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从1998年教育部批准开设网络工程专业以来,目前全国已有近300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网络工程专业,有的学校还成立网络工程系,专门负责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规模上,网络工程专业已从原来计算机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专业;在人才培养和专业教学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的成功经验,培养了一大批社会急需的网络技术人才,为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普适计算等

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家与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向纵深推进,各行各业对网络工程专业各类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需求有何

变化?目前高等院校网络工程专业的现状究竟如何?是否满足

用人单位对网络工程专业各类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

高等院校在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上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与措施?这些问题值得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高等院校以及

用人单位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项研究工作的主要目标旨在明确高等院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能力倾向,探讨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培养要求。在此基础上,论证并确定网络工程专业的知识领域、核心知识单元和知识点,设计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实施建议方案,供全国高等院校,特别是重点大学网络工程专业教学参考。

成书过程

自2003年国防科技大学网络工程专业开始招生以来,根据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其培养方案在持续改进之中,

最新版本为“2009国防科技大学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为了更有效地总结和推广教学经验,我们在湖南省教委、国防科技大学和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资助下,成立了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徐明、曹介南、蔡开裕、朱培栋、姚丹霖、蔡志平、毛羽刚、任浩、陈颖文、郑倩冰、胡罡等从事网络工程专业教学的老师。该小组在广泛调研了用人单位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国内外相关专业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网络工程专业的定位和内涵,总结了自身的教学成果和人才培养经验,系统研讨并设计了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其教学实施方案。

围绕研究主题,研究小组前后开展了多次讨论,确定了本书的大纲并进行了分工,由徐明撰写了第1章;徐明、姚丹霖、胡罡撰写了第2章;

曹介南、朱培栋、蔡开裕、毛羽刚

撰写了第3章;蔡开裕、毛羽刚、郑倩冰撰写了第4章;曹介南、陈颖文、任浩撰写了第5章;蔡志平、胡罡撰写了第6章。

项目小组通过定期召开会议明确研讨专题,根据阶段性进展与所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研究方向与重心。两年中,历经筹划、论证、撰写、征求意见和修改与润色,最终形成了本研究报告。本报告可以说是多年来本校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成果的汇集。

参加本书第4章课程标准编辑与撰写工作的老师还包括:宁洪、殷建平、唐玉华、熊岳山、徐锡山、周会平、罗宇、毛新军、赵文涛、刘芸、

姜新文、肖晓强、周丽涛、夏戈明、任江春、彭立宏、戴斌、刘真、李暾、王苏峰、侯方勇等。

作者还整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刊物和会议上数十篇有关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等方面的研究文献供读者参考。

本书最后由徐明、曹介南进行修订与统稿。

研究报告结构与各章简介

研究报告共分为6章。

第1章前言: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动因、研究目标和研究过程。

第2章网络工程专业需求分析:主要阐述网络工程专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调查分析网络工程专业人才需要,在此基础上明确了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能力类型,并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三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与论证。

  第3章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对网络工程专业知识体系、

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进行分析与论证,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实施计划和选修指南,并与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对比与分析。

  第4章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标准:对网络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性质,地位,主要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实验内容及教学参考资料等逐一进行了介绍,可供各相关学校制定教学大纲时借鉴与参考。

第5章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主要涉及网络工程专业课内与课外两大实践性环节。

实践体系中设计了包括验证类、操作配置类、设计类在内的40多个课内实验,覆盖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内容以进一步巩固课内知识。

为了加强网络工程专业6种专业能力的训练,还设计了6个综合课程设

计项目(project)。实践体系还对自主性与创新性实践、毕业实训/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环节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第6章国外大学网络工程或相近专业课程体系解读:

以使读者能对世界一流大学网络技术学科发展、网络相关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本书还附录了三份材料,具体是:

附录AACM/IEEE Computing Curricula 200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体系摘要;

附录B本科毕业设计文档模板;

附录C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与需求调查表。

致谢

一直以来,周兴铭院士、卢锡城院士十分关心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并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网络技术学科建设工作给予了许多指导和帮助,在此,作者衷心感谢两位院士的教诲!

本书始终得到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领导,特别是窦文华、王志英、王怀民等教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龚正虎教授、宁洪教授、苏金树教授、张春元教授审阅了本书初稿,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作者向各位领导和同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成书过程中,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李晓明教授、秘书长蒋宗礼教授、解放军理工大学陈鸣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曹建农教授、清华大学徐明伟教授、湖南大学李仁发教授、中南大学陈志刚教授和王建新教授、中山大学张军教授、东北大学王兴伟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王天江教授、温州大学施晓秋教授等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作者一并向各位专家和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精力等多种因素制约,加之网络工程专业涉及领域宽,网络科学、网络理论、技术与应用发展十分迅速,以及作者水平有限,不当与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欢迎读者不吝指正。

本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教育部“质量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改革课题、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基于科学思维模式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创新”课题、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国防科技大学“十一五”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清华大学出版社教学研究课题等课题资助。

作者

201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