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著名数学家G.D.伯克霍夫(Birkhoff)指出:“再也没有一个学科比数学更易于通过考试来测定智力了.”《2008MBA联考备考教程数学分册》是广大数学教师及原MBA联考命题组的专家、教授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一份宝贵的资料.其中的每一道试题,既反映了MBA联考数学考试大纲对考生数学知识、能力和水平的要求,又蕴涵着命题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趋势.因此,对照考试大纲分析、研究这些试题,考生不仅可以了解MBA联考以来数学考试的全貌,而且可以方便地了解有关试题和信息,从中发现规律,归纳出各部分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常考的题型,进一步把握考试的特点及命题的思路和规律,从而从容应考,轻取高分.
精辟阐明解题思路全面展现题型变换
从2003年MBA联考开始,数学大纲有了本质上的变化,出现了全新的题型:条件充分性判断.这是2003年以前MBA联考中从未出现的题型.所以,熟悉这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对于考试将大有裨益.
本书前四部分是考试要点精析,对考生必备的知识进行了简明的总结.每章不仅有知识点的介绍,而且有经典例题分析.为了迎合考试的需要,每章的最后都有题型训练与解析,试题的难度和形式与真题相仿,或者略难于真题.这对考生备考极有帮助,考生可以通过题型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实战能力.
第五部分是历年试题与解析,提供了近年MBA考试真题,并详加解析.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考生熟悉真题,掌握解题方法,了解考试动态,把握命题脉搏,赢得考试高分.
数学题型的变化是MBA考试改革中的一大进步.考试逐渐由考查知识向考查能力过渡,这样一来,对考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要熟悉新的题型,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前言挖掘数学智慧高分技巧全面透视
著名数学家、教育家G.波利亚(Polya)说:“解题是智力的特殊成就,而智力乃是人类的天赋.因此,解题可以被认为是人最富有特征性的活动.”本书给MBA联考考生提供了锻炼自己解题能力和测验自己数学水平的机会.在看本书试题时,应该先自己动手做题,然后将自己所得的结果与本书的解法加以比较,看自己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为什么会做错.建议考生把本书的全部试题做2~3遍,直到对所有的题目一见到就能够熟练、正确地解答出来的程度.
数学考试与写作和逻辑合并为综合考试,在3个小时内完成,时间是很紧张的.考生如果能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必将大大提高考生的解题速度.下面就一些比较典型的题型,介绍几种解题方法和技巧.当然,这些解题方法并非具有通用性,考生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MBA联考备考教程数学分册一、 结合图形解题,一目了然
【例1】(1998年)要使方程3x2+(m-5)x+m2-m-2=0的两个实根分别满足0<x1<1和1<x2<2,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A) -2<m<-1(B) -4<m<-1
(C) -4<m<-2(D) -3<m<1
图01
【技巧分析】这里主要考查二次函数(方程)的性质.如果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解题,比较烦琐,我们不妨结合图形解题.
解:如图01所示,设f(x)=3x2+(m-5)x+m2-m-2,则f(x)开口向上,与x轴交于(x1,0)和(x2,0)两点,有不等式组f(0)>0,
f(1)<0,
f(2)>0.图02
从而有m2-m-2>0,m2-4<0,m2+m>0.
答案:(A)
【例2】设φ(x)是x到离x最近的整数的距离,求∫1000φ(x)dx.
【技巧分析】此题至少有两种解法.直接用积分的方法也能算出答案,但是比较烦琐,如果借助于图形,答案就一目了然了.其实所求积分就是如图02所示的100个三角形面积之和.
解法1:如图02所示.∫1000φ(x)dx=100×025=25.解法2:φ(x)= x-i, i≤x<i+05
i+1-x, i+05≤x<i+1
∫1000φ(x)dx= ∑99 i=0∫i+1iφ(x)dx
= ∑99 i=0∫i+05i(x-i)dx+∫i+1i+05(i+1-x)dx
= 25.二、 典型的比例问题,借助比例系数求解
【例3】(2002年)设1 x∶1 y∶1 z=4∶5∶6,则使x+y+z=74成立的y值是().
(A) 24(B) 36(C) 74 3(D) 37 2
【技巧分析】这是很典型的比例问题,一般的题是两个数值之间的比例问题,这里是三个数值之间的比例问题,按照1 x,1 y,1 z各自的比例直接计算此题,不如借助于比例系数来得快.
解:令1 x 4=1 y 5=1 z 6=k,
有x=1 4k,
y=1 5k,
z=1 6k.
根据题意有1 4k+1 5k+1 6k=74,解得k=1 120.
所以y=1 5k=24.
答案:(A)
三、 直观判断常数项
在判断n值给定的情况下,二项展开式是否存在常数项的问题时,用直接判断法比代入条件验证结论要简便得多,下面结合例题进行分析.
【例4】(条件充分性判断)4 x-1 3 xn有常数项.
(1) n=6;
(2) n=7.
【技巧分析】二项展开式中,位于分母的指数为1 3,位于分子的指数为1 4,它们的比值为3 4,3+4=7,只有当n=7的整数倍时,展开式才存在常数项.所以条件(1)不充分,条件(2)充分.如果将条件(1)和条件(2)代入算式则比较麻烦.
四、 等价变形,运用转换法
【例5】设实数x,y符合等式x2-4xy+4y2+3x+3y-6=0,则x+y的最大值为().
(A) 3 2(B) 23 3(C) 23(D) 32(E) 33
【技巧分析】把x+y视作一个整体来解题,有些麻烦,问题比较复杂.但是如果能将原等式进行等价变换,则会柳暗花明.
解:对原式作等价变形,有3(x+y)=6-(x-2y)2,
(x+y)=6 3-1 3(x-2y)2.
因为(x-2y)2≥0,
又1 3(x-2y)2≥0,
所以x+y≤6 3=23.答案:(C)
五、 运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例6】已知x4-6x3+ax2+bx+4是一个二次三项式的完全平方式,则a,b的值分别为().
(A) a=13,b=-12或者a=5,b=12
(B) a=6,b=1
(C) a=-6,b=4
(D) a=13,b=-12
(E) A、B、C、D均不正确
【技巧分析】此类题直接根据未知的系数来推算答案比较麻烦,采用待定系数法就比较简单.
解:设原式=(x2+Ax+B)2,
有x4-6x3+ax2+bx+4=x4+2Ax3+(A2+2B)x2+2ABx+B2.
得2A=-6,
A2+2B=a,
2AB=b,
B2=4.
解得A=-3,B=±2.
当B=-2时,有a=5,b=12;当B=2时,有a=13,b=-12.
答案:(A)
六、 求不等式解集,运用“根排序法”
【例7】不等式 x2-4x+3 x+5≤0的解集是().
(A) (-∞,-5)∪[1,3]
(B) (-∞,-5]∪(1,3)
(C) (-5,3)
(D) (-∞,8)
(E) A、B、C、D均不正确
【技巧分析】直接对不等式求解显然很麻烦,用“根排序法”会很轻松.
解:对原不等式作同解变形,
得(x-1)(x-3)(x+5)≤0,
x≠-5.
令(x-1)(x-3)(x+5)=0,有x1=-5,x2=1,x3=3.将x1,x2,x3从左到右依大小进行排序,得
由上面的排序可得到答案:不等式的解集是(-∞,-5)∪[1,3].答案:(A)
七、 “特值代入法”,准确而又高效的技巧
【例8】C1n+3C2n+32C3n+…+3n-1Cnn的值为().
(A) 1 3(4n-1)(B) 4n(C) 3×4n(D) 4n 3-1
【技巧分析】本题可用规矩的方法计算出答案,但是,在考场上用“特值代入法”,准确而又高效,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请看下面两种解法,很明显,解法2是考生所愿意采纳的方法.
解法1:原式=1 3(3C1n+32C2n+33C3n+…+3nCnn)
=1 3(30C0n+3C1n+32C2n+…+3nCnn)-30C0n
=1 3(1+3)n-1=1 3(4n-1).
答案:(A)
解法2:用n=1代入,只有(A)选项为正确答案.如果不放心再用n=2代入,也立即可知,只有(A)选项符合.
【例9】若x=a2-bc,y=b2-ac,z=c2-ab,a,b,c是不完全相等的任意实数,则x、y、z().
(A) 至少有一个大于0(B) 都大于0
(C) 至少有一个小于0(D) 都不小于0
【技巧分析】像这种考题,按照规矩的方法,花一些时间可以求出答案.大家可以比较下面两种解题方法,当然解法1也比较简单,但考生在紧张的状态下不一定想得到,所以用解法2是高速而又保险的做法.
解法1:x+y+z=a2+b2+c2-ac-bc-ab=1 2(a-b)2+(b-c)2+(a-c)2
因为a,b,c不全相等,所以有x+y+z=1 2(a-b)2+(b-c)2+(a-c)2>0.x,y,z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
答案:(A)
解法2:不妨令a=0,b=1,c=2,很快排除(B)和(D).再令a=1,b=0,c=-1,又排除(C).只有(A)选项正确.
【例10】设A=1 0 1
0 2 0
1 0 1,则An=().
(A) 2nA(B) 2n-1A(C) 2n-2A(D) 0
【技巧分析】老实地算,仔细一点能算正确,否则容易出错.下面的解法2则省时又简便.在考场上,考生应该善于灵活运用这种“特值代入法”,定然会大有裨益.
解法1:A=1 0 1
0 2 0
1 0 1,A2=2 0 2
0 4 0
2 0 2=2A,
A3=2A2=22A,…,An=2n-1A.所以归纳推理出一般规律,(B)选项正确.
解法2:不妨设n=1,很快排除(A)、(C)、(D)选项,直接选择(B)选项,5秒钟内得出答案.
【例11】设A=3 2 3
0 3 4
0 0 3,则An=().
(A)3n 2n3n 3n3n
0 3n 2n3n
0 0 3n(B) 3n 2n3n-1 3n3n-1
0 3n 2n3n-1
0 0 3n
(C) 3n 2n3n-1 3nn+4n(n-1)3n-2
0 3n 4n3n-1
0 0 3n(D) 0 0 0
0 0 0
0 0 0
【技巧分析】像这类题,在考场上就不要按部就班地计算了.要知道,找到An的规律至少要花上5分钟,还不能保证正确率,用“特值代入法”,简洁、准确、高效.
解:令n=1,代入(A)、(B)、(C)选项,立即可以排除(A)和(B)选项.(D)选项不用代入,直接排除,10秒钟也可得出答案.所以“特值代入法”在特定的情况下是相当有用的.
八、 直接加减法:判断向量的线性相关性
【例12】设a1,a2,a3线性无关,则()也线性无关.
(A) a1+a2, a2+a3, a3-a1
(B) a1+a2, a2+a3, a1+2a2+a3
(C) a1+2a2, 2a2+3a3, 3a3+a1
(D) a1+a2+a3, 2a1+a2+3a3, 3a1+2a2+4a3
【技巧分析】可以通过计算矩阵行列式的值来判定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但有的情况下,对向量直接采用加减法很快可判定其向量组的相关性.
解法1:(A) a1+a2-(a2+a3)+(a3-a1)=0,
相当于k1(a1+a2)+k2(a2+a3)+k3(a3-a1)=0
其中k1=1,k2=-1,k3=1.
所以(A)选项立即排除.
(B) a1+a2+a2+a3-(a1+2a2+a3)=0,排除(B)选项.
(D) a1+a2+a3+2a1+a2+3a3-(3a1+2a2+4a3)=0,排除(D)选项.
所以只有(C)选项正确.
解法2:(A) 组3个向量对a1,a2,a3的表示矩阵的行列式为1 0 -1
1 1 0
0 1 1=0.
所以(A)组向量线性相关.
(B) 组1 0 1
1 1 2
0 1 1=0.
(C) 组1 0 1
2 2 0
0 3 3=12≠0.
(D) 组1 2 3
1 1 2
1 3 4=0.
只有(C)组向量线性无关,正确选项应为(C).
通过上面的例题我们可以发现,数学解题是有一定技巧的.我们并不是在寻求某种秘籍,而是通过实际操作演练来发现一些实用而快捷的方法和解题规律,灵活掌握一些实效性强的解题套路,这必将大大提高解题速度.技巧可以化复杂为简易,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率.考生可以在平时的练习中积累一些快速简捷的解题套路和技巧,在保证思路正确、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善出奇兵”、“出奇制胜”.
突破重点难点制定高效备考全攻
数学考试在MBA联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可小觑,考生应该严阵以对.如何制定高效的复习计划呢?以下几点值得考生借鉴.
1 明确MBA联考对知识点的不同层次的要求
要准确掌握哪些知识是要求了解的,哪些知识是要求理解的,哪些知识是要求掌握的,哪些知识是要求灵活运用的,对这四个层次进行概括性的归纳,进而明确复习的重点.
2 回归基础,落实“三基”
对于数学部分的复习,考生首先应该掌握基本概念,熟悉考点知识,抓住重点.考生应该以“三基”为主线.“三基”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考生首先应该系统地掌握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对大纲规定的内容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其次在接触一定量的题型之后,头脑中留下的不是纷繁的题目,而是清晰、鲜明、深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不论是数学理论的建立,还是进行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无一不是以明确而又清晰的概念为基础.数学基础知识是进一步提高解题速度的基础.MBA历来重视对“三基”的考查,如果基本方法没有掌握,定理和公式不熟悉,速度就上不来,这样势必影响综合题的解答.
3 注重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衔接
考生要重视概念的复习,从不同的角度准确地把握住概念的内涵,注意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否则,解题时思维上就会出现疑惑与混乱,方法上也就会出现种种谬误.从下面一道例题我们可以窥见一斑.
【例13】设f(x)是连续函数,F(x)是f(x)的原函数,则().
(A) 当f(x)是奇函数时,F(x)必是偶函数
(B) 当f(x)是偶函数时,F(x)必是奇函数
(C) 当f(x)是周期函数时,F(x)必是周期函数
(D) 当f(x)是单调增函数时,F(x)必是单调增函数
(E) A、B、C、D均不正确.
要解决上面这道4分的问题求解题,需要许多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考生必须掌握:原函数的概念、不定积分与原函数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原函数之间的关系、定积分的换元积分公式、变上限定积分的解法与原函数的存在定理等.一道题目往往涉及许多相关的知识,所以考试的综合性很强,并非考查单一知识点,而是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4 学会应用、培养能力、掌握技巧
复习时演练一定量的习题是非常必要的,它是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手段,但也不要搞题海战术,更重要的是吃透大纲规定的基本考点,学会应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既要考虑解题的通性通法,又要分析它的特殊性,寻求最佳解决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和对新题型的适应能力.
5 归纳总结再思考
归纳总结再思考是至关重要的学习方法.在解题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及时归纳,这样既能梳理所学的知识、掌握解题的方法和规律,又能培养探索和创新的能力.如果只是一味的做题,把做题的多少作为复习效果与努力程度的一个标准,而不注重及时的总结,那么考生所收到的实际复习成效是值得怀疑的.如果不注重及时的总结和分析,对疑难问题不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清理,那么下次碰到类似或者相同的问题还是束手无策.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说:“学习数学,要多做习题,边做边思考,先知其然,然后弄清其所以然.”
以上复习方法和建议供考生们参考,在数学复习考试的问题上没有捷径可走,更无秘诀可寻.记住:真正的秘诀只有一条——“X+Y+Z=S”,X表示时间,Y表示汗水,Z表示方法,S表示成功.祝你成功!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