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世界,人类社会处处充满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宗教恩怨、文明纠葛,或者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等。给经济学下定义,往往在两个方面遇到困难。一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有日渐扩大的趋势,因此很难用一个定义加以概括;二是经济学涉及的问题,极易引起持不同世界观和道德标准的人们的争论,常常无法达成统一见解,为此,我们需要以人们的某种共识为基础,对经济学进行剖析。毋庸置疑,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斗争史。不过,究其实质,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矛盾乃是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经济学则试图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来缓解人类社会的这一基本矛盾。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科自建立以来,一直坚持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办学方向,为培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精英人才,经济学科一直非常重视高水平教材建设,2010年前出版了一套系列教材。2010年7月,为加强管理与经济两个学科的资源整合、集成学科群体优势、搭建创新大平台,促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学校在原管理学院、经济系基础上组建成立了管理与经济学部,学部下设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院、MBA/EMBA教育中心。学部成立后对人才培养给予了高度重视,为了更好地满足培养经济学科精英人才的需要,加强教材建设,以及源于日常教学和科研参考之需,在学部的支持下,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决定按照新的体系再出版一套经济学系列教材。
这套教材作为经济学院建院以来重要的成果之一,在编写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特点。
1. 强调与国际先进接轨原则
每部教材的编写充分反映了相关领域内国际最先进的理论、方法与思想,并用符合教学特点的语言撰写出来。力图使学生在学习课程最前沿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理解当今经济现实发生背后的原因和作用机理。尽力将国际经济活动的最新数据融入新教材,以充分反映与国际先进接轨的时代性。
2. 强调中国特色原则
每部教材的编写在充分反映相关领域内国际最先进的理论、方法与思想的基础上,注意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中国金融、中国投资和中国制度的成功案例,不仅反映了中国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而且深入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每部教材力图将国际经济基本理论教学融入中国问题分析,并力图引导高年级学生用国际视角去思考本土问题。
3. 强调应用导向原则
每部教材的编写在系统地论述经济理论的同时,强调这一学科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即强调理论紧密联系当前的实际。各章之后均附有可供分析和讨论的习题和案例思考题,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较为全面深入的体验和理解。书中尽可能多地运用实例,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4. 强调阅读导向原则
每部教材的编写注重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具有启发性,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详细的介绍,以增加可阅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比较轻松地掌握深奥的知识。每部教材内容丰富,基础理论严谨,专栏独特,案例典型,以点带面,帮助学生对内容理解、消化和吸收,充分体现了“实用、新颖、有趣”,为广大财经学子开辟了一条通往学术殿堂的道路。
希望这套教材的出版,能为改变我国经济学人才短缺的现状和培养理论与实务兼备的经济学人才贡献出微薄之力。由于自身理论和实践认识水平所限,特别是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因此这套教材难免存在不足之处,诚恳地希望广大读者特别是任课教师和使用本系列教材的同学们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进一步完善。最后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编辑们的辛勤工作,经过反复论证,使丛书得以正式出版。
编委会
2012年7月[2]新制度经济学丛书序
制度是人类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书在介绍新制度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针对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成就与实际问题,在比较新旧制度经济学体系的框架下,全面介绍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契约理论、企业理论和国家理论等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在介绍新制度经济学基本知识的同时,利用案例分析方法探索和解决我国现实社会经济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力图做到中西交汇、古今融合,使广大学生和读者不但能掌握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和学术观点,而且能学会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和分析方法。
目前,新制度经济学教材多是注重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知识的简单传播,对于经济学专业本科生或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理论的研究生来讲,理论内容比较晦涩。由于社会经济制度理论的抽象性,且教材中对于社会经济中的制度问题较少介绍案例,使得广大学生对于这门课的教学内容难以接受;而目前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崛起,世界各国经济学界在不断探索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同时,更加关注通过应用主流经济学方法进行现代社会经济制度的分析,也更多地关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制度体系。在与国内外本领域学者们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各国由于体制的不同,对于制度经济的理解也存在差异。尤其是在国内,由于只是引进国外的教材内容,使得学生们在缺乏制度经济学知识的基础上,难以理解制度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因此,本书将定位于我国高等院校中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以及热爱经济学理论学习和学术研究前沿的人士。
本书立足于新制度经济学学科发展体系与学科前沿,力图在全面介绍新制度经济学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与西方的制度,综合讲授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与主要原理,突出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力图构建知识讲解与模型推导相结合、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中国国情与西方制度相结合的教材内容理论体系。
本书是集体劳动的结晶,全书共分为十章,由徐大伟提出构想和整体思路,撰写提纲、安排分工、最后统稿和定稿,具体分工: 第一章由徐大伟撰写;第二章由徐大伟、夏婷撰写;第三章由徐大伟、杨娜撰写;第四章由徐大伟、艾丽娟撰写;第五章由徐大伟、秦明撰写;第六章由徐大伟、张雯撰写;第七章由徐大伟、陈德湖撰写;第八章由太原师范学院马志敏撰写;第九章由徐大伟、李雪梅撰写;第十章由徐大伟、李亚伟撰写。囿于编著者学识所限,以及目前制度经济学理论体系之庞杂,难免有纰漏之处,望请广大同行学者批评指正!
徐大伟
201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