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经过公务员考试培训领域众多专家的严格审定,广大考生一年多的备考实践,以及出版社编辑的认真修订,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及各省公务员考试辅导》丛书以新的面貌与广大考生见面了。教材秉承了出版社出版高水平教材一贯坚持的严谨作风,从体例设计、题目编写到文字编校,对出版者与作者的要求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
分析两年以来中央、地方大部分考试试卷,不难看出考试呈现出值得注意的动向:第一,难度明显加大,大题量、简单化的考试风格正在被难度和题量同时加大的命题风格所取代;第二,题目更新的速度加快,也可以说是题库正在更新,以往各辅导书都会出现的题目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新题;第三,题型也在更新,2004年的考试增加了听力理解,到2005年又取消了。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的题型变得不可捉摸,总之难度还是在增加。目前市场部分同类书已经显得有些陈旧,难度不够,新题很少。考生在呼唤高质量的精品辅导教材。
一套教材是否实用,关键在于质量。要为广大公务员考生提供高品位的最新教材,题目的准确性和预见性至关重要。从这一点来看,本套教材是值得信赖的。
关于作者,从主编到编委,都是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目前活跃在公务员制度研究和命题研究一线的专家,他们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些还参加过公务员考试命题专项研究。
题型的设置和题目的编写均是严格按照2006年最新考试大纲,在预测2007年可能变化的基础上而完成的。有些前瞻性的题目经过了反复推敲和修改,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把握考试命题趋势,真正做到“有用”;二是为了切实提高考生水平,实现实际效果,真正体现“实用”。
同时,本套丛书作为修订版,大大提高了试题和答案的命中率和准确性。各分册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呼应,以浓缩的篇幅,帮助考生应对从笔试到面试,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类公务员选拔考试。
从内容上看,本套教材的特点比较明显:
一是教材的难度明显加大。针对近年来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题目难度明显增加的现状,本套教材以难题为特色,命题和讲解都以难题为主,难度一般或者较为简单的题目穿插其中,这样整本书的难度明显增加。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只有用高标准要求自己,才能在实战考试中取得比较满意的成绩。
二是自行研发了一些新题。虽然我们不可能知道新老题库的具体差异,但是新题替代旧题是考试命题的趋势所在,也是衡量一套教材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根本尺度。为了有效地适应命题形势,编者着重设计了部分新题,这在同类教材中是没有的。
三是紧跟2006年考试大纲的要求,并努力把握2007年考试的命题趋势,在题型上力争体现哪怕十分细微的变化。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考试取消听力理解,其他主流题型几乎没有变化,各省命题参照中央命题形式,各自有所不同。本丛书为了体现更广泛的适应性,尽可能全面地设计题型,例如,对“常识判断”题型和“公共基础知识”科目二者的处理就体现了编者的匠心。
总序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几十年的教育工作使我对“严谨”有着特别的理解,严谨是治学的前提,严谨也是对教材的基本要求。从这个角度讲,参与编写本套教材的专家学者的确贯彻了严谨的治学作风,我愿意向广大考生朋友们郑重推荐。
清华大学原副校长
2006年4月11日
前言
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的新大纲与2005年相比差别不大,只是题型方面略有改动。就考试结构而言,内容包括了言语理解与表达(包括听力测试)、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涵盖政治、经济、法律、管理、人文、科技等)和资料分析等五个部分。其中新大纲对判断推理部分进行了调整,主要是增加了类比推理题型。
就考试形式而言,新考试大纲取消了多项选择题,只保留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并且考试内容全部为客观标准性试题。
2006年考试时限为120分钟,满分100分,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一)与《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二)在题型、题量、难度等方面,根据部门级别的不同特点各有侧重。但总的来看,近两年的考试都有数理化倾向逐渐加大的趋势,即计算题明显增多,难度明显增大。
针对上述变化,本书在综合历年考题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大量同类辅导丛书结构内容的利弊得失,设计出了一套较为理想的体例编排,涵盖了考试涉及的各项难点、重点、常考知识点和新增知识点。
可以说,书中的解析题与练习题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最新考试大纲的各项要求,并且尽可能做到试题的标准化与有预测性,从而直接达到模拟考场的真实效果,最终体现本书的实用性。
希望考生能充分利用这套辅导材料,顺利通过考试,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编者
200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