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橫九派浮黄鶴,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毛泽东:《七律·登庐山》(1959 年于庐山)
作者介绍:
李子青,江西老俵,高级记者,著名摄影艺术家。
美国纽约摄影学会荣誉高级会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
“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称号。少年从戎,砺练八载,
曾任国家通讯社记者。一生钟情攀登拍摄奇峰峻岭,更
热衷探险荒原大漠及人迹罕至秘境,甚至闯荡“南极”。
是20 世纪50 年代我囯报刊宣传新品种“照片剪贴” ( 亦
称“照片剪集”或“照片合成”) 首创人之一。他的摄
影作品在国内外屡获重奖,《唱花儿》照片获1963 年
荷兰“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荣誉奖,这是我国真正打入
“荷赛”最早的作品之一。在国家级书刊发表摄影论文
80 多万字。近年正式出版《风光摄影实践谈》、《李
子青摄影选》、《搜尽奇峰》、《图文共舞》、《风光
摄影分类指导》、《倾情捕捉》、《锦绣山河》等摄影
画册和专著十余部。其代表作品和艺术人生被评选载入
《20 世纪中国文艺图文志·摄影卷》,列为20 世纪中
国最具影响力的一百位著名摄影家之一。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我国宋代大诗人苏轼的诗篇。千百年来,这首脍炙人口的绝唱,给庐山凭添了许多迷人的色彩。庐山
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之南,雄踞长江边,依傍鄱阳湖。这一山﹙庐山——中国最美名山之一﹚一江﹙长江——
中国最大的江河﹚一湖﹙鄱阳湖——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都是中国之最。庐山之美是其他一些名山难以相媲
的。庐山与江湖似三角鼎立之态,却又浑然一体,形成雄险奇秀的博大气势。一千多年来,历代著名文人墨客,
吟诵庐山的诗词竟多达五千首﹙篇﹚,人们从中了解到庐山不仅是中国山水诗词﹙山水散文﹚的策源地;也是
中国田园诗的诞生地;她更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祥地。庐山的历史文化体现出中国古典美学的崇高境界,闪
烁着千古文化名山绚丽璀璨的光彩。
庐山素有“五岳之外,首推庐山”之誉,有峰90 多座,都在海拔千米之上,主峰汉阳峰1474 米;五老峰
峭壁千丈,如芙蓉插天;香炉峰飞瀑喷雪,似银河倒挂;龙首崖仿佛苍龙昴首;含鄱口巨壑势若口含鄱湖。庐
山夏季凉爽宜人,七八月份的平均气温为22.6℃,因而成为避暑胜地。由于这些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之雨量充沛,
云蒸雾腾,形成瞬息万变千姿百态的云雾奇观。幸运者偶尔还可见到那如“峨眉佛光”的“庐山佛光”,“海
市蜃楼”及“五老峰幻影”等神奇的景观,整座大山孑然直矗,正如毛泽东在《登庐山》诗中所说;“一山飞
峙大江边”,气势崔巍。
拔地而起的庐山,峰奇、崖险、涧深、瀑飞、泉涌、云腾、雾绕,犹如巨匠雕饰,鬼斧神工。此外,它还
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古迹和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引人遐想。传说西周时有匡氏七兄弟,在此山结庐修道,周定
王遣史来访,但匡氏兄弟已羽化仙去,“唯庐独存”。从此,山名匡庐或匡山,后称庐山。东晋以后历代骚人
墨客慕名而来,纷纷赋诗填词。岳飞、文天祥、李时珍、徐霞客、苏东坡、李白、陶渊明、白居易、朱熹、陆游、
欧阳修等都曾至此,留下众多优美的诗篇散文,为后人赞赏。真所谓名山因名人而分外诱人,名人因名山而倍
添游兴。自东晋名僧慧远建东林寺以来,庐山便三里一观,五里一寺,到处是“浮图”,寺庙道观多达三百多
处,成为我国佛教和道教中心,呈现出一山六教和谐共处的新气象。
庐山在漫长的历史中,聚集了难以计数的人杰精英,他们创造出具有极高美学价值又独具特色的庐山文化,
由此形成了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
据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生前长期详尽实地考察的推断,庐山还是保存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遗迹最典型、
最集中的一座山体。庐山怪石、秀水、奇树、趣云、峭壁、异峰、悬崖,样样齐全,种种称奇。这种江环湖绕
的布局,独擅形胜的地理,使得庐山水光山色、岚影波光兼收,构成了一幅幅充满魅力的天然山水画卷。
峻伟诡异的庐山,晚春杜鹃齐放,百花争艳;盛复凉风习习,暑气消尽;金秋天高气爽,白云红叶相映;
寒冬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说不尽的四时景色,观不完的奇特景象,引来中外游客和艺术家们在这里“尽
折腰”。
文化,是庐山的魂魄。
文化,是庐山永恒的生命。
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学在庐山最典型最集中之体现。
文化,也是庐山未来发展之本。
庐山文化,历史创造。匡庐山水,人类共享。
2013 年7 月于“庐山别墅”
序庐山之魂 千古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