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总序

经过公务员考试培训领域众多专家的严格审定,广大考生一年多的备考实践,以及出版社编辑的认真修订,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及各省公务员考试辅导》丛书以新的面貌与广大考生见面了。教材秉承了出版社出版高水平教材一贯坚持的严谨作风,从体例设计、题目编写到文字编校,对出版者与作者的要求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

分析两年以来中央、地方大部分考试试卷,不难看出考试呈现出值得注意的动向:第一,难度明显加大,大题量、简单化的考试风格正在被难度和题量同时加大的命题风格所取代;第二,题目更新的速度加快,也可以说是题库正在更新,以往各辅导书都会出现的题目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新题;第三,题型也在更新,2004年的考试增加了听力理解,到2005年又取消了。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的题型变得不可捉摸,总之难度还是在增加。目前市场部分同类书已经显得有些陈旧,难度不够,新题很少。考生在呼唤高质量的精品辅导教材。

一套教材是否实用,关键在于质量。要为广大公务员考生提供高品位的最新教材,题目的准确性和预见性至关重要。从这一点来看,本套教材是值得信赖的。

关于作者,从主编到编委,都是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目前活跃在公务员制度研究和命题研究一线的专家,他们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些还参加过公务员考试命题专项研究。

题型的设置和题目的编写均是严格按照2006年最新考试大纲,在预测2007年可能变化的基础上而完成的。有些前瞻性的题目经过了反复推敲和修改,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把握考试命题趋势,真正做到“有用”;二是为了切实提高考生水平,实现实际效果,真正体现“实用”。

同时,本套丛书作为修订版,大大提高了试题和答案的命中率和准确性。各分册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呼应,以浓缩的篇幅,帮助考生应对从笔试到面试,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类公务员选拔考试。

从内容上看,本套教材的特点比较明显:

一是教材的难度明显加大。针对近年来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题目难度明显增加的现状,本套教材以难题为特色,命题和讲解都以难题为主,难度一般或者较为简单的题目穿插其中,这样整本书的难度明显增加。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只有用高标准要求自己,才能在实战考试中取得比较满意的成绩。

二是自行研发了一些新题。虽然我们不可能知道新老题库的具体差异,但是新题替代旧题是考试命题的趋势所在,也是衡量一套教材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根本尺度。为了有效地适应命题形势,编者着重设计了部分新题,这在同类教材中是没有的。

三是紧跟2006年考试大纲的要求,并努力把握2007年考试的命题趋势,在题型上力争体现哪怕十分细微的变化。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考试取消听力理解,其他主流题型几乎没有变化,各省命题参照中央命题形式,各自有所不同。本丛书为了体现更广泛的适应性,尽可能全面地设计题型,例如,对“常识判断”题型和“公共基础知识”科目二者的处理就体现了编者的匠心。

总序申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几十年的教育工作使我对“严谨”有着特别的理解,严谨是治学的前提,严谨也是对教材的基本要求。从这个角度讲,参与编写本套教材的专家学者的确贯彻了严谨的治学作风,我愿意向广大考生朋友们郑重推荐。

 清华大学原副校长

2006年4月11日

前言

为帮助考生顺利通过公务员录用申论考试,依据2006年的考试大纲和国家机关对公务员素质与能力要求,在总结2000—2005年申论考试的基础上,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教程。

与同类申论考试复习用书相比,本考试教程具有以下特点。

1增加最新信息。公务员录用申论考试,其内容与要求必然要随国家体制改革状况而不断完善。为此,本书在内容的编选上力求适应形势发展,将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两会”的最新理论观点融入其中,体现出申论考试的最新精神,给考生以最新的信息。

2提升大纲要求的能力。公务员录用申论考试,再现了公务人员对公务活动的分析和处理过程。基于这一特点,本书注重以能力素质的培养为主,着重提升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能力的训练。

3模拟训练方法。本书注重分析问题、阐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根本上提高考生的应试能力,编者从《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等报刊上,选编了一些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乃至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作为提升公共管理能力的训练素材。以此为出发点,详细阐释阅读材料,概括论证要点,提出解决方案,启发申论立论的系统思路,并提供了参考文章和专家评点,供考生借鉴。

从结构上看,本书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申论测试综述,阐述有关申论的概念及对2006年公务员考试的展望;第二部分是根据申论考试的特点,进行阅读思维能力训练;第三部分侧重于写作能力的训练;第四部分为模拟试题。各部分相辅相成,既有综合复习,又明确了考前冲刺的目标,并为实现统一目标铺平了道路。

需要提醒的是,大多数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考生都感觉自己考得不错,但是最终成绩平平。其原因在于大多数人没能“出彩”,文章缺少亮点,自然不会得高分。因此,考前练习不止是追求不跑题、不出错。本书所载内容,仅代表编者的个人见解,有不当之处,请不吝指正。要想得高分,必须理解“文似看山不喜平”这句名言,努力创出特色和个性。

编者

200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