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55元
印次:1-1
ISBN:9787302450092
出版日期:2016.10.01
印刷日期:2016.10.09
图书责编:李文彬
图书分类:零售
本书应用“腐败频度”这一概念,主要是为了概括腐败的基本状况,以便于说明腐败现象高发与低发的态势,准确地预测腐败的趋势,并为遏制腐败的高发势头提供依据。所谓腐败频度,简单地说,指的是腐败发生的频率、规模、幅度、强度与烈度等。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特定时间内的社会特定层级中腐败行为发生的规模、涉及的范围、参与腐败活动人数的绝对值与相对值等量的规定; 另一方面,是指特定时间内的社会特定层级中腐败行为的烈度、强度等质的规定。
笔者有意识地引用大量的、详尽的历史资料,说明毛泽东领导的新中国是怎样将高频腐败降为低频腐败的。本书将继续沿用此特点,大量引用1978—2009年间的相关史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艰辛努力。总结新中国成立初期治理腐败独特的成功经验,澄清一些基本事实,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腐败高发期及其治理方略研究》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腐败高发期及其治理方略研究》总结了建国初期治理腐败的独特经验,比如强化干部的劳动观念,崇尚勤俭朴素等。改革开放后,针对腐败的新特点,治理腐败方略发生了转换,比如注重国际合作,注重执政党的动员和领导,形成了系统综合性惩防腐败方略。而本书对我国的执政党动员反腐败模式、系统综合性惩治和预防腐败方略做了研究。共产党创造的这些成功经验长期不为学术界所注意。
导言 导言 一个政党也好,一个政权也好,如果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反而腐败堕落,一定会走向灭亡。无产阶级政权变质不仅存在着可能性,而且存在着现实危险性。苏东剧变就证明了这一点。中国改革开放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风和社会风气的状况。如果政治上不能治理腐败,会使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出现曲折,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政权的长治久安。因此,研究腐败及其治理问题,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当前中国社会的腐败问题,引发社会公众的热烈议论。每个关心中国社会发展的公民——无论是专家,还是普通社会大众——都会就当前的腐败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研究中国的腐败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任何一个关于治理腐败的课题,都应当有自己的着眼点和特色。有人擅长“立论”,有人擅长“史实”,还有人善于史论结合。本丛书着眼于“史实”,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研究“中国腐败高发期及其治理方略”。对研究定位、范围、方法、意图和特点,我们有以下几点说明: 第一,力图改变站在国外立场观察中国腐败问题的学术路径,尝试立足于新中国几十年波澜壮阔反腐历程的基本史实,得到一些新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著名经济学、政治学学者在介入腐败问题研究时,译介了国外学者尤其是西方学者关于腐败与治理腐败的理论,如公共选择学派的寻租腐败论、现代化腐败论、东方社会民俗腐败论等,开拓了我国学者的研究视野,启发了研究思路。在学术观点和研究路径方面,著名学者具有重大的影响力。他们在腐败问题研究方面的研究方法和路径,给以后的研究者带来将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治理腐败的现成经验全盘照搬的习惯。目前,我国治理腐败理论和实践方面具有...
目录
第一章改革开放以来出现腐败高发期
一、 改革开放初始: 腐败之风来势很猛
二、 三年整党时期: 腐败频度缓慢上升
三、 1987年至1990年中国腐败向高频演进的史实
四、 20世纪90年代的腐败频度演进
五、 2000年至2009年尚未走出腐败高发期
六、 正确分析腐败频度的现状与趋势
第二章屡禁不止的不正之风
一、 新时期前后不正之风内涵沿革
二、 1979年的不正之风
三、 80年代的不正之风相当严重
四、 90年代的不正之风依然严重
五、 公款奢华浪费,屡纠不绝
六、 住房用房方面存在的不正之风屡禁不止
第三章改革开放以来高频腐败状态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 中央高层对腐败现实原因的认识
二、 理论界的若干分析视角
三、 权力过度下放对腐败频度的影响
四、 市场因素在腐败频度演进中的作用
五、 体制缝隙与腐败频度的关系
六、 民主监督不力
七、 市场经济背景中的干部心理和行为
第四章执政党开展的严峻的政治斗争
一、 中国采取执政党动员型反腐败模式
二、 危机意识决定了共产党动员反腐败
三、 执政党动员反腐败的资源优势
四、 执政党的纪律严明而且全面
五、 真诚动员人民群众反腐败
六、 以良好党风带动社会风气
七、 以执政党的理论成果为指导
第五章开放社会中的反腐败
一、 腐败的国际性需要反腐败的国际合作
二、 积极承办和参加国际反腐败会议,加强国际交流和沟通...
总结新中国成立初期治理腐败独特的成功经验,澄清一些基本事实,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腐败高发期及其治理方略研究》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腐败高发期及其治理方略研究》总结了建国初期治理腐败的独特经验,比如强化干部的劳动观念,崇尚勤俭朴素等。改革开放后,针对腐败的新特点,治理腐败方略发生了转换,比如注重国际合作,注重执政党的动员和领导,形成了系统综合性惩防腐败方略。
而本书对我国的执政党动员反腐败模式、系统综合性惩治和预防腐败方略做了研究。
共产党创造的这些成功经验长期不为学术界所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