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或更广泛地说,人脸图像分析)是近年信息科学领域里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人脸识别技术在社会发展与建设中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基于子空间的人脸识别方法是一类主流的方法。本书结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图像工程研究室近年一些相关的研究工作,对这类方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希望对其他研究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在编写方针上,本书从科研的角度出发,结合理论性、实用性、系统性和前瞻性。本书既参考了许多有关文献,也结合了作者近年在该方面的研究工作; 不仅有较系统全面的原理介绍,还有结合科研工作和成果给出的一些实例; 不仅选取了比较典型和成熟的技术方法,还注意吸取了近年来国际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向。
在内容选取上,本书围绕基于子空间人脸识别的技术展开,覆盖了人脸检测/跟踪、特征提取和特征降维以及匹配分类/识别等相关的方面,希望对正在进行和准备进行研究和应用的读者有所帮助。另外,本书也可作为研究生专业课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从篇幅上看,本书包括10章正文和4个附录共56节,约30多万字,书中有插图74幅,表格17个,公式509个。
在结构上看,本书可分为4部分。第1部分(包含第1~4章)介绍人脸识别的预备内容(发展概述,人脸检测、跟踪、描述); 第2部分(包含第5~8章)介绍人脸识别中的各种典型子空间方法(既有基本的线性方法,也有特殊的非线性方法); 第3部分(包含第9、10章)介绍人脸识别的分类器设计和一些实验的结果; 第4部分(包含4个附录)介绍人脸识别的相关基础和扩展。另外,书中列出了500多篇有代表性的参考文献,希望对读者进一步深入学习有关内容、了解技术细节和开展科研工作有所帮助。
本书是多位作者分工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参加的人员包括(按姓氏拼音排列): 程正东、贾彗星、李乐、沈斌、谭华春、严严、章毓晋、朱云峰。在面对面充分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第1章由章毓晋执笔,第2章由贾彗星执笔,第3章由贾彗星和沈斌执笔,第4章由朱云峰执笔,第5章由严严执笔,第6章由谭华春执笔,第7章由程正东执笔,第8章由李乐执笔,第9章由沈斌执笔,第10章由严严执笔,附录A由谭华春执笔,附录B由严严和朱云峰执笔,附录C由谭华春执笔,附录D由李乐执笔,全书由章毓晋统稿。
本书的写作开始于2007年10月,经过图像工程研究室人员的一系列讨论会,到2008年3月确定了全书的基本框架、覆盖内容,以及具体分工。出书计划在2008年5
月得到出版社的确认。2008年6月全体人员对全书进行了详细规划并制订了统一的格式(包括变量的使用,文档的模板),共同制订了具体的写作日程表,并分工完成了各章的大纲。2008年10月完成了第1稿,2008年11月完成了对第1稿的互相审阅(每章均由两人审)和修改。2008年12月大家一起对修改稿进行了统一讨论和分析,并开始第2轮审阅(每章均换人审)。2009年1月在第2轮审阅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修改(审阅人和写作人共同讨论)。2009年寒假期间,章毓晋审阅全书并进行了统一修改,之后又将书稿返回给其他作者,共同协商完成了最终书稿。虽然多人参与撰写,但经多次讨论、互审,全书保持了协调一致的风格。
最后,感谢图像工程研究室其他人员的支持,特别是刘宝弟帮助审阅了第2章和第3章,实验室所营造的学术环境、钻研风气和良好氛围也是完成本书的关键。
章毓晋
2009年春节于清华大学
通信: 北京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100084
电话: (010) 62781430
传真: (010) 62770317
电 子 邮 件: zhangyj@ee.tsinghua.edu.cn
个 人 主 页: www.ee.tsinghua.edu.cn/~zhangyujin/
研究室主页: image.ee.tsinghua.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