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录

第5篇电磁学

第10章真空中的静电场

10.1电荷库仑定律

10.1.1电荷

10.1.2库仑定律

10.2电场电场强度

10.2.1电场

10.2.2电场强度

10.2.3电场强度叠加原理

10.2.4场强的计算

10.3高斯定理及其应用

10.3.1电场线

10.3.2电场强度通量

10.3.3高斯定理

10.3.4高斯定理的应用

10.4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势

10.4.1静电场力做功的特点

10.4.2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10.4.3电势和电势差

10.4.4电势的计算

10.5电场强度与电势微分的关系

10.5.1等势面

10.5.2电场强度与电势微分关系的推导

习题

第11章静电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1.1静电场中的导体

11.1.1导体的静电平衡

11.1.2孤立导体形状对电荷分布的影响

11.1.3封闭金属腔内外的静电场

11.2电容器及其电容

11.2.1孤立导体的电容

11.2.2电容器的电容

11.2.3电容器的连接

11.3电介质及其极化

11.3.1电介质的特点

11.3.2电介质的极化

11.3.3电极化强度

11.3.4电极化强度与场强的关系

11.3.5极化电荷与电极化强度的关系

11.4电介质中静电场的高斯定理及应用

11.4.1电介质中的场强

11.4.2电介质中静电场的高斯定理的推导

11.4.3电介质中静电场的高斯定理的应用

11.5电场的能量

11.5.1电容器储存的静电能

11.5.2电场能量的计算

习题

第12章恒定电流的磁场

12.1恒定电流

12.1.1电流电流密度

12.1.2电流的连续性方程

12.2电源电动势

12.2.1非静电力

12.2.2电源的概念及电动势大小的定义

12.3磁场磁感应强度

12.3.1奥斯特实验

12.3.2磁现象的本质

12.3.3磁感应强度的定义

12.4毕奥萨伐尔定律及应用

12.4.1毕奥萨伐尔定律

12.4.2运动电荷的磁场

12.4.3毕奥萨伐尔定律的应用

12.5磁通量磁场的高斯定理

12.5.1磁感应线的特点

12.5.2磁场的高斯定理

12.6安培环路定理及应用

12.6.1安培环路定理

12.6.2安培环路定理的应用

12.7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

12.7.1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所受的力

12.7.2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12.7.3磁聚焦

12.7.4霍耳效应

12.8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

12.8.1安培力

12.8.2磁场对载流线圈的作用

12.9磁介质的磁化

12.9.1磁介质的分类

12.9.2顺磁质和抗磁质的磁化

12.9.3磁化强度

12.9.4磁化电流

12.9.5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磁场强度

12.9.6铁磁质

习题

第13章电磁感应及电磁场基本方程

13.1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

13.1.1电磁感应现象

13.1.2楞次定律

13.1.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3.2动生电动势

13.2.1动生电动势的形成

13.2.2动生电动势的计算

13.2.3交流发电机

13.3感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场

13.3.1感生电场的概念与感生电动势的计算

13.3.2电子感应加速器的基本原理

13.3.3涡电流

13.4自感和互感

13.4.1自感电动势自感

13.4.2互感电动势互感

13.5磁场的能量

13.5.1通电电感器的磁能

13.5.2磁场能量的计算

13.6位移电流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

13.6.1位移电流

13.6.2电磁场的物质性

13.6.3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

13.7电磁波

13.7.1LC电路的电磁振荡

13.7.2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13.7.3电磁波的性质

习题

第6篇波 动 光 学

第14章光的干涉

14.1光波单色光的相干性

14.1.1原子的发光原理

14.1.2光波

14.1.3单色光与复色光

14.1.4光的叠加与光的干涉

14.1.5光程与光程差

14.2分波面干涉

14.2.1获取相干光的条件和方法

14.2.2杨氏双缝干涉

14.2.3其他分波面干涉装置

14.3分振幅干涉

14.3.1等倾干涉

14.3.2增透膜和增反膜

14.3.3等厚干涉

14.4迈克耳孙干涉仪

习题

第15章光的衍射

15.1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15.1.1光的衍射现象

15.1.2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内容

15.2夫琅禾费单缝衍射

15.2.1实验装置和现象

15.2.2夫琅禾费单缝衍射的光强

15.2.3衍射图样的特点分析

15.3夫琅禾费圆孔衍射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

15.3.1夫琅禾费圆孔衍射

15.3.2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

15.4光栅衍射及光栅光谱

15.4.1光栅衍射现象

15.4.2光栅的衍射规律

15.4.3光栅光谱

15.5X射线衍射

15.5.1X射线

15.5.2X射线衍射规律

习题

第16章光的偏振

16.1光的偏振性马吕斯定律

16.1.1自然光

16.1.2偏振光

16.1.3马吕斯定律

16.1.4偏振的应用

16.2布儒斯特定律

16.2.1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偏振

16.2.2布儒斯特定律的内容

16.3光的双折射现象

16.3.1晶体的双折射

16.3.2晶体的主折射率正晶体和负晶体

16.3.3晶体偏振器件

16.4旋光现象

习题

第7篇量子物理基础及物理学进展与应用

第17章量子物理基础

17.1黑体辐射普朗克能量子假说

17.1.1黑体辐射

17.1.2普朗克能量子假说

17.2光电效应爱因斯坦光子理论

17.2.1光电效应及其实验规律

17.2.2光电效应与经典波动理论的矛盾

17.2.3爱因斯坦光子理论

17.2.4光的波粒二象性

17.3氢原子光谱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17.3.1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17.3.2里兹并合原则

17.3.3原子核式结构及困难

17.3.4玻尔理论的基本假设

17.3.5氢及类氢离子的玻尔理论

17.3.6玻尔理论的局限性

17.4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不确定关系

17.4.1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7.4.2不确定关系

17.5波函数薛定谔方程

17.5.1波函数及其物理意义

17.5.2薛定谔方程

17.6一维无限深势阱

17.6.1一维无限深势阱模型

17.6.2一维无限深势阱的定态薛定谔方程及精确解

17.7氢原子的量子力学描述

17.7.1氢原子的定态薛定谔方程

17.7.2氢原子的量子力学处理结果

17.8量子力学的哲学意义

习题

第18章物理学进展与应用

18.1耗散结构

18.1.1宇宙正在走向死亡吗?

18.1.2生命过程的自组织现象

18.1.3无生命世界的自组织现象

18.1.4开放系统的熵变

18.1.5偏离平衡的系统

18.1.6远离平衡的系统

18.1.7从涨落到有序

18.2左手介质

18.2.1左手介质的理论基础

18.2.2左手介质的人工实现和实验验证

18.2.3左手介质的奇异特性

18.2.4左手介质的应用前景

18.3扫描隧道显微镜与量子围栏

18.3.1扫描隧道显微镜

18.3.2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18.3.3量子围栏

18.4激光冷却与捕陷原子

18.5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18.5.1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由来

18.5.2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形成条件

18.5.3实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探索

18.5.4前景展望

18.6原子核裂变与聚变

18.6.1原子核的结合能

18.6.2核裂变

18.6.3核聚变

18.6.4原子弹与氢弹

18.6.5核能的和平利用

18.7物质构成之谜——基本粒子的新发现

18.7.1介子与核力

18.7.2反粒子的发现

18.7.3强子分类的“八重法”

18.7.4新颖的夸克模型

18.7.5顶夸克的发现

18.7.6夸克的味和色

习题答案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