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令人诧异的是,现代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如此日新月异,以至于它总是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结伴同行,推动着全球信息化的浪潮,为促进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以及改善人们的现代生活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毫无疑问,随着国民经济与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现代电子通信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日益迫切,今后也将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现代通信产业中。因此,对那些将要从事电子通信系统与工程技术的人员,不仅要注重学习现代电子通信的基本理论,同时还应具备相应的工程知识与系统实践能力。欲达此目的,在现行众多的电子通信教科书类中拣出《现代电子通信》来作深入的学习,的确不失为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电子通信》原文版自1978年第1版面世以来,它一直被公认是一本经典的电子通信工程类的教科书。然而,该书作者却始终孜孜不倦地奉行及时跟踪当代最新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理念,不断地对其内容进行更新与扩充。如今,31个冬去春来,在《现代电子通信》原文第8版墨汁未干之际,我们又迎来了该书第9版的问世。当我们翻开《现代电子通信》第9版时,确能感受到当今电子信息时代通信新技术的阵阵春风扑面而来。它较第8版更新与扩充之处是,对移动通信的扩展探讨,无线安全问题,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探讨。它还介绍了具有Mini-Circuits(r)模块的高频通信技术,高清晰度无线电,射频频率识别,Wi-Max技术,更新的Bluetooth技术,更新的光纤通信技术与更新的卫星通信技术以及数字电视信号的监控等技术。纵观国内现行的电子通信教科书,大多在内容上只停留在对传统通信理论的叙述与深究,大都忽视了对实际通信系统的探讨与工程分析,更没能及时﹑全面地反映跟踪现代通信领域内的最新技术。因此,清华大学出版社及时跟踪引进国外这类优秀教材也的确为一种明智之举,意义深远。

本书主要特色是在深刻阐述电子通信的重要概念与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对实际通信系统装置与电路波形的举例分析,并在每章末附有Electronics WorkbenchTM Multisim 仿真工具应用实例,为实际通信系统中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由于该书由浅入深、概念清晰的叙述,并贯穿了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现代电子通信系统及技术的教学理念,既严谨又易懂。因此本书可用作电子通信类不同层次学习的教科书与从事通信工程的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鉴于国内教学的实际情况与要求,在编译过程中,我们在保留该书最新技术亮点的前提下对该书章节内容作了一定的压缩与调整,如删去了原版中的第12章传输线﹑第14章天线与第15章波导与雷达;对第17章电视只保留了有关数字电视的前三节内容。经编译后,本书仍贯穿了原版这三方面的主要经络,即现代电子通信传输的基本制式(含第1章~第6章,主要探讨电子通信中基本的调制解调制式);现代电子通信传输的重要技术(含第7章~第11章,主要探讨有线﹑无线数字通信与网络通信以及编码等技术);现代电子通信传输的主要方式(含第12章~第15章,主要探讨电波的传播与卫星通信,微波与激光通信,光纤与光纤通信以及数字电视等新技术的基础知识)。此外,我们还对原文书中的一些错误作了修正翻译。值得一提的是,为配合部分高校开展的专业课双语教学工作,我们在编译过程中还特意将原文图中的英语专业词汇直接引出而并未译出。

本书由空军雷达学院通信工程教研室的吴利民教授、信号处理教研室秦江敏、向家彬教授、网络对抗及通信教研室的王振华、梅进杰二位博士以及空军第二研究所的陈正林高级工程师主编译。先后参与翻译该书部分章节及附录的还有杨瑞娟、汪枫、单财良、程红斌、肖玉芬、陈伟、黄美容、庹新宇、涂静、罗菁、李嵩斌、谭宏、高路等同事。在编译这本巨著时,面对书中对现代电子通信理论及其新技术内容如此广泛的涉猎,如此深入的探讨,以及如此全新的跟踪,我们也深感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好该书的编译的确是一项难度之大的挑战。因此,在全书编译文中难免有错误与不妥之处,恳请所有同行专家与读者斧正赐教,并欢迎发送电子邮件至wlm8649@hotmail.com。籍此机会,我们还要向那些为该书顺利出版作出贡献的所有同仁,以及清华出版社编辑与工作人员致以由衷的谢意。

编译者

草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雷达学院

二零零九年国庆,长江之滨

II

现代电子通信(第9版)

III

第1章  绪  论

《现代电子通信》新版(第9版)中有许多较前版改进的新内容。对此,我们尤感兴奋。在以下对这些改进之处的简介过程中,我们确信读者也将会与我们一道分享这份新奇。该书新版保留了第8版已有的叙述风格,它包括了跟踪电子通信领域内的最新技术发展,内容的可读性,以及许多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的要点内容。

本版已较大地扩充了对数字通信内容的讨论,并重点讨论了在移动通信、SS7信号传输、Bluetooth、Wi-Max与DTV(数字电视 )等方面的技术。书中的每一章都包含了对该章要点内容所做的Electronics WorkbenchTM Multisim仿真。该版也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如无线安全、DSP技术、无线射频识别(RFID)以及高清晰(HD)无线电技术。并增加了对卫星通信与抛物面反射器的探讨。最后,还对光纤通信的内容也作了相应的更新。

令人非常兴奋的是,在该书中新增添了关于高频通信模块的一节内容,并通过采用模块式电子电路实现电子通信系统的示例来刻画Mini-Circuits(r)模块的主要特性。在该节中通过列举几个使用Mini-Circuits(r)模块的实验以补充更新该书实验手册的相关内容。

我们还非常高兴地为读者提供了在线“天线电接收与发射机工作图册”,它是由纽约理工学院的Lance Breger与Ken Ma-Kowitz教授制作的。这份图册对射频信号的传输给出了一个极好的演示,它可通过点击网址www.prenhall.com/beasley,进入“Modern Electronic Commmunica- ton”内容下载得到。

本书主要特点

* 对数字与数据通信技术最新进展的讨论;

* 对数字电视从理论到应用的更新探讨;

* 在扩频通信中采用Electronics WorkbenchTM Multisim;

* 扩展的故障排除章节;

* 采用Electronics WorkbenchTM Multisim对书中的许多电路进行了仿真,并用附加电路提供了交互式的,易操作的系统故障排除  练习;

* 完整的首字母缩写词及缩写语目录;

* 扩展范围的习题集;

* 每章末列出了对本章重要内容点的总结;

* 每章末附有多个问题与习题,并包括一些重要的思考题,以培养提高读者分析问题的技能;

* 书末还附有完整的术语表。

第9版新增的部分内容

* 对移动通信的扩展探讨;

* SS7与电话信号传输系统;

* 无线安全;

* 数字信号处理;

* 数字电视信号的监控;

* 具有Mini-Circuits(r)模块的高频通信;

* 高清晰度无线电;

* 无线电频率识别;

* Wi-Max技术;

* 更新的Bluetooth(蓝牙)技术;

* 更新的光纤技术;

* 更新的卫星通信技术;

* 性能因数与卫生链路的预算分析,以及提供了一个专门基于本书开发研制的用于卫星链路预算分析的在线计算器;

* 更新的实验室手册,包含了传统的通信集成电路,Electronics WorkbenchTM Multisim练习,以及刻画Mini-Circuits(r)模块特性的练习。

致谢

已有许多同仁为“现代电子通信”一书前8版的编著工作提供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对此,我们由衷地表示感激。我们特别要感谢的是David Shores、Jim Andress、Russ Jedlicka博士、Eric Johnson博士、Guillerrmo Rico与Bill Saggerson,他们对本书第9版的编写做出了非常有意义的贡献。我们还要感谢Lance Breger与Ken Markowitz教授为我们提供了书中的无线电发射机与接收机运行图册。

我们也要感谢为本书评阅的一些同仁,他们是Pravin Raghuwanshi(美国德福瑞大学北伦斯卫克分校),Greg Mimmack(杜尔汉技术学院),David Shores(ITT技术大学西雅图分校),Michael Agina(德克萨斯南部大学)与Saeed Shaikh(迈阿密Dade学院)。

最后,我们还要对我们的家庭成员致以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的耐心与长期的支持。

Jeffrey S. Beasley

Gary M. Mil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