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图像工程是一门系统地研究各种图像理论方法、阐述图像加工原理、推广图像技术应用及总结图像行业生产经验的新的交叉学科。作为对各种图像技术综合研究和集成应用的一个整体框架和体系,近年来图像工程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长足的发展。

    随着图像工程研究的深入、领域的拓展和技术的进步,许多新的概念、名词、方法不断涌现。对初学者来说,如何能迅速进入这个领域?对教学者来说,如何能给出严格规范的定义?对科研工作者来说,如何能方便地获得需要的信息?为此,需要一本能将图像工程的常用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等方面的术语及其定义集为一体的辞典。它既可供未学习过的读者学习,又可供学习过的读者查阅。本书以此为目标编写,同时在取材和编排上具有以下特点:

    1. 结构完整、组织得当。本书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主题目录、辞典正文、汉英索引。图像工程是一个将各种图像技术综合集成的新框架,其体系结构还在不断完善之中。本书提供的主题目录根据图像工程的总体内容,将图像工程分为5个部分共33个主题,并依据学科分支和层次而组织和排列了上千个知识点,由此读者可根据主题目录建立图像工程的完整概念和体系,以便学习和了解图像工程各个分支的内容。辞典正文根据主题目录的知识点安排了2000多个基本词条,其中每个词条由词目(英文术语、汉文术语)和释文组成,并按英文术语进行排序。汉英索引包括正文收录的词条中的2000多个汉文术语以及释文中带下划线的较为重要的300多个汉文术语。由此,每个术语都可从上述三部分提供的检索渠道来查找。

    2. 覆盖全面、释文精炼。本书基本覆盖了图像工程的主要分支,读者可借助本书对图像工程的基本理论、技术、应用和发展有个全面和概括的了解。书中对2000多个基本词目及300多个带下划线的术语均给出了汉语与英语的对照。释文力求简洁精炼,对每个词目,开始先给出严谨概括的定义,进而逐步解释和分析;对所涉及的技术方法,给出了它们的原理和步骤。书中为表达直观和精确,使用了150幅图、10多个表格和450多个公式。

    3. 选词明确、定名简洁。本书的收词范围重点集中在图像工程领域,对与其他领域交叉的术语酌情收录,而对属于其他学科的且读者自明的术语则基本没有收入。例如,收入了“distance transform(距离变换)" ,但却没有收入“distance(距离)" ,尽管在“距离变换”中用到了“距离”。考虑到图像工程的研究和技术特点,即总是借助数字计算机对离散数据进行加工,所以一些术语中诸如“数字”、“离散”等限定词均被省略掉了。例如,收入了“image processing(图像处理)" ,而没有收入“digital image processing(数字图像处理)" 。另外,在很多情况下,术语或释文中没有出现图像二字,但讨论的一些通用概念都暗指在图像工程领域中的含义。还要说明的是,在书写英文术语时,起头的英文冠词均省去。例如,用“RGB model" ,而不用“The RGB model" . 

    4. 参引灵活、查阅便捷。图像工程的许多概念是有内在联系的,为定义或解释一个术语或概念常需用到其他相关的术语或概念。为更透彻、详尽地理解术语,并且更清晰、简洁地表达术语,书中设置了两种参引形式,一种利用了在词条释文中出现的汉文术语,另一种利用了释文末在“同”、“见”、“参阅”、“比较”这4个参引说明符之后的英文术语。通过查找这些被引用的术语的释文,可进一步全面、深入地理解当前术语的内涵。

    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各位编辑认真的审阅和精心的修改,对许多编排问题的讨论也使作者受益匪浅。

    最后,作者感谢妻子何芸、女儿章荷铭以及父母在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