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公共事业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多元主体为保证社会公共利益的发展而对特定的社会性和经济性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过程。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公共事业的社会化,公共事业管理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和学科,在理论和实践上正不断建构和发展。加强公共事业管理的学习和研究,对于正确认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调整政府管理与社会管理的关系,进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管理体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书的适用范围
科学技术与管理是现代文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支柱,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科学先进的管理知识。本书正是为适应我国改革与发展要求和满足公共管理教学需要而编写的,它主要适用于高等学校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和城市管理等公共管理类相关专业的教学与研究。由于本书具有涉猎范围广泛和强调本土化的特点,所以,它也可以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和行政管理部门广大在职人员的参考用书以及培训用书。
内容与结构
全书共十二章。作为起点,第一章相当于引论,分析了公共事业的性质和管理特征,阐释了公共事业管理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后续各章属于管理实务,主要涉及各项特定公共事业的管理原理和方法。第二章是文化事业管理,重点探讨了我国文化事业的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分析了我国城乡及社区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管理。第三章是教育事业管理,分析了教育事业的性质和管理体制,重点探讨了义务教育管理和高等教育管理。第四章是科技事业管理,主要阐释了科技事业管理的内容、原则和模式,介绍了国外科技管理的经验,探讨了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发展政策。第五章是卫生事业管理,分析了卫生事业管理的必要性和基本内容,阐述了政府公共卫生管理和社区公共卫生管理。第六章是体育事业管理,分析了体育事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了我国体育事业管理体制改革,介绍了体育公共服务管理、体育产业政策、体育市场管理以及体育赛事的经营与管理知识。第七章是公共住房管理,阐释了公共住房基本理论,探讨了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和廉租房制度,分析了我国公共住房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提出了我国公共住房的发展对策。第八章是社会保障管理,介绍了社会保障的范围、资金筹集、基金运营等知识,重点探讨了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的性质与要求。第九章是公共交通管理,介绍了国外成功的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经验,阐释了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相关法规政策,分析了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实际案例。第十章是公共环境管理,分析了环境管理基本理论,着重介绍了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知识和环境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第十一章是公共资源管理,主要分析了我国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方向。第十二章是公共安全管理,重点分析了公共危机应急决策、公共危机社会管理和公共危机管理沟通,介绍了我国自然灾害救助的管理体制和方法。
本书的特色
公共事业管理作为新兴专业学科,其各方面的建设还不够成熟。写作本书的初衷就在于为人们提供一本能够运用公共事业管理理论指导实践和解读现实的普及型书籍。遵循依据经典、与时俱进、深入浅出、体系完整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本书通过十二章的内容把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展现在读者面前。作为一种创新的尝试,本书有如下特色。
首先,尝试了一种内容体系的创新。本书根据公共事业管理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着眼于公共事业的客体特征来构建公共事业管理学科的知识框架。一般而言,我们都认为公共事业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一个子领域,主要研究公共事业领域的管理问题。但由于公共事业管理是现代公共管理发展中的新兴学科,其知识体系还不十分成熟,所以导致我国学术界对于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式尚存分歧。我国原国家教委指出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主要包括“文教、体育、卫生、环保和社会保险”,这些范围主要涉及的是我国原有的事业单位。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公共事业的范畴实际上是在不断扩展和演进的。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公共事业涵盖范围的界定不宜太过狭窄,它既应包括科、教、文、卫、体等各个领域,也应包括社会保障、住房、交通、资源、环境和公共安全等范畴。因此,本书研究以上各类公共事业的供给和管理过程,形成了以研究对象客体特征为逻辑依据的全新的公共事业管理知识体系框架。
其次,紧密围绕公共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基础理论阐释公共事业管理内容。本书借助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对公共事业进行研究和分析,揭示公共事业管理活动的规律,为指导公共事业实践而努力。比如,公共管理理论关于政府改革的论述和关于引入市场机制重新调整国家、社会、市场三者关系等主张,经济学的公共物品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产权理论等,奠定了本书界定公共事业管理主体职责以及进行多样化制度安排的理论基础。
再次,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对现实问题的解读。本书本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掌握知识和培养技能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和整体性的有机统一,突出时代性和实用性,尽可能反映现代公共事业管理新成果并力求通俗简练。为突出对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前沿的追踪,本书从学科整体高度把握公共事业管理信息资源的研究和应用,书中配有大量扩展阅读,并设计了思考练习题,提高了各章内容的专业针对性与现实拓展性,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的诸多公共事业管理现实问题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概括与应用分析。
本书的编纂分工
本书是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总结,参加本书编写的都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本书由苗丽静提出写作大纲,各章初稿的写作分工如下。第一章:苗丽静;第二章:苗丽静、霍英楠;第三章:苗丽静、焦木子;第四章:苗丽静、老思儒;第五章:李晶、钟誉源;第六章:李敏、白振天;第七章:苗丽静;第八章:苗丽静、宋宸;第九章:苗丽静;第十章:李晶、孙嘉良;第十一章:苗丽静;第十二章:苗丽静、李敏、李佳。初稿完成后,由苗丽静对各章内容进行了修改、总纂和定稿。
鸣谢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参阅了国内外大量的相关研究成果,在书中我们都尽可能地做了说明,在此谨向原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本书的出版工作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施猛编辑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他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书中的不足之处,我们恳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本书反馈邮箱:miaolijing@sina.com,wkservice@vip.163.com。)
苗丽静
2014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