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第2版前言

  “时间过得真快!”总是听到自己或是朋友说这句话,可是,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真切地感受到。《天文知识基础--你想知道的天文学》第1版在2008年面世至今差不多5年了,我深深感受到了时间过得飞快。但是,让我更深切地感觉到的是当今天文学的发展,真的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百花齐放。

2009年的日全食,2010年的中国载人航天,2011年的登月计划,再到2012年的“玛雅末日”预言,都可以说和天文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自己也多次写文章和被邀请做有关的讲座,也多次去电视台、网站和报社做嘉宾,很感欣慰。实际上我欣慰的不是自己,而是天文学越来越受到了社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尝试着去了解天文学啦!

我并没有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天文学了,实际上喜欢天文学的一直大有人在。只是一些“障碍”让许多人产生了畏惧,就离开或是放弃了对天文学的认识和了解!天文学,太高深;天文学,不好懂;天文学,研究星星和月亮?离我们太远!天文学,宇宙大爆炸?那要数学和物理学得很好吧!看看,就是这些障碍,阻碍了许多喜欢天文学的人们。记得在第1版的序言中,我就强调过,学习天文学是一件能让人很感兴趣、很入迷,同时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所以,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本书的副标题--你想知道的天文学。当时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天文学浩大并邃深,本书只能给读者介绍它的一部分;第二就是,让读者从想知道的、比较容易学习的方面入手,更容易对天文学入迷。《天文知识基础》第2版更加强化了这两个思路。笔者对内容做了取舍,由原来的16章改写为13章,使内容更加紧凑,更能让读者集中注意力;同时,拓展了“天文小知识”的内容和篇幅,让读者接触更多所谓天文学的“边缘领域”,更有利于提高读者对天文学的兴趣。还有就是第2版增加了大量的图表,而且都是最新、最美丽的。

在第2版内容的选取和编排上,笔者做了更加系统性的思考。第1~13章的内容循序渐进、环环相接。增加的关于“天文小知识”的内容,除去刚才谈到的拓展知识的目的,也是因为章节里面的内容一般是比较“落实”的、有定论的,而把一些不确定的、但又是很多人感兴趣的东西放到“天文小知识”里,这样可以让读者阅读起来更加形象生动。

第2版的《天文知识基础》为了方便读者学习,特别是实践(观测)天文学,增加了一些附录。例如,全国一些城市的经纬度,在一般资料的基础上,特意增加了新设立的“三沙市”。附录2是相对资料比较全的全天88星座,附录4、5、6、7包括亮星,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变星、流星雨等,都很适合一般的天文爱好者自己去观测。为了读者能更快、更专业地学习天文学知识,本书给出了附录10--网上常用天文资源,那里有最新、最权威的天文学资料。

自己的书真的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喜欢它同时也时刻看到它的不完美,它的缺点。所以,做到完美是不可能的。笔者还是坚持了原版的一个宗旨,就是强调本书的可读性,仍旧是每完成一章就找一些学生阅读并提意见,而这一次笔者在这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第一,感谢出版社接受了广大读者的建议,增加了彩色插页。天文学是一门观测的科学,一本介绍天文学的书,应该包含些漂亮的让人目眩的图片。第二,笔者特意找来了中文系的杨珊珊来帮我做最后的把关和文学方面的润色,每章前面的导语就是她的手笔。这里特别对她表示感谢。在读者的试读中,也有一些人告诉笔者有些内容不是很好懂。据笔者深入了解,主要是对天文学的一些专有名词不是很熟悉,比如“星际介质”、“喷流”、“吸积盘”等。本想在书的附录中加一个“天文学名词解释”,但又想本书终归不是“大百科全书”呀,所以,如果读者遇到不懂的专业词汇,烦请去查《大百科全书--天文卷》吧,还会附带地学到更多的知识。

最后,再发一点儿感慨: 2008年《天文知识基础》出版,自己是很激动的。这几年来,笔者很感激读者对书的认同。实际上,从第1版落笔,自己就一直坚持收集关于天文学的各种资料,准备再版。当然,那时只是想一想,甚至说是“梦想”。现在,梦想成真,当然要感谢读者、编辑、出版社和学生们的支持,是你们的支持鼓励了我,让我把我热爱一生的天文学事业进行下去。让我们一起继续在天文学的宇宙中翱翔吧!

姚建明2012年12月于浙江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