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设计初步”(又称“设计概论”)是工业设计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工业设计专业领域内涵盖到的几乎所有核心知识与技能都会有所涉及,主要目的是通过24 个理论课时与8 个实践学时的课程,让如“一张白纸”的新生面对即将展开四年的专业学习,树立起准确的认知起点,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后续自主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与发挥的关键因素。对所学专业是否有兴趣以及兴趣的程度将会直接决定学生学习的效果,并将最终影响四年大学教育之后的职业去向。在信息爆炸的泛知识时代,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换言之,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关注力以及求知欲吸引到课堂上,是当下教育者应该下力气思考与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而教材内容是否以及如何给学生勾画出一幅清晰的、富有吸引力的工业设计全景蓝图,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优势潜能的开发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书以初次接触设计的阶段与任务作为统领内容的逻辑线索,从设计旨在解决“实用与情感、功能与形式”等二元关系的核心任务入手,结合“认识—体验—反思”的三维知识素养系统的培养要求,将枯燥、单调、零散的知识点整合为主题诉求明确、形式灵活多样、紧扣学科前沿与社会现实的教学内容。从专题教学的内部结构设置上,每章内容适宜安排为3 课时的教学单元,也分别围绕着“认识—体验—反思”的三维立体知识素养体系:第1 个课时,理论与案例串讲;第2 个课时,围绕着讲座主题设置当堂任务,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第3 个课时,对学生的当堂作业以及上次课后作业进行点评与分析,完善设计方案并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

本书共7 章,内容主要围绕着“设计是什么”、“设计怎么做”,以及“设计为什么”等三大版块展开。从时间关系上看,分别从工业设计的过去、工业设计的当下、工业设计的未来三个维度来呼应,同时也分别从了解设计的属性与特点(认识)、掌握设计的基本技能与方法(体验),以及思考设计的价值意义(反思)三个方面对设计初学者进行专业素养的立体式浸染。认识部分由前两章构成。第1 章“初识设计”,介绍设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以及设计定义、设计专业分类、设计维度、设计专业主要学习对象;第2 章“形态与美感”,以大量案例解释形态分类、产品设计形态观念、形态要素、形式美基本法则,以及设计与自然。在体验这一部分,分别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方案评价为主题,构成了第3~6 章:“从观察开始设计:用户与需求”、“设计思维:创新与体验”、“设计视觉化:图解思考与设计表达”,以及“设计评价与设计管理”。设计反思由第7 章“设计批评”构成,本章作为选读章节,旨在为学有余力的读者提供历史与理论层面的设计批评理论,扩展设计思路与视野。在教学模式方面,本书结合心理学与教育学理论与实践成果,体现了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其新意具体表现在:

·  从教学内容上,取消片段式的理论灌输方式,紧密结合当前设计前沿文化,编排为各有侧重 

点的主题教学模块。 

·  在教学形式上,以“教学—参与—研讨”的三段式模式安排课时,实现每个教学单元都能“解 

决一个概念、完成一次创意、反思一个问题”的“兴趣激活”完整机制。 

·  在教学方式上,以“启发与引导”并蓄作为主要方法,减少单一传输路径的理论知识,从各 

种感性的、浅层认知的层面引导学生对设计产生兴趣,并逐渐形成独立、明确的专业意识。 

本书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可辅以案例分析、主题研讨、小组讨论等课堂活动,深入浅出的文字配合近三年国内外最新设计案例,使学生能够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初步了解设计、体验设计并养成反思设计的习惯,尽快树立设计的专业意识。本书适用于普通高等院校设计学本科各个方向的设计概论、设计初步课程或专业设计课程的教学,也可供设计专业研究生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科研、设计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作为产品设计专业或工业设计专业的入门读物,旨在激发读者对设计的兴趣以及想象力。设计学科、行业,以及产业等各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希望本书再版时能对设计的意义、设计思维的价值,以及设计研究的方法等进行更新与补充。由于编者时间、精力有限,书中不足之处甚多,恳请方家批评指正。

感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工业设计教研室同仁的指导与帮助,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冯昕编辑认真负责的校稿与编辑工作。书中所引图片很多来自网络,未能一一追溯出处,在此对各位匿名之士对知识的无私贡献一并表示感谢。

编者2014 年7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