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应变公式》是一本在美国和国际上久负盛名的应力分析实用参考手册。本书是2002年刚出版的最新(第7)版。
随着近代工业不断向大型、复杂、高速、高压、高温等方向发展,要求工程设计不断实现材料省、重量轻、成本低、施工快、结构多样等目标,因而对工程结构部件的应力分析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给工程设计和应力分析人员提供一本精确而实用的应力分析参考手册,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力学教授Raymond J. Roark于1938年把材料力学的理论、方法、公式和数据汇编成《应力应变公式》,出版后深受欢迎。直至1966年去世前他不断加以修订和扩充,并于1943、1954和1965年先后再版。1975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机械系力学教授Warren C. Young继承Roark的指导思想和风格,在第5版中对原书内容进行了系统地修订和扩充。1989年再度修订为第6版,并开始以Roark冠名,称为《罗氏应力应变公式》。今年出版的第7版又有洛切斯特工业大学机械系力学教授Richard G. Budynas加盟,他是《高等材料力学和实用应力分析》一书的作者*。
本手册在我国也有很大影响,除影印版外,汪一麟和汪一骏曾将其第5版翻译成中文,于1985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共分3部分。第1部分(即第1章)为引言,简述状态性质,单位制及其转换,老版中有关名词术语的定义已经后移到附录B中。第2部分对应力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作了总结,为正确应用第3部分的公式打好基础。本部分共含5章:第2章讲应力、应变及应力-应变关系,新版对应力、应变的坐标转换公式作出了更为成熟和现代的表述;第3章讲物体受载后的性质,包括弹性、塑性、蠕变、疲劳、脆性断裂、应力集中、预应力、弹性稳定性等;第4章讲原理和方法,包括运动方程和平衡方程、迭加原理、互易原理、应变协调、各种能量原理、量纲分析等。第5章介绍数值方法,包括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和边界元法;第6章是新加的,介绍实验方法,重点讲电阻应变片法,包括其常用公式,也对脆漆法、光弹性法、光栅应变片和莫瑞技术、激光干涉与全息技术、X射线衍射法等作了简介。第3部分“公式和算例”是手册的主体,共含11章,每章先叙述基本理论公式,并通过算例讲解公式的应用,最后采用列表格式汇总了大量具体结构的计算公式,该格式特别适合于可编程计算器和个人电脑(PC机)的计算。各章内容是:第7章,拉伸、压缩、剪切和复合应力;第8章,梁和直杆的弯曲;第9章,曲梁的弯曲;第10章,扭转;第11章,平板;第12章,柱和其他受压部件;第13章,旋转壳、压力容器和管道;第14章,承受挤压应力和剪应力的接触问题;第15章,弹性稳定性;第16章,动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第17章,应力集中系数。本书另有附录A:平面图形性质;附录B:名词术语的定义;附录C:复合材料。全书每章后面均提供了大量参考文献。
第7版同时采用国际单位制(SI)和美国通用单位制(USCU)。公式表格中的系数均为无量纲数,适用于各种单位制。
本书是一本内容丰富、方便实用的应力分析手册,是从事应力分析和强度设计的科技人员、研究人员以及高校教师和研究生首选的参考书。
陆明万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