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推荐

《辽沈文物》教材的编写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就其必要性而言,不仅是因为有
了教材,学生学习可以更有遵循,更重要的是该课程课时有限,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理论
课时的课堂上讲授辽沈文物的全部内容,学生可结合本教材进行课外阅读和实践考察。就
其可行性而言,一方面辽沈文物资源丰富;另一方面专家及学者有关辽沈文物方面的研究
成果颇丰,素材广泛。在2011年底结束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辽宁省共登记不可
移动文物24 000余处,其中,包括新发现文物近13 000处,复查文物11 000余处。截至2019
年底,辽宁省登记的文物中有古遗址16 000余处,古墓葬3000余处,古建筑700余处,石
窟寺及石刻200余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2900余处,其他100余处。其中,有世
界文化遗产地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5处。辽沈地区的社科工作者多年来在辽沈文
物方面的研究成果既可见于著作和学术论文,也可见于报刊及科普读物,成果十分丰富。
本教材与同类教材相比,它的特色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具有地方特色。深入研究辽沈地域文化,沈阳大学作为地方高校责无旁贷,因
此该教材的编写体现了地方大学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
第二,具有实践特色。本课程是在学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配合转型课程的开设而
编写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通过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再实地走近文物,能
够深刻理解历史发展进程和自古以来人类智慧的结晶,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强烈
兴趣。
第三,具有时代特色。当前我国非常重视文物资源的利用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文物资
源是各个时代人类文明的标志,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国家和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文物资源对于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甚至全人类的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所以编写这样
的教材,学习这样的课程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