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大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此时人类社会正处于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时期,因此,公共管理所要承担的是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的社会治理。胡德认为,公共管理即“国家的艺术”,能够松散地被定义为如何设计、提供、管理公共服务及政府行政部门的细微工作。这里所说的“国家的艺术”的行为主体不仅仅是政府,还包括其他的公共组织以及公众。广义而言,公共管理是以政府组织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以有效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宗旨,综合运用政治、法律、经济和管理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民主科学的方式行使公共权力,依法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活动。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资源,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治理的一套制度、体制和机制的安排。经验表明,一个民主的、法制的、负责任的、有能力的、有效率的公共管理体系,是一个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必要条件。而公共管理学是一种广泛而综合的知识框架,以公共管理的问题为核心,把当代管理学、政策分析、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融合到公共管理的研究之中,是一个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的研究领域。公共管理学既是一门理论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应用科学,其内在的活力在于理论抽象与经验指导能够自由转化,即一般的原理能够转化为指导具体行动的原则,而经验的考察能够抽象为一般的原理与规则。为此,公共管理学不能停留于简单的理论阐述,应该关注公共管理现实中的理论问题、实践问题和技术问题,从而把学科发展中的理论研究与公共管理实践中的理论研究结合起来,把价值设定与经验验证结合起来,把经验试验与模式归纳结合起来,把理论供给与制度供给、政策供给和技术供给结合起来。西方国家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一个基本主题是:如何平衡“公共”与“管理”的关系。从经典公共行政理论到新公共行政,然后到新公共管理理论,再到新公共服务理论和治理理论,就反映了这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及两者的内在张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不断变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对各层次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目前,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深水阶段和攻坚阶段,需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由此,也就为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公共管理学科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领域研究及教学的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和具有远大前景的学科。

读者所看到的这本《公共管理学》,在参考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诠释,并注重对国内外公共管理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的介绍、分析和阐释。本书可作为公共管理专业本科生、研究生、MPA研究生、国家公务员培训的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领域和政府管理部门的参考书。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吸取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有益建议。在学的博士生、硕士生张小鑫、韩玉洁、田飞丽、陆佳琦、陈琢、汤睿为书稿的完成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许多内容融入了他们的思想、智慧和心得。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吸收并借鉴了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其他相关教材的内容,在此,谨向这些学者和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公共管理学科的教育与科研水准的全面提高,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公共管理也是一个需要学术界和管理层长期共同努力研究的重大课题。鉴于作者的学识所限,本书的不足和偏颇之处在所难免,诚望读者和同行专家批评指正。反馈邮箱:wkservice@vip.163.com。

编著者

201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