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EL)是由电能激发有机材料而放光的现象,它早在50年前就已被发现。由于缺乏应用在显示器件上的功能,长久以来,这种电致发光现象一直都不能引起广泛的注意而只能作为一些探讨有机分子结晶的电荷注入、输运及放光的基础研究而已。但自1987年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诞生以后,这种情况就发生了戏剧性的改变。简单地说,OLED是一种由多层有机薄膜结构形成的电致发光器件,它很容易制作而且只需要低的驱动电压。这些主要的特征使得OLED在满足平板显示器的应用上显得非常突出。所以,当OLED发明之后,全世界几乎同时立刻投入大量的研发资源专注此平板显示科技的开发,因为它拥有超越LCD的显示特性与品质,极可能成为下一代的主流平板显示器。
多年来由于各界的投入与努力,OLED在基础科学的知识上已有极大的进展,特别是在几个关键器件显示特性的改良,如发光效率、工作稳定性及光色方面。由于近年来有机电致发磷光的急速发展,OLED平板显示器现在已可在每单位瓦特流明(lm/W)的发光效率上独占鳌头。在使用稳定寿命上,OLED也已发展到可以符合便携式平板显示器应用的需求,预计会广泛地运用到一些显示品质高的消费型电子产品,如平板电视。用不同的全彩图案及掺杂(doping)调变光色等技术,OLED平板显示器的色域(color gamut)已达到100%NTSC的国际显示标准。这些重要的成就应归功于许多跨领域的研发与合作,其中包括材料化学,如有机输运及发光材料、OLED器件结构的改良、界面能级物理学、电极接触工程学(contact engineering),以及有关非结晶型有机薄膜的电荷注入、输运、复合与器件衰老机制基础科学的认知等。
如众所期待的,文献上已载有许多有关OLED科技发展的研究报告及回顾论文。本书的发行无疑将会是OLED科技界另一本重要的文献,因为它对目前最新OLED技术与科学有了极详尽及完整的诠释与报道。另一个独特的贡献是,本书将会是坊间惟一用中文写的“专业”级OLED方面的科普教材,也将是为所有有志从事OLED产学研的学生及研究员所撰写的最好的参考书,因为它不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OLED的基础知识,而且也包含了目前许多最新的技术进展与趋势,特别是详尽地叙述了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演进,最新发展及相关化学。
在此,我要感谢台湾“国立交通大学”(中国)电子信息中心显示研究所陈金鑫(Fred Chen)教授及黄孝文博士编写了这一本好书。在私交上,陈教授是我在美国柯达研究实验室的老伙伴,我们早在OLED刚发明的时候就在一起合作。终于在1989年间,一起发现了由有机掺杂色素所导致电致调变颜色的放光现象,这就是目前广泛应用在OLED平板显示器上的“掺杂型有机电致发光技术”。我特别高兴看到我的老朋友与黄博士合作撰写这本中文的OLED巨著,因为他与我不但对研发OLED拥有极大的兴趣与热情,同时我们也爱中国的传统与文化。
邓青云
美国柯达公司
写于纽约州罗彻斯特市
2005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