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raduate Candidate Test, GCT)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始于2003年,当时名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简称GCT-ME) ,考试适用范围为报考工程硕士的考生。2004年,适用范围增加了报考农业推广和兽医专业硕士的考生,考试名称去掉了“工程”二字。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对2003版考试大纲进行了修订,同时考试适用范围又增加了报考风景园林硕士,以及高等学校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考生,考试名称改为“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 GCT考试属于综合素质型考试。考试试卷由四部分构成: 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外国语运用能力测试。试卷满分400分,每部分各占100分。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每部分为45分钟。考试试题均为客观选择题。
清华大学出版社是国内最早出版GCT考前辅导用书的出版机构。2003年,我们出版了由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考前辅导教程》丛书,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逻辑共4册。2004年,在对考前辅导教程系列进行修订再版的基础上,又特别邀请教程系列的作者编写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模拟试题与解析》系列,同样分为语文、数学、英语、逻辑4册,作为考前辅导教程的配套资料,供考生复习时进行强化训练使用。此后,我们又先后增加了《英语核心词汇精解》和《综合模拟试卷》两本书,从而形成了覆盖系统复习、训练提高、模拟冲刺等考生备考各阶段需求的比较完整的备考辅导书体系。为及时反映GCT考试命题发展趋势的变化,不断提高图书质量,我们每年都要对上述图书修订改版一次。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提高,清华版GCT考前辅导用书以其权威性、严谨性、全面性和实用性,给广大考生复习和备考提供了方便,赢得了广大考生的欢迎和信赖。本次推出的2009年版图书是在2008年版的基础上精心修订而成的,相信一定能够更好地满足考生的需要。
为了给广大考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在考前辅导教程四册书中特别各附赠清华在线上网学习卡一张(见封底)。读者可使用该学习卡上的密码访问交互式辅导网站www.qinghuaonline.com,免费获取以下与本书配套的增值服务:
精彩网络课程: 本科目辅导课程视听、备考知识点分析、考试趋势预测等。
名师在线答疑: 邀请本书作者、GCT辅导专家与考生网络互动,在线答疑,指导复习。
模拟试题下载: 提供最新模拟试题的在线自测及下载。
学校报考信息: 各大院校最新招生情况及往年录取分数线信息。
备考指导专刊: 不定期发送的备考资料和信息。
补充复习资料: 如数学必会公式等内容。
考试调剂信息: 各大院校可调剂类专业信息及往年调剂分数线。
学习卡的使用方法是:
初次登录: 访问网站www.qinghuaonline.com→注册→登录→进入“清华版GCT考前辅导教程学习卡服务专区”→按提示输入学习卡涂层下的密码→选择需要内容→开始学习
再次学习: 登录→进入在线学堂→学习
欢迎广大读者选用本系列图书,祝大家考试成功!
G C T 语 文 考 前 辅 导 教 程 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 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 总 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该专业学位的设置主要在于培养高层次的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自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通过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以来,已批准212个培养单位,涉及到40个工程领域,共招收工程硕士研究生34万人,累计授予工程硕士学位11万余人。随着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按照党的十六大对教育工作提出的“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借鉴国外先进的考试办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相适应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不仅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的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而且还是坚持教育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实践,因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决定,自2003年起报考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生,需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入学资格考试,接受综合素质的测试。
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英文名称为Graduate Candidate Test,简称GCT。试卷由四部分构成: 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和外语运用能力测试。GCT试题知识面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等门类。试题重点考核考生综合能力水平和反应速度。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不断完善,考试的适用范围也逐步扩展到工程硕士以外的一些领域。
为配合考试办法的改革,从2003年起,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特委托清华大学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制定的考试指南的要求和精神,组织编写了这套《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考前辅导教程》丛书,以帮助考生在短时间内了解考试内容,提高应试水平。此后,丛书每年都改版一次,以及时反映考试大纲的变化,不断提高整体质量。本次推出的是最新的2009年版。这套丛书考虑了应试人员的不同专业背景,侧重应试人员逻辑思维能力,阅读、表达及运用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与基本运算能力等方面的提高。本丛书包含了大量的例题和习题,并附有模拟题和题解,帮助应试人员自我训练和自我检验。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本丛书的出版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清华大学出版社为本丛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各位编委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向所有为本书的编写、修改和出版做出过贡献的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
作为考试辅导教材,本丛书力求简明扼要,准确反映考试指南的要求。但由于组织者的经验和水平有限,本书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改进工作。
G C T 语 文 考 前 辅 导 教 程 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 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 总 序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2009年4月
本书是为GCT语言表达能力测试编写的复习用书。本书的编写依据主要有两个:一是国务院学位办颁布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以下简称《考试指南》) ,二是近四年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试卷。
《考试指南》中指出:“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旨在以语文为工具,测试考生基于知识积累的语言表达能力。以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为背景,通过检测考生对字、词、句、段、篇的辨识、阅读和理解,考查其运用语言工具表达思想与感情的能力,包括在知识宽广度基础上的思维敏捷度。"
这段话有三层意思:一、考查考生的语文基础水平。语文的基础性集中体现在它的工具性上,既是表达的基础,又是一切学科的信息载体。对任何人来说,夯实语文基础都是非常重要的。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更是如此。二、考生应具备广博的知识背景。人文与社科领域固然需要语文能力,这是不言自明的,而自然科学领域对语文的要求,丝毫不亚于前者。因此,语文基础能力的考查必然要建立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之上;而对于段、篇的阅读理解,更应该文理兼顾。据我们了解,研究生撰写的论文,语言文字不过关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三、考查的形式是辨识、阅读和理解。辨识题的难度相对较低,阅读和理解试题难度相对较高。不管难易,如能加强训练,做好充分准备,自然“难者亦易矣!"
本书的编写特点是:一、全书分上、下篇。上篇是语文,下篇是综合。综合包括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和军事学11个门类。二、按照“知-行-知”的逻辑框架编写。首先了解“考什么”,其次了解“怎么考”,这两个环节属于“知”, 目的是让练习有明确的目的性,避免盲目做题。“练一练”则是“行”, 是在“知”的指导下进行实实在在的练习。最后的“答案解说”则是进行自我检验的依据,回到“知”上来。综合部分的编写也是体现这样的意图。三、语文复习内容以中等教育教科书为基础,结合高等教育的相关内容并进行了适度拓展。基础比较好的考生,复习起来会感觉比较轻松。
如何使用本书呢?我们有以下建议:
首先,必须懂得,本书是一本复习用书,是在考虑到考生原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并依据考试特点和要求编成的。对那些原来基础就比较扎实的考生来说,本书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它能够覆盖相当多的知识点,可以使你的复习更加系统化,省去你翻其他各种书的时间;比如,它可以告诉你一些做题的技巧,使你能够提高做题的敏捷度;比如,它可能还有一点猜题的功能,可以使你在试题内容、类型上来一个实战演习,以便从容应对升学考试。鉴于此,考生在做书中习题的时候,应该认真对待每一道题,细心体会。做对了,总结经验;做错了,找出教训。把所有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对这类考生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把问题消灭在考试之前,这是应对考试的基本策略。
其次,必须懂得,本书又是有局限的,它不能“打包票”。对那些原来基础知识欠缺很多的考生来说,对那些“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考生来说,本书固然能帮你有所提高,但你不能对它抱有过分天真的想法。这类考生在使用本书时,要注意知识点和能力点的分布,找准自己的薄弱环节,还要借助其他学习材料扩大学习范围,重新夯实基础,强化复习力度。本书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与《考试指南》一一对应,每一个点就是整个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你在哪一个环节上断链了,通过复习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复习”往往需要重复。使用本书要做到反复咀嚼,把相关内容烂熟于心。那些偏重理解的习题,可能一遍两遍不能领悟透彻,必须细心揣摩,仔细玩味,从而找出规律。很多考生有这样的体验,明明会做,可就是不能得满分。还有一种情况,老师讲的时候完全明白,也能做对,可过了一段时间,到了正式考试的时候,面对着以前做过的试题,仍然不能得满分。这里面就有一个是否透彻的问题。对大部分考生来说,真正一窍不通的试题毕竟很少,更多的属于似是而非,似懂非懂。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反复思考、琢磨,透彻理解。因此,本书应该是你的好朋友,与你朝夕相伴,形影不离。
需要说明的是,知识积累部分鉴于内容引用、摘录、改编非常广泛,从各种综合辞书到专业词典,从各科教材到各类习题集,掠美之处实无法一一列举,如有权责范越,敬请指出,当尽力纠正,特此声明并致谢忱。
最后是祝愿和希望。本书的编者都是在教学一线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师,我们祝愿广大考生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祝愿每一个考生心想事成!希望考生在使用本书的过程中能够记下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某种渠道反馈给编者,以便我们在以后的修订工作中加强针对性,进一步提高本书的实用价值。谢谢!
编 者2009年3月 G C T 语 文 考 前 辅 导 教 程 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