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第一篇SPSS系统简介

第1章SPSS窗口介绍

1.1数据编辑窗口

1.2输出窗口

1.3数据透视表格编辑窗口

1.4图表编辑窗口

1.5语法编辑窗口

1.6脚本编辑窗口

习题

第2章SPSS的对话框

2.1源变量列表

2.2变量集的定义与应用

2.3统计分析变量列表

2.4按钮

2.5其他常见窗口对象

习题

第3章SPSS中的帮助系统

3.1系统帮助手册

3.2使用指南

3.3统计教程

3.4统计教练

3.5语法命令参考手册

3.6在输出窗口中获取帮助信息

习题

第4章SPSS输出窗口详解

4.1导航栏

4.2导出输出内容

4.3数据透视表的复制与粘贴

4.4输出内容的编辑

4.5数据透视表的三格线显示

4.6利用数据透视表生成图形

4.7数据透视表的打印

习题

第5章SPSS语法编辑窗口详解

5.1获取对话框相应的命令语法

5.2将命令语句显示在输出窗口中

5.3命令语句的日志文件

5.4命令语句的执行

5.5命令语句示例——快速录入多选题

习题

第二篇SPSS常用统计分析

第6章描述统计过程

6.1频数分析

6.1.1频数分析过程及参数选择

6.1.2对顺序变量的频数分析

6.1.3连续变量的频数分析

6.2描述统计

6.3数据探索过程

6.3.1数据探索的分析过程及参数选择

6.3.2数据分布探索示例

6.4交叉表

6.4.1交叉表分析过程及参数选择

6.4.2顺序变量的交叉表分析示例

6.4.3交叉表的风险性估计分析示例

6.4.4一致性评价的交叉表分析示例

6.5比率统计

6.6统计分析报告

6.7观测量概述

6.8观测量行概述

6.9观测量列概述

习题

第7章表格生成

7.1表格定制

7.2交叉表

7.3独立性卡方检验

7.4列均值的比较

7.5列比例的比较

7.6多选题的表格定制

习题

第8章相关分析

8.1相关分析的概念

8.2相关系数的计算

8.3变量相似关系的描述

8.4双变量相关分析

习题

第9章偏相关分析

9.1偏相关对话框操作示例

9.2偏相关命令语句及示例

习题

第10章均值比较与差异性检验

10.1均值比较的意义

10.2均值比较的使用前提

10.3Means过程

10.4单样本T检验

10.5独立样本T检验

10.6配对样本T检验

10.7单因素方差分析

习题

第11章问卷的项目分析

11.1量表题项的反向计分

11.2计算量表的均分或总分

11.3对量表部分按照升序(或降序)排序

11.4找出高分组和低分组划分的临界值

11.5根据临界分数分成高分组和低分组两个组

11.6用T检验检验高分组和低分组在每个题项上的差异

11.7删除经T检验未达到显著性的题项

习题

第12章因子分析

12.1因子分析的含义

12.2因子分析的特点

12.3因子分析中的几个概念

12.3.1因子载荷

12.3.2变量共同度

12.3.3公因子的方差贡献

12.4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

12.5因子分析过程及参数选择

12.6因子分析实例

习题

第13章信度分析

13.1信度的相关基本知识

13.2信度分析的过程及参数选择

13.3信度分析命令语句及示例

13.4信度分析实例

习题

第14章曲线估计与回归分析

14.1曲线估计

14.2回归分析的意义

14.3线性回归分析

14.3.1线性回归分析的数据要求

14.3.2线性回归过程

14.4非线性回归

14.4.1非线性回归常用模型

14.4.2损失函数

14.4.3条件逻辑表达式

14.4.4参数约束

14.4.5非线性回归的参数确定

14.4.6非线性回归分析过程

习题

第15章通用线性模型

15.1单因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

15.1.1单因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命令语句

15.1.2协方差分析实例

15.1.3随机效应分析实例

15.2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15.2.1数据文件结构

15.2.2数据文件结构的转换

15.2.3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过程

15.3多因变量方差分析

15.4方差成分分析

15.4.1方差成分分析过程及参数选择

15.4.2ANOVA命令语句

15.4.3MANOVA命令语句

习题

第16章非参数检验

16.1卡方检验

16.1.1卡方检验的概念

16.1.2数据的加权

16.1.3卡方检验的分析过程及参数选择

16.1.4自定义期望比例的卡方检验示例

16.2二项检验

16.3游程检验

16.4单样本柯尔莫哥洛夫斯米诺夫检验

16.5两独立样本的检验

16.5.1两独立样本的检验分析过程及参数选择

16.5.2两独立样本的KS检验示例

16.6多个独立样本的检验

16.6.1多个独立样本检验的分析过程及参数选择

16.6.2克鲁斯凯沃里斯H检验法应用示例

16.7两相关样本的检验

16.7.1两相关样本检验的分析过程及参数选择

16.7.2麦克奈梅尔检验法应用示例

16.8多个相关样本的检验

16.8.1多个相关样本检验的分析过程及参数选择

16.8.2弗里德曼检验法应用示例

习题

第三篇SPSS高级统计分析

第17章多项选择分析

17.1多选题的编码方式

17.2定义多选题集

17.2.1多选题分析——频数表

17.2.2多选题分析——交叉表

习题

第18章距离分析

18.1距离分析实例一

18.2距离分析实例二

习题

第19章聚类与判别分析

19.1两步骤聚类法

19.2快速聚类法

19.3分层聚类法

19.4判别分析

19.4.1随机样本的建立

19.4.2判别分析过程及参数选择

习题

第20章复杂抽样及正交实验设计

20.1复杂样本抽样及示例

20.2正交实验设计

20.2.1正交实验设计的生成

20.2.2正交实验设计的显示

20.2.3联合分析

习题

第21章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

习题

第22章逻辑斯谛克回归

22.1二元逻辑斯谛克回归

22.2多类逻辑斯谛克回归

习题

第四篇SPSS基本操作

第23章数据编辑窗口

23.1数据浏览模式

23.2变量浏览模式

23.3数据文件的建立

23.4数据的录入

23.5数据的编辑

23.5.1插入变量

23.5.2删除变量

23.5.3复制与粘贴变量

23.5.4插入观测量

23.5.5删除观测量

23.5.6复制与粘贴观测量

23.5.7观测量的定位

23.5.8观测量查找与替换

23.5.9变量信息的查阅

23.6数据编辑窗口的显示设置

23.7数据文件的打开与保存

23.7.1SPSS数据文件的打开

23.7.2文本文件的读取

23.7.3Excel文件的读取

23.7.4数据库文件的读取

23.7.5数据文件的保存

23.7.6原始数据的保护

习题

第24章数据的准备

24.1变量属性的定义

24.2数据属性的复制

24.3重复观测量的鉴别

24.4可视化分组

习题

第25章数据转换

25.1变量计算

25.1.1变量计算过程及参数选择

25.1.2变量计算条件表达式应用示例

25.1.3变量计算的函数应用示例

25.2变量值计数

25.2.1变量值计数过程及参数选择

25.2.2变量值计数示例

25.3变量值重新编码

25.3.1编码到同一变量的过程及参数选择

25.3.2编码到不同变量的过程及参数选择

25.4变量值自动重新编码

25.5观测量求秩

25.6创建时间序列

25.6.1日期型时间变量的定义

25.6.2时间序列的创建过程及参数选择

25.7缺失值替代处理

25.8设置随机数种子

25.8.1随机数种子的设置过程及参数选择

25.8.2随机数种子应用示例

25.9执行待处理转换

习题

第26章数据文件操作与转换

26.1观测量排序

26.2数据文件的转置

26.3数据文件的合并

26.3.1观测量添加过程及参数选择

26.3.2变量添加过程及参数选择

26.3.3含缺失观测量的变量添加示例

26.3.4关键表应用示例

26.4数据的分类汇总

26.5数据文件拆分

26.6观测量选择

26.7观测量加权

26.8数据文件结构转换

习题

第五篇图表创建

第27章常用图表的创建

27.1交互式条形图

27.2交互式线条图

27.3交互式散点图

27.4交互式直方图

27.5简单交互式饼图

27.6堆式交互饼图

27.7拼盘式交互饼图

27.8交互式误差条图

习题

第28章SPSS高级图表的创建

28.1交互式点图

28.2高低图

28.3人口金字塔图

28.4交互式落点线图

28.5控制图

28.6巴列特图

28.7交互式带形图

28.8交互式箱体图

28.9交互式面积图

附录ASPSS内置函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