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录

绪论:当代视野下的蔡邕研究

第一节蔡邕在东汉文坛的地位

第二节对蔡邕研究不足的原因

第三节研究现状及本书研究的视角

第一章蔡邕的家世及生平

第一节博学笃孝,师事胡广:素有令名的青少年时期

第二节“则善戒恶,翩翩独征”:隐居乡里时期

第三节斥言金商,名动天下:中年入仕的经历

第四节“幸脱虞人机,得亲君子庭”:流寓江海的十数年

第五节修史难成,身死名浇:从卓强辟及下狱至死

第六节蔡邕的著述

第二章蔡邕交游活动考述

第一节蔡邕交往密切的师长、官吏等人

一、 师生情谊,影响深重:蔡邕与胡广

二、 门人故吏,敬重追缅:蔡邕与乔玄

三、 从学宴饮,乐在其中:蔡邕与袁氏家族

四、 “对门九族”,世为姻娅:蔡邕与羊氏家族

五、 书法世交,并称龙凤:蔡邕与崔氏家族

六、 同朝任职,政见相同:蔡邕与杨秉、杨赐、杨彪、杨复等

七、 敬慕景仰,广其致焉:蔡邕与朱穆、皇甫规、陈球等

八、 著述东观,共修汉志:蔡邕与卢植、马日磾、郑玄、韩说、刘洪等

第二节蔡邕金商门之祸所涉及的官吏等

一、 被斥为国蠹的程璜、赵玹等人

二、 “素不相平”的同僚刘郃

三、 眦睚必报的酷吏阳球

四、 拒绝拉拢,亡命江海:蔡邕与曹节、王甫、王智等宦党

第三节蔡邕与董卓、王允等人

一、 屈从强辟,信宿三迁:蔡邕“从卓”本事考论

二、 灭纪废典,修史难成:王允与蔡邕之死

第四节“管鲍之交”——蔡邕与曹操关系考论

一、 共同的爱好和志趣

二、 真实、坦诚的性情

三、 “管鲍之交”的赏识和举荐

第五节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蔡邕与所推崇敬仰的

名士隐者

一、 颂赞备极,自称“无愧”:蔡邕与郭泰

二、 姜伯淮、申屠蟠、范冉等名士

三、 周勰、圈叔则、李子材、焦君等隐者

第六节真心赞赏,极力奖掖:蔡邕与所称赞、举荐的

其他人士

一、 蔡邕与王延寿、边让、郦炎、孝子程末等

二、 蔡邕与孔融、路粹、王粲、阮瑜、顾雍、王匡等

第三章蔡邕思想研究

第一节奉儒守道,以学救世:蔡邕的政治思想

一、 崇儒守道的政治思想及立场

二、 阴阳感应和谶纬思想:博学背后鲜明的时代特征

三、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政治态度

四、 决绝宦竖,名动天下

五、 立言不朽的思想

第二节蔡邕金商门之祸本事探析

一、 与权宦矛盾激化的结果

二、 士大夫集团内部的罅隙

三、 与泰山党魁羊陟等人的密切关系

第三节金商门之祸的影响——蔡邕思想前后期的

巨大转变

一、 《论衡》一书对蔡邕思想的影响

二、 金商门之祸后蔡邕对政治中心的疏离

第四节诚挚近乎无畏,真实拟于天真:蔡邕的处世态度

一、 求隐:在入世与出世之间的徘徊

二、 尚真:蔡邕性格中最重要的部分

三、 通脱:不以固守章句为是的个性

四、 “生贵于天下”:对生命的重视和爱惜

五、 甘居人下:对他人才华的真诚赞赏

第四章才锋所断莫高蔡邕:蔡邕的碑诔等文

第一节东汉碑文的盛行及蔡邕碑文的成就

第二节忠孝素著:蔡邕擅长碑诔的重要原因

第三节叙事该要:蔡邕碑文特点之一

一、 裁制得当,有质有文

二、 同人多篇,皆为佳构

第四节辞采雅泽:蔡邕碑文特点之二

一、 语转骈俪

二、 熔铸典诰,文气渊懿

三、 叠词的选用

四、 语句选择上的创新

第五节蔡邕“谀碑受金”说考辨

一、 蔡邕碑文的碑主分析

二、 为幼童所撰写的碑文

三、 撰文受金,始自晋宋

四、 多有惭德:颂美主题下文学性与写实性的矛盾

第六节诔叙哀情,悽如可伤

第七节蔡邕铭思,独冠古今

第八节蔡邕的颂赞文

第五章两汉赋家的殿军

第一节“书画辞赋,聊以游意”:蔡邕的辞赋观

第二节“伯喈才逸,心精辞绮”:蔡邕赋的成就

第三节蔡邕赋的整体风貌

一、 题材多样化

二、 篇幅短小化

三、 表现个性化

四、 感情真挚

第四节蔡邕的纪行述志赋

一、 “取死之道”的《述行赋》等

二、 体奥文炳的《释诲》

第五节“淫媟文字始作俑者”考辨——蔡邕的婚姻恋情赋

一、 备受责难的《协初婚赋》

二、 婚恋题材的文学作品溯源

三、 文学史上的第一篇恋情赋《青衣赋》

第六节咏物抒情赋

第七节音乐游戏赋

附:蔡邕的五首诗歌

附录(一)蔡邕年谱

附录(二)蔡氏家族世系表(西汉—晋)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