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设计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众多发达国家将设计的地位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核心层面,比如美国提出“设计美国”的口号、日本实施“设计立国”的战略、新加坡进行“设计新加坡”的计划等,更不用说早在工业革命时代英国女王就提出的“设计兴国”,这些都显示出设计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另一方面,技术创新随着信息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随着多种学科穿插结合的趋势,设计开始与多门学科结成密切的关系。设计学、心理学和信息学这三个新兴学术领域的发展,促使工程学领域迎来了一个再次发展的时期1,通过科技手段获得对人类感性的清晰认识,可以使设计产品不仅具有物质实用性,更包含人性化的情感关怀。在消费社会里,产品使用者不再仅仅关注产品与服务在功能上的表现,他们更多地是按照自己的主观评价和情感需求来决定产品的购买。产品外观造型的变化——“创新性”,材料表面的质感和色彩的应用——“非传统性”,以及那些隐约存在于人与物之间的感觉层面上的需求与感受——“感性”,都成为一件产品是否可以得到消费者青睐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览会上曾有一个作品,大大的屏幕上是一个湿地公园场景,设计者在这个固定位置放置了四台摄像机,拍摄了整整两年。人们经过这个作品时,起初并不知道设计者想要表达什么,可是当看了一圈其他产品之后,再次经过这个作品时,会奇妙地发现同一张图片及场景有了很大的变化,刚刚经过时是春天,而现在已是冬天,树叶凋零,白雪皑皑。观众除了感叹作品的神奇,不禁要感叹时间飞逝,一张图片的变化可以给人带来这么多感官的体验和感性的触动。感性这个词总是孕育着丰富的内涵,而且和人类情感联系得如此紧密。以感性研究为基础的感性工学设计呼之欲出。真正让我决心开始研究感性工学这门学科,源于一次给学生上人机工程学课,让学生们对产品进行人机调研,发现他们不知道如何收集和解读数据,做出来的调研也不能为之后的设计起到任何作用。为了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我开始大量收集资料,归纳总结后,逐渐发现,感性工学虽然在世界上也是属于一门新兴的学科,但是其庞大的结构理论与研究方法让人折服,其运用到设计方面的数据分析更是精彩绝伦。如何用数据分析人与产品的感性特质,再为之后的产品设计建立标准的数据库体系,如何将用户的感官、情感与产品的本质及设计特点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为人设计,与人设计,是感性工学设计的核心价值,而这一特点,正是未来设计的发展方向。目前在中国,只有少数的企业和部门意识到感性工学所关注的人的情感及其在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教育界,有一些教师通过设计实践及教学逐步体会到用户感性的重要性,却发现无处找寻到有关感性工学的丰富翔实的理论资料。近年来,国内已有研究者注意到了这一领域在国内研究和应用的空白,并投入到感性因素研究中,但比较系统深入地分析感性工学的相关著作还比较少,而关于感性工学设计的更是基本没有。由于感性工学理论是如此庞大,不可能通过一本薄薄的教材就将其说得通透,但编写一本关于感性工学理论在产品设计中应用的教材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虽然是初步尝试,但希望可以填补这方面的空白,让读者通过这本教材,知道什么是感性工学,如何做感性工学设计实验,怎样将感性工学理论运用于设计之中并最终指导设计,为公司企业输送具有清晰感性思维头脑的优秀人才。并希望借此促进感性工学学科的发展。
感性工学是偏工科的数据型理论,是理性思维,而从事艺术设计的人偏抽象思维,如何将这两者完美结合,是一个大难题。为了使这本教材通俗易懂,我们在书中安排了大量的案例及图表以形象说明各种理论和程序,并将全书的重点放在理论在设计中的应用部分,尽可能使这本书既清晰地说明了各种理论,又具有非常实用的指导价值。并且本书的理论、案例、图片等研究内容都非常新颖,既契合了当下飞速发展的信息体验社会,又处于时代的前沿。
全书通过6章循序渐进地完成关于感性工学设计的分析,第1、2章理论概念与研究方法的说明为之后的内容作一个理论性的铺垫;第3章分析了感性工学设计的完整过程,使读者对感性工学知识的运用有了一个全局的概念;由于感性工学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感性实验的实施,所以这部分内容单独分立为第4章进行讲解;第5章是对感性工学设计三个具体案例运用的完整展示,利于读者能很快地学以致用;最后,第6章探讨了未来感性工学设计的发展。
经过两年的整理和编写,此书终于几近完成,在经过多个呕心沥血、伏案写作的夜晚,终于感到自己对感性工学有了系统的了解和认识。非常感谢赵阳教授给我编写这本教材的机会,让我能把自己多年的研究记录在册,并且感谢洪玲协助我完成教材的部分内容。(罗丽弦完成全书大部分十多万字的内容,包括前言、第三章、第五章、第六章的全部内容和其他部分内容;洪玲完成第一章、第二章和第四章的部分内容及后记。)希望今后可以继续对感性工学做深入长久的研究,为我国工业设计方面的感性工学设计建设出一份力!
罗丽弦
2015年7月于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