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译者前言

     对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得到一本得心应手的教材更让人欣慰的了。由托马斯·L惠伦和J戴维·亨格编写的《战略管理与企业政策》(第8版)就是这样一本教材。自20世纪50年代战略管理研究和实践研究领域开始形成以来,该领域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在20世纪末,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及应用,战略管理活动领域相应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些变化大致体现在:(1)对战略概念的理解更强调基于核心能力的独一无二的特征;(2)更强调适应突变的环境,特别是由全球化和因特网带来的产业活动基础的根本改变,强调在适应突变环境基础上的企业价值;(3)更强调整个经济社会系统的有效性。本教材恰当地把握了这些变化,而对这些变化的反应则构成了本教材的3个特征。

     实用性是本教材最突出的特征。战略管理是一门实用课程,但许多学生,甚至一些咨询机构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包括一些企业的战略人员),在学习了战略管理课程之后仍感到无从下手,这是因为战略管理过程涉及到企业内外所有方面——从所有具体的活动到所有相关集团的关系。细心的学生或许会注意到,在现有教材中(引进教材表现得格外明显),战略管理教材使用的案例最多,而且案例涵盖了尽可能多的行业。这是因为,虽然存在着大量一般性战略管理理论、概念和方法,但在应用于具体企业实践中时,我们就会发现行业特征的影响。或者说,所有一般性战略概念都是有道理的,遗憾的是,世上不存在一般性的组织。《战略管理与企业政策》(第8版)在以下两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一是在每章的战略实践练习部分,提供了综合理解和实践本章关键概念或困难概念的操作练习,遵循这一练习可以使学生得到一些感悟;二是在案例中刻意安排有关行业背景,引导学生在对某一案例进行分析时必须考虑特定的行业特征。虽然我们不指望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即成为行业通才,但至少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行业特征对企业战略和行为的影响。何况本教材的案例涉及到10个行业,并描述了公司发展的所有阶段。

     内容安排上的时代气息是《战略管理与企业政策》(第8版)的又一特征。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体会到本教材的时代气息。一是环境的时代性。本教材在各章都安排了两个内容:全球化对战略管理的影响和因特网对战略管理的影响,并在正文中尽可能地提供一些企业的网址。最有代表性的是第5章的战略实践练习部分,学生按要求可以逐步练习怎样在网上搜索,以查询某一企业的材料。二是学术研究的时代性。学习本教材后,如果您忘记了很多内容,但我相信有几个概念您是不会忘记的,它们是:核心能力、独特竞争力、关键成功要素、利益关系群体、公司治理、创新。如果您再整理一下近年在管理上最头痛的方面(如果您是一位管理人员),在多门课程或学术杂志和学术会议上接触到的共同概念(如果您是一位研究人员或全日制学生),您一定会发现这些概念就是它们的其他版本。三是对小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的关注。战略管理研究通常以大企业为对象,而本教材则顾及到全球社会经济发展中小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作用日益提高的趋势。对小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研究不仅体现在第12、13章,而且体现在其他章节及案例上。

还值得一提的是,本教材第14章对案例分析的指导以及几个附件,特别是附录10A的战略审计指引。对缺乏战略管理实践经验的人来说,按附录10A进行战略分析,就不会遗漏基本的分析内容。

      从本教材的特征看,它固然可以像一般性战略管理教材那样用于各类战略管理课程,但它更适于具有一些管理实践的人员使用。具体讲,更适用于MBA教学和对各类经理的培训,也适合于国内刚刚开始的EMBA教育。

      本教材由王玉译校。孙慧、潘晓骏、郑巧巧、丘润柽、丘欲君、徐怡、谷小溪、张佳浩、杨海萍、应书昶、范秀兰、张素蓉等参加了部分案例和一些章节内容的初译。

王玉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2005年2月

前言

我们撰写《战略管理与企业政策》的目的是向读者介绍战略管理——一个探索性领域,主要研究组织整体以及组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公司所处的世界正处于由信息技术(特别是因特网)和全球化驱动的转型过程中。战略管理从宏观角度看待这种正处在变化中的公司场景,力图向读者展示各类大型和小型企业如何可以不仅在今天,而且在未来做到既有效果又有效率。

本教程向读者提供战略管理领域中最新的理论和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来自以下学术和商务出版物过去5年来发表的有价值的文章:《管理学会期刊》、《战略管理》、《管理学会评论》、《管理科学季刊》、《管理学》、《长期计划》、《组织科学》、《管理实践研究》、《组织动态学》、《业务战略》、《SAM高级管理》、《战略和领导》(曾用名:《计划回顾》)、《战略和商务》、《竞争性情报》、《创业》、《企业家理论与实践》、《哈佛商业评论》、《商业周刊》、《经济学家》。

      教程中提供的概念和案例都已在战略课程中进行过检验,并已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反馈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前10章的内容是围绕战略管理模型撰写的。该战略管理模型列于每一章的开始部分,为内容和案例分析提供了框架。我们特别强调了那些已证明对理解战略决策制定和进行案例分析最有用的概念。我们的目的是使教材尽可能地全面,而不要过于集中于某一领域。希望对某一特定主题有更多了解的读者,可以参考每章结束部分的注释。书中提供的所有案例都取自真实组织。从规模上看,不仅有大型跨国公司,也有小型创业型企业,并且涉及到非常广泛的主题。为了有助于案例分析,我们向读者介绍了战略审计,以作为战略分析的方法。

目标

     本书旨在实现以下绝大部分战略管理和企业政策课程的目的:

●使读者能了解战略管理的概念、研究成果和理论;

●建立分析框架,使读者能识别复杂综合案例的核心事件及问题;提供不同的行动方案;对未来行动提出建议;

●提供概念性技巧,使学生能够综合理解过去学到的有关公司的方方面面;

●帮助学生理解全球经济和因特网,以及它们对任何地点企业活动的目前影响及潜在影响;

●帮助读者理解公司治理在战略管理中的作用;

●培养读者定量和定性地分析和评价负责战略决策的人的业绩能力;

●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在恰当的时机和场合应用以前在营销、会计、财务、管理、生产、信息系统等课程中学到的概念和方法,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提高在收集和解释关键环境数据方面所需的研究能力;

●更好地了解公司运行于其间的目前和未来环境;

●学会用符合伦理的分析和决策技巧来处理复杂概念性问题。

本书通过展现并解释有利于理解战略管理过程的概念和理论,从而实现上述目标。我们特别注重战略领域的分析性研究,以使读者掌握该领域的文献,帮助读者培养研究能力。本书还提供了一个战略管理模式,它建议将战略审计作为一种分析复杂的组织事件的系统分析方法。通过一系列特别事件和综合性案例(参见综合案例和教材的案例部分),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应用概念、技巧、技术解决实际公司问题的机会。本书聚焦于商业企业,是因为商业企业在全球经济系统中处于关键地位,并在社会资源的开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历经时间考验的特性

本版本包含了许多与前几版本相同的、促使前几版本成功的特性和内容。其中一些特性如下:

●有一个完整的战略管理模型贯穿于前10章,成为一个统一的概念(具体解释见第1章)。

●从作用、责任、高层经理与董事会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研究公司治理(第2章)。

●详细探讨社会责任和管理伦理对战略决策的影响(第2章)。

●同时,强调环境扫描,其中包括社会环境和任务环境。有关环境的主题包括预测、迈尔斯和斯诺分析法,以及波特的产业分析(第3章)。

●在公司的基于资源的观点的框架内检视核心专长和独特竞争力(第4章)。

●通过利用专门设计的EFAS、IFAS、SFAS表,着重强调内部和外部战略要素(第3、4、5章)。

●专门安排2章介绍战略实施,如组织和工作的设计,战略经理的职责,行动计划和公司文化(第8、9章)。

●有一个独立的、关于评估和控制的章节,解释了考核和激励对组织业绩的重要意义(第10章)。

●战略审计是具体实施战略决策过程的一种方式,为案例分析提供了一种经过了检验的方法(第10章)。

新:在本书封底袋中附有一份战略审计附页中译本中略去。相同内容见附录10A——译者。

●专门安排了以管理技术和创新、创业型企业和小企业、非营利组织为主题的3章内容(分别见第11、12、13章)。这些主题往往被其他战略教程所忽视。

●深入的案例分析建议一章为读者提供了完整的财务比率清单、针对口头和书面分析的建议,以及对未来进一步研究的看法(第14章)。

●根据战略审计需要提供了战略审计工作表,帮助读者在较短时间内组织和安排每日案例准备。工作表的设计可以检查读者每日案例准备的水平,尤其是对开放班级的案例讨论特别有效(第14章)。

●各章中穿插的关键理论应用短文解释了作为战略管理基础的一些关键性理论。这一安排增强了对理论的强调,但又不会影响到教学内容的流畅性。

●在每章的结束部分都安排了展望21世纪,预测2010年可能发生的情况。

●每章都安排了战略实践练习,以帮助读者将战略概念应用到实际情景中。

●在每章的结束部分为读者安排了关键术语。

●最新的、经过深入研究和课堂测试的案例(见各章案例和本书后面部分中的案例)为读者讲述了一些有趣的产业和公司。案例中涉及的许多公司都是著名的公众持有公司,特别适合于那些希望对案例进行跟踪研究的学生。

●有关产业注释可用于对大家电产业进行产业分析,也可以用于分析美泰克案例(见各章案例和本书后面部分中的案例)

第8版的新特征

修订和更新了14个章节的内容

●每一章都安排了一个部分,专门讨论因特网对该章讨论内容的影响;还专门设计了“因特网框”,介绍因特网对战略管理的影响。

●第1章中新增了有关组织适应性理论的部分。

●第2章的公司治理理论部分对比了代理理论与职务理论。

●第3章新增了利用关键成功要素制作产业矩阵一节。

●第6章对横向公司战略和多点竞争一节进行了扩充。

●第7章中讨论了真实方案的概念,以作为一种在多变环境中评价各种战略方案的方法。

●第8章战略实施中新增了细胞组织一节,这是一种在网络结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的新结构形式。

●第10章包括了新增的企业资源计划一节,以作为战略信息系统的一个部分。

●第11章管理技术和创新中新增了利益关系群体对创新的影响以及在现有组织内培育创业氛围的内容。

●第12章新增了小企业和创业企业公司治理的内容。

35个案例(含在正文及案例部分)

●35个案例。其中21个是新的或经过修订更新的案例

→16个新案例(新加坡电信、惠普在越南、沃特福德水晶、甲骨文、Sun、drkoopcom、WingspanBankcom、惠普、加德纳分销公司、艾米面包、华赫洛塔合作林业公司、凯里工厂、莱德霍克·艾尔啤酒厂、波音、梅塞德斯奔驰和AWARE)

→5个经过修订和更新的案例(苹果计算机、凯马特、沃尔玛、家居仓库和佛蒙特泰迪熊)

●5个专题案例。涉及公司治理(百特公司和华莱士集团中顽固的总裁)、环境(审计和布鲁克斯顿临终看护院)和非营利组织(AWARE)

●26个综合战略案例。这些案例适合于小组分析和演示。26个案例分布于10个产业:

→信息系统/软件(3个案例)

→因特网(2个案例)

→计算机(2个案例)

→娱乐休闲(3个案例)

→大家电(1个产业注释,1个案例)

→大批量销售/分销(3个案例)

→专业零售(2个案例)

→中小创业型企业(4个案例)

→饮料/食品(3个案例)

→航空/汽车(2个案例)

●18个包含国际化主题的案例

→有6个案例涉及了主要在北美以外地区经营的公司(新加坡电信、惠普在越南、美体商店、沃特福德水晶、华赫洛塔合作林业公司、梅塞德斯-奔驰和斯沃琪)。

→有12个案例涉及了以北美为基地,但有大量跨国经营活动的公司(甲骨文、苹果计算机、思科系统、Sun系统、惠普、嘉年华、哈雷·戴维森、锐步、大家电产业、美泰克、波音和沃尔玛)。

●7个案例含有与因特网相关的主题

→有2个案例涉及了dotcom公司,其采用的是网络业务模式(drkoopcom和WingspanBankcom)。

→5个案例中的公司的使命直接(甲骨文、思科系统和Sun)或间接(苹果计算机和惠普)与因特网紧密相联。

●案例中涉及的公司处于公司发展的所有阶段

Ⅰ创始人作为CEO的创业型公司(17个)

A中小型公司(10个)

莱德霍克·艾尔啤酒厂

内城油漆厂

布鲁克斯顿临终看护院

百特公司顽固的董事

华莱士集团*

drkoopcom

WingspanBankcom

艾米面包

华赫洛塔合作林业公司

AWARE

B大型/超大型公司(7个)

苹果计算机

思科系统

Sun系统

甲骨文

锐步

家居仓库

美体商店

Ⅱ由职业经理管理的已建立公司(14个)

Tasty Baking公司

惠普

佛蒙特泰迪熊

新加坡电信

嘉年华

梅塞德斯-奔驰和斯沃琪

哈雷·戴维森

大家电产业

美泰克*

凯马特

加德纳分销公司

沃尔玛

Arm & Hammer(Church & Dwight)注:分散在多种产业中。

沃特福德水晶

Ⅲ业务单位/合资企业(3个)

波音商用机集团

惠普在越南

凯里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