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回首笔者与知识可视化的结缘,起于2002年的某一天,在北京大学读法学博士的朋友刘培俊对我说:“最近外国人和北京大学有些人开始使用一种极其厉害的工具——思维导图软件”。我就是从那时开始使用知识可视化的两个最重要的工具——思维导图和概念图。后来又知道,北京师范大学同学赵国庆的博士研究题目就是知识可视化,于是笔者从2003年开始学习和研究知识可视化理论。迄今已8年矣!
知识可视化工具能帮助人类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提高创新思维的速度与质量,其作用远超过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办公软件Office,这一点早已引起许多欧美国家的重视。欧美国家的中小学生不仅从小使用电脑,而且从初中开始就大量使用思维导图软件帮助整理课堂笔记、学知识、写作业,而在中国学生甚至亚洲学生中却极少看到类似情形。
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主要由左脑负责)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主要由右脑承担,知识可视化可以激活右脑潜能)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
对此,笔者不禁担忧与焦虑:
——在国际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我们怎能从儿童一代就输给欧美?
——21世纪是历史赋予中国人的最后一次机会,我们再也输不起!
1. 思维导图、概念图是提升国家和国人竞争力的利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基础教育需要思维导图、概念图工具——基础教育是人才培养的第一步,所应传授的不仅仅是算数识字抑或单词音标,更应是一种思维方式,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若少年儿童能够及早掌握思维导图、概念图工具的用法,从小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渐渐地,稚嫩的讨论很可能就隐含了创意的火花,小小的头脑说不定正酝酿着大大的发明。
企业发展需要思维导图、概念图工具——商海行舟,虽然不同企业的理念不同,但乘风破浪一路向前却是每个企业的共同目标。因此,研发、生产、营销、管理等方面都需要创新,都应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概念图工具精心筹划、高效执行;提高企业创新力、竞争力,方能脱颖而出。
政府执政需要思维导图、概念图工具——作为民心所向的大事,作为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关键所在,“提高执政效率与执政水平”众望所归、非同儿戏;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笔者认为,将思维导图、概念图工具运用于各种会议、文档、报告中,堪称必不可少的一步。
高等教育需要思维导图、概念图工具——近年来,大学校园越扩越大,招生人数越来越多,而高等教育质量却越来越受到质疑,最明显的问题表现在:无论学生学位高低,普遍缺乏创新思维的能力和主动创造的意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也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不能不令人反思。作为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人员,笔者深知,思维导图、概念图工具对解决高等教育现存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一个优秀的团队所开展的一场头脑风暴活动,在优秀工具的支持下,其创造能力与速度将如核爆炸般惊人;而此类活动的推广与普及,无疑能够对高等教育乃至基础研究、前沿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2. 知识可视化在中国推广的障碍与相应对策
知识可视化最主要的两个工具是思维导图和概念图,不仅能够快速提高人的学习效率、工作效率和创新思维能力,提升个人的创作创造效率和团队协同工作的效率,更关系到民族基本素质与能力。目前,思维导图和概念图在我国的普及率远远不够;探究知识可视化在我国推广的障碍,大致可归结于以下3个方面。
第一,大众自以为是、浅尝辄止——这也是当今国人的通病。当看到自己早已“见过”似乎“熟悉”的思维导图、概念图,很多人就立刻说自己“用过”、“懂”,其实全然不知其中的思维科学基础,也不知其系统的方法,更不用说熟练运用专门工具及应用操作技能。为此,笔者在本书的易读性方面尽了最大的努力,希望本书的读者能够有耐心地通读本书——当您读完本书并使用思维导图和概念图工具“上瘾”之后,您就会理解笔者内心的感受了。
第二,研究人员专注于学术研究,却极少做大众推广,所谓“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尽管笔者亦在学术领域做相关的研究与开发,但笔者深刻地认识到仅靠学术方式推广,是不可能完成在国人中推广普及知识可视化这一神圣使命的。“把复杂的事情说简单”,本书的写作及今后的面授培训笔者都将遵奉这一原则。
第三,人们对思维导图、概念图工具软件的作用重视不够。思维导图、概念图的理论和方法早在二三十年前就已经提出来了,但真正被大众接受还不到十年,在国内更是仅有两三年的时间,其根本原因就是以前缺少这方面的软件。本书中介绍的TT、TL、TP软件,将知识可视化应用由单机环境推向网络协同工作,由PC推向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应用,这必将是知识可视化应用的又一个高潮。
笔者已决定,将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的推广普及作为未来十年奋斗的事业,在此漫漫长路上不断追寻。本书作为推广宣传知识可视化的一个开端,倾注了笔者极大的热情,内容主要是知识可视化的基本知识、理论、方法;接下来,笔者还将陆续推出模板化、程序化的面授培训课程,内容涉及各个行业,可用性将更强。预计相关培训课程将于2011年6月后陆续启动,计划与高校、政府机构、大中型企事业机构、行业管理机构、企业管理培训机构等合作开展面授培训,如果您有任何需要或建议,可发电子邮件至luohui2011@sohu.com。如果您对本书有什么意见、建议,也请发邮件告诉我。如果您在阅读本书后有所收获,请告诉您身边的朋友。
配套光盘是本书的又一特色,交互式的多媒体仿真教学课件能够帮助读者在数小时内完全掌握本书中介绍的6个思维导图、概念图应用软件,还附有第6章的实例源文件供读者分析、学习。
本书由王鹏根据我的谈话和手写草稿整理完成文字,部分图形根据我的手绘草图、头脑风暴讨论的思维导图记录文档修改完成,大部分图形由王鹏根据内容框架设计绘制。罗丽萍参与了本书讨论和内容设计,罗章璞对本书提出了有价值的修改意见。此外,成都依能科技有限公司刘鑫、何霖川、李萍波、谭春燕、王月、丁玲、付依琳、杨清容、邹春炼等负责本书配套光盘设计,刘鑫、庞炜、刘传益、李伟等负责光盘制作,尹浩、向玉洁、李波、马颢荣搭建了TT、TL和TP所需的软硬件环境,颜庆负责本书排版统稿。刘培俊博士一直支持和鼓励本人致力于思维导图、概念图应用推广和研究开发,是作者的重要创作动力。在此,作者要对上面已提及和没有提及的同事、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大家的精神鼓励使我决定今后十年的重要使命就是:在国人中推广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的应用。
罗辉
2011.3.31于成都西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