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线路是电子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自动化等专业本科生必修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按照电子电路中有源器件工作区域特点及分析方法,将模拟电子线路分成“线性电子线路”和“非线性电子线路”两门课程,有利于课程内容的组织和讲授的系统性,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就一直采用这种课程体系组织教学,教学实践证明了这种课程体系的教学效果是令人满意的。本书根据当前电子技术发展的特点以及作者三十多年教学实践的经验,在1993年出版的《线性电子线路》(戴蓓蒨、钱志远编著,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的基础上,吸取了近年来国内、外同类教材的一些长处,精心修改和编写而成。从课程的系统性和理论的完整性出发,本书仍以线性系统的复频域分析方法为主线并贯穿全书,从课程一开始就先介绍复频域分析方法,着重于系统传递函数和频率响应,并在各章中采用这种方法分析和讨论各种电子电路,以使学生有较深入的和清晰的电路与系统概念。与此同时,PN结二极管、双极型晶体管、场效应晶体管和集成运算放大器等器件在线性电子电路中的各类线性分析模型也是本书特别强调的,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些模型,可以增强学生对电子电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本书对于各类功能电子电路的介绍,着眼于基本原理和电路分析,突出电路的构成思想及其应用,以加强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并开拓电路、增强实用性。在内容上,增强了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电路方面的内容,并尽量减少分立元件电路的内容; 以差动放大电路为主介绍了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内部电路构成原理,可以使学生对集成运放的差动电压传输特性及其分析方法、对集成运放构成的各类差动运放电路的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而对集成运放组成的有源RC滤波电路的应用介绍则是为了加强学生对频域信号处理的了解。负反馈放大器及其稳定性分析是本书的一个重点,采用方框图方法分析单环负反馈放大器有利于将反馈的基本概念、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改善及影响与基本放大器的分析有效地结合,使分析简化、概念清晰; 而基于频率特性的稳定性分析的目的则是为了加强学生的系统概念和对系统分析的能力,这也是当今电子电路设计强调系统设计思想所要求的基础能力。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窄带带通放大器)是通信、信号处理中一种重要的电子电路,其谐振频率特性不同于本书前面各章中的放大器。对于调谐特性的基本概念、调谐放大器电路的组成原理的了解十分必要; 在复频域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本书采用窄带近似分析方法对多级调谐放大器进行分析和设计,既突出了概念,又简化了计算。本书中列有很多例题,以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课程内容,尽快掌握分析方法和提高分析能力; 同时还选编了较大数量的习题,其中一部分作为课程学习内容的复习,另一部分则作为课程内容的扩充和提高。全书共8章,完成全部内容的教学约需70学时左右。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科技大学教务处,中国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及电子科学技术系的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感谢他们多年来的一贯支持。限于作者水平,本书仍可能有不少不妥和错误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0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