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29元
印次:1-2
ISBN:9787302124467
出版日期:2006.02.01
印刷日期:2006.08.15
图书责编:文怡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共分10章,除了第1章的通信系统概论之外,余下的章节主要介绍通信的信息理论和传输理论,内容包括: 通信的信息理论基础、通信的传输理论基础、语音信号的波形编码理论、图像信号的压缩编码理论、数字信号的调制解调技术、带限信道的信号波形设计理论、时钟同步与载波恢复技术、差错控制与信道编码理论、多路复用与多址技术等。关于下一代通信网络基础理论和现代通信理论的最新进展部分,我们将在后续的著作中陆续推荐给读者。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子学科与信息科学学科本科生的教材或研究生的参考书,也可供通信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作为参考书。
出版说明 本套教材是针对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所属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自动化系、微电子研究所、软件学院的现行本科培养方案和研究生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而组织编写的。这些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是基于清华大学对研究型大学的定位和对研究型教学的强调,吸纳多年来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所取得的成果和形成的共识,历经多届试用和不断修订而形成的。贯穿于其中的“本科教育的通识性、培养模式的宽口径、教学方式的研究型、专业课程的前沿性”的相关思想是我们组编本套教材所力求体现的基本指导原则。 本套教材以本科教材为主并适量包括研究生教材。定位上,属于信息学科大类中各个基本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前沿技术的一套高等院校教材。层次上,覆盖学院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研究生课程。领域上,涉及6个系列14个领域,即学院公共基础课程系列,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列(含通信、信息处理等领域),微电子光电子系列(含微电子、光电子等领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列(含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网络与安全、计算机应用、软件工程、网格计算等领域),自动化系列(含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检测与电子技术、系统工程、现代集成制造等领域),实验实践系列。类型上,以文字教材为主并适量包括多媒体教材,以主教材为主并适量包括习题集、教师手册等辅助教材,以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教材为主并适量包括实验和实践课程教材。列入这套教材中的著作,大多是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所属系所院开设的课程中经过较长教学实践而形成的,既有多年教学经验和教学改革基础上新编著的教材,也有部分已出版教材的更新和修订版本。教材在总体上突出求新与求实的风格...
1.1信息通信技术的由来
12信息通信的网络化
13信息通信的智能化
14通信系统的分类
15ISO分层标准
151应用层
152表示层
153会话层
154传输层
155网络层
156数据链路层
157物理层
16标准的物理层技术
17通信信息理论发展中的几个重要的工作
18现代通信技术面临的挑战
2通信技术的信息理论基础
21信息的度量——信息熵
211几个基本定义
212信息量参数的基本性质
22链式法则与信息处理
23Fano 不等式
24数据压缩与信源处理技术
241定长编码定理
242变长编码定理
25信道容量的定义与计算
251信道容量的定义
252信道容量的计算理论
253信道容量的迭代算法
26微分熵与信道容量公式
261微分熵的定义
262微分熵与离散熵的关系
263相对熵与互信息
264微分熵的极值问题
265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的信道容量公式
266Shannon信道容量公式
27Fano不等式与信道编码定理
习题
〖〗现代通信理论基础〖〗〖〗目录〖〗〖〗
3语音信号的波形编码理论
31随机信号的抽样定理
32采样值量化的概念
33标量量化技术
331最佳标量量化
332均匀量化处理
333非均匀量化与国际标准
334对数压扩特性的折线近似
34矢量量化技术
341失真的度量问题
342最小均方失真的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