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秘密——揭开美联储的神秘面纱(第2版)

作者:杨农

丛书名:NAFMII金融译丛

定价:52元

印次:1-1

ISBN:9787302264774

出版日期:2011.09.01

印刷日期:2011.08.19

图书责编:陈莉

图书分类:零售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当更多的人把金融危机的根源锁定在人的贪婪原罪时,罗斯巴德把思考的重点放在了政府与货币的关系上,并指出货币垄断才是构成经济危机的核心。所以,当经济危机来临,那种指望政府救市的理念和措施,不仅无助于市场的完善,甚至会拉长经济危机的期限。

前 言 默里·罗斯巴德(Murray N. Rothbard)可谓著作等身,《银行的秘密》也许是其作品中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部,毕竟此书已经绝版多年,这确实令人遗憾。因为这部作品在如何运用优美的经济理论客观准确地解释现实世界的制度起源、演变及其成效方面堪称典范。其中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制度经济学”。《银行的秘密》聚焦中央银行制度,以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美国的中央银行,简称“美联储”)的发展史作为考察对象。 在美国人的生活中,美联储的存在犹如日升月落般理所当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直至不久前的一段时期,人们对美联储的崇拜达到极致。经济学家、金融专家、公司CEO、华尔街的银行家、媒体评论员,乃至主街(Main Street)的小企业主和投资者们,谈论或评论美联储时都充满敬畏和虔诚。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及其继任者阿兰·格林斯潘被奉为神明,成为追赶时尚的媒体故事和各类传记中的主角。不过,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期高科技泡沫的破灭,美联储无所不能和反应敏捷的经济舵手形象开始失去光芒。肇始于2006年的次贷危机突然爆发,以及随后美联储对大型金融机构的匆忙救助和由此引发的滞胀,极大地动摇了人们对于美联储智慧和能力的信心。现在看来,罗斯巴德在本书中对美联储和部分准备金银行制度作出的犀利而敏锐的批判,真可谓一针见血。 在品读正文之前,让我们先简要回顾一下本书坎坷的出版历程。这本书最初由理查森和斯奈德出版公司(Richardson & Snyder)于1983年出版,这是一家经营时间短暂、业绩平平的出版公司,大致同期出版的另一本书是《上帝的经纪人》,这是一本安东尼·戈罗诺维奇(Antoni G...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  录

第1章货币的重要性和起源

1.1货币的重要性

1.2货币的起源

1.3货币的特性

1.4货币的单位

第2章价格的决定:供给与需求

第3章货币和物价总水平

3.1货币的供求与物价总水平

3.2为什么物价总水平会变化

第4章货币供给

4.1货币供应量到底应该是多少

4.2黄金供给和伪币创造过程

4.3政府纸币

4.4政府纸币的起源

第5章货币需求

5.1商品和服务的供给

5.2发薪频率

5.3清算体系

5.4货币信心

5.5通胀或通缩预期

第6章贷款银行业

 ⅩⅤⅢ  ⅩⅨ 第7章存款银行业

7.1仓单

7.2存款银行业与挪用

7.3部分准备金制度

7.4银行券和存款账户

第8章自由银行制度及其对银行信用扩张的制约

第9章中央银行制度:消除制约

第10章中央银行制度:准备金总量的确定

10.1现金需求

10.2黄金需求

10.3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

10.4公开市场操作

第11章中央银行制度:银行信用扩张过程

11.1银行到银行的扩张

11.2中央银行和财政部

第12章中央银行制度的起源

12.1英格兰银行

12.2苏格兰自由银行制度

12.31844—1845年的皮尔制裁

第13章美国的中央银行Ⅰ:起源

13.1北美银行与第一合众国银行

13.2第二合众国银行

第14章美国的中央银行Ⅱ:19世纪20年代到内战时期

14.1杰克逊主义改革和中央银行保卫战

14.219世纪30年代到南北战争时期:分散化的银行业

第15章美国的中央银行Ⅲ:国民银行体系

15.1美国内战与国民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