1的参数方程一般表示为 x=acosht, y=bsinht(-∞0,则θ=π2; 若x=0,y<0,则θ=3π2.即直角坐标与极坐标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例1.4(1) 圆心在原点、半径为a (a>0)的圆周的极坐标方程为r=a (θ∈[0,2π)). (2) 直线ax+by=c的极坐标方程为r=cacosθ+bsinθ. 特别地,垂直于x轴的直线x=a的极坐标方程为r=acosθ; 图1-4 垂直于y轴的直线y=b的极坐标方程为r=bsinθ. (3) 直径均为a (a>0)的两个圆周外切,当一个圆周沿另一个圆周滚动时,动圆周上一点的运动轨迹就是心脏线(图1-4),其极坐标方程为 r=a(1+cosθ),θ∈[0,2π). 1.3复数 1.3.1复数域 在解实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时,如果Δ=b2-4ac<0,则方程没有实根.这是因为在实数范围内,没有一个实数的平方会等于负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引入一个新数i,叫做虚数单位,并规定: (1) i2=-1; (2) 实数可以与它进行四则运算,原有的运算法则仍然成立. 根据虚数单位i的第(2)条性质,i可以与实数y相乘,再与实数x相加,从而可以把结果写成x+iy.称形如z=x+iy (x,y∈R)的数为复数,实数x和y分别称为复数z的实部和虚部,记为 x=Rez,y=Imz. 复数z1=x1+iy1与z2=x2+iy2相等,是指它们的实部与实部相等,虚部与虚部相等,即 x1+iy1=x2+iy2  x1=x2,y1=y2. 全体复数的集合称为复数集,记为C.虚部为零的复数是实数,即实数集是复数集的真子集.虚部不为零的复数称为虚数,实部为零且虚部不为零的复数称为纯虚数.我们称复数x+iy和x-iy互为共轭复数,复数z的共轭复数记为z-,即 x-iy=x+iy或x+iy=x-iy. 设复数z1=x1+iy1,z2=x2+iy2,那么复数的四则运算为: (1) z1±z2=(x1±x2)+i(y1±y2); (2) 两个复数相乘,按多项式乘法法则进行,其中i2=-1,即 z1z2=(x1x2-y1y2)+i(x1y2+x2y1); (3) 若z2≠0,对于z1z2,分子分母同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再进行化简,即 z1z2=z1·z-2z2·z-2=x1x2+y1y2x22+y22+ix2y1-x1y2x22+y22,z2≠0. 全体复数引入上述运算后就称为复数域.与实数域不同,复数域中不能规定复数的大小. 1.3.2复数的模与辐角 一个复数z=x+iy本质上是由一对有序实数(x,y)唯一确定.因此可以建立平面上全部的点与全体复数间的一一对应,即以横坐标为x、纵坐标为y的点来表示复数z=x+iy (图1-5).由于x轴上的点对应着实数,故x轴称为实轴; y轴上的非原点的点对应着纯虚数,故y轴称为虚轴.这样表示复数z的平面称为复平面或z平面. 图1-5 也可以借助点z的极坐标(r,θ)来表示复数z的位置.用向量Oz表示复数z=x+iy,其中x,y分别是Oz沿x轴与y轴的分量.向量Oz的长度称为复数z的模或绝对值,以符号z或r表示,因而有 r=|z|=x2+y2≥0, 且|z|=0的充要条件是z=0.由于复数z的模z是非负实数,所以能够比较大小.实轴正向到非零复数z=x+iy所对应的向量Oz间的夹角θ称为复数z的辐角,记为θ=Argz.有 tanθ=yx. 由于任一非零复数z有无穷多个辐角,称在区间(-π,π]内的辐角为Argz的主值,或称为z的主辐角,记为argz.于是 θ=Argz=argz+2kπ,k∈Z. 从直角坐标与极坐标的关系,我们可以用复数的模与辐角来表示复数z,即 z=r(cosθ+isinθ), 称为复数z的三角形式.特别地,当r=1时, z=cosθ+isinθ, 这种复数称为单位复数. 由欧拉公式 eiθ=cosθ+isinθ, 可引入复数z的指数形式 z=reiθ, 并称z=x+iy为复数z的代数形式.复数的这三种表示形式可相互转换,以适应讨论不同问题时的需要,且使用起来各有其便.例如,设z1=r1eiθ1,z2=r2eiθ2,由指数函数的性质知 z1·z2=r1eiθ1·r2eiθ2=r1r2ei(θ1+θ2),z1z2=r1eiθ1r2eiθ2=r1r2ei(θ1-θ2). 显然,利用复数的指数形式做乘除法较简单. 复习题一 1. 求下列函数的自然定义域. (1) y=1x+2; (2) y=x2-9; (3) y=11-x2+x+1; (4) y=1[x+1]. 2. 下列各对函数中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1) f(x)=xx,g(x)=1; (2) f(x)=x,g(x)=x2; (3) f(x)=1,g(x)=cos2x+sin2x; (4) f(x)=1,g(x)=sec2x-tan2x. 3. 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偶函数?哪些是奇函数?哪些是非奇非偶函数? (1) y=x+x2-x3; (2) y=a+bcosx; (3) y=ln1+x2-x; (4) y=xsin1x. 4. 指出下列函数的复合过程. (1) y=ln(x2+1); (2) y=2sin21x; (3) y=sin[lg(x2+1)]; (4) y=arcsin22x1+x2. 5. 设函数f(x)在(-∞,+∞)内是奇函数,且f(1)=a,对任何x值都有 f(x+2)-f(x)=f(2). (1) 用a表示f(2)和f(5); (2) 问a取何值时,f(x)是以2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6. 设f(x)=4-x2,|x|≤2, 0,|x|>2,求f[f(x)]. 7. 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及反函数的定义域. (1) y=2x2x+1; (2) y=1+2sinx-1x+1 (x≥0); (3) y=1-x2 (-1≤x≤0); (4) 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