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法学基础理论1 1.1 法的概念1
1.1.1 法的本质与特征2
1.1.2 法的作用2
1.2 法的渊源和效力4
1.2.1 法的渊源4
1.2.2 法的效力5
1.3 法律规范、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5
1.3.1 法律规范6
1.3.2 法律部门6
1.3.3 法律体系7
1.4 法律关系8
1.4.1 法律关系的概念8
1.4.2 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8
1.4.3 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9
1.5 法律责任9
1.5.1 法律责任的概念与种类9
1.5.2 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10
思考与练习11
第2章 宪法12
2.1 宪法概述13
2.1.1 宪法的概念与特征13
2.1.2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13
2.2 我国的国家制度14
2.2.1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14
2.2.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4
2.2.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5法律基础与实务(第2版)目 录2.2.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5
2.2.5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5
2.2.6 基本经济制度16
2.3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6
2.3.1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16
2.3.2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19
2.4 我国的国家机构20
2.4.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0
2.4.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21
2.4.3 国务院21
2.4.4 中央军事委员会21
2.4.5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21
2.4.6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21
2.4.7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22
2.5 我国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22
思考与练习22
第3章 民法24
3.1 民法概述25
3.1.1 民法的概念25
3.1.2 民法的基本原则25
3.2 民事主体26
3.2.1 自然人(公民)26
3.2.2 法人27
3.3 民事法律行为27
3.3.1 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27
3.3.2 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28
3.3.3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28
3.3.4 无效民事行为与可撤销的民事行为28
3.4 代理30
3.4.1 代理的概念与特征30
3.4.2 代理权的产生与终止30
3.4.3 代理权的行使31
3.4.4 无权代理31
3.5 民事权利32
3.5.1 物权32
3.5.2 债权33
3.5.3 人身权34
3.5.4 知识产权34
3.6 民事责任与诉讼时效34
3.6.1 民事责任34
3.6.2 诉讼时效36
3.7 合同法37
3.7.1 合同法概述37
3.7.2 合同的订立38
3.7.3 合同的效力41
3.7.4 合同的履行44
3.7.5 合同的变更、转让和终止46
3.7.6 违约责任48
3.8 知识产权法50
3.8.1 知识产权法概述50
3.8.2 著作权法50
3.8.3 商标法56
3.8.4 专利法60
思考与练习67
第4章 婚姻法与继承法70
4.1 婚姻法71
4.1.1 婚姻法概述71
4.1.2 结婚 72
4.1.3 家庭关系74
4.1.4 离婚76
4.1.5 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78
4.2 继承法79
4.2.1 继承法概述79
4.2.2 继承法律关系80
4.2.3 法定继承81
4.2.4 遗嘱继承82
4.2.5 遗赠与遗赠扶养协议84
4.2.6 遗产的处理86
思考与练习87
第5章 经济法89
5.1 经济法概述90
5.1.1 经济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90
5.1.2 经济法律关系90
5.2 个人独资企业法91
5.2.1 个人独资企业法概述91
5.2.2 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92
5.2.3 个人独资企业的事务管理92
5.2.4 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和清算93
5.3 合伙企业法94
5.3.1 合伙企业法概述94
5.3.2 普通合伙企业94
5.3.3 有限合伙企业98
5.3.4 合伙企业的解散与清算100
5.4 公司法101
5.4.1 公司法概述101
5.4.2 有限责任公司101
5.4.3 股份有限责任公司106
5.4.4 公司的合并、分立、终止109
5.5 产品质量法111
5.5.1 产品质量法概述111
5.5.2 产品质量监督管理111
5.5.3 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113
5.5.4 违反产品质量法的责任114
5.6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16
5.6.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概述116
5.6.2 消费者的权利与经营者的义务116
5.6.3 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解决与法律责任119
思考与练习121
第6章 劳动法124
6.1 劳动法概述125
6.1.1 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125
6.1.2 劳动法的适用范围125
6.2 劳动法律关系126
6.2.1 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126
6.2.2 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26
6.3 劳动合同127
6.3.1 劳动合同法概述127
6.3.2 劳动合同的订立128
6.3.3 劳动合同的效力130
6.3.4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130
6.3.5 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131
6.4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133
6.4.1 工作时间133
6.4.2 休息休假134
6.4.3 加班加点135
6.5 工资制度136
6.6 劳动安全卫生136
6.7 劳动争议的解决137
6.7.1 劳动争议的概念及类型137
6.7.2 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137
6.8 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138
6.8.1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138
6.8.2 劳动者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139
思考与练习139
第7章 行政法141
7.1 行政法概述142
7.1.1 行政法的概念和特征142
7.1.2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142
7.1.3 行政法律关系143
7.2 行政行为145
7.2.1 行政行为概述145
7.2.2 行政立法146
7.2.3 行政许可146
7.2.4 行政强制147
7.2.5 行政处罚148
7.2.6 行政征收150
7.2.7 行政给付150
7.2.8 行政裁决150
7.2.9 行政确认151
7.2.10 行政监督检查151
7.3 行政责任与行政救济151
7.3.1 行政责任151
7.3.2 行政救济152
思考与练习153
第8章 刑法155
8.1 刑法概述155
8.1.1 刑法的概念155
8.1.2 刑法的任务156
8.1.3 我国刑法的效力范围156
8.1.4 刑法的解释157
8.1.5 刑法的基本原则157
8.2 犯罪158
8.2.1 犯罪的概念和特征158
8.2.2 犯罪构成159
8.2.3 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162
8.2.4 犯罪的既遂、预备、未遂和中止163
8.2.5 共同犯罪164
8.3 刑罚165
8.3.1 刑罚的概念和目的165
8.3.2 刑罚的种类165
8.3.3 刑罚的适用167
8.4 主要罪名171
8.4.1 故意伤害罪171
8.4.2 故意杀人罪172
8.4.3 抢劫罪172
8.4.4 盗窃罪173
8.4.5 诈骗罪173
8.4.6 贪污罪174
8.4.7 受贿罪175
8.4.8 交通肇事罪175
思考与练习176
第9章 诉讼法177
9.1 诉讼法概述177
9.1.1 诉讼与诉讼法的概念177
9.1.2 我国诉讼法的基本原则178
9.1.3 诉讼的基本制度179
9.2 民事诉讼法179
9.2.1 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179
9.2.2 民事诉讼的管辖180
9.2.3 民事诉讼参与人181
9.2.4 证据与举证责任182
9.2.5 民事诉讼程序183
9.3 行政诉讼法186
9.3.1 行政诉讼法的特有原则186
9.3.2 行政诉讼参加人187
9.3.3 行政诉讼证据188
9.3.4 行政诉讼程序189
9.4 刑事诉讼法190
9.4.1 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190
9.4.2 辩护与代理191
9.4.3 强制措施193
9.4.4 刑事诉讼程序194
思考与练习196
参考文献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