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实验教材编审委员会顾问付红星唐能越编者刘彦冷耀军孙红周雪荷吕惠嫦高晓飞徐嘉平廖玉玲 管宛嫦游翠峰章朝辉钟海明 赵冬梅李滨鸿潘莉馨谢莉娟张迪李华王丽彭江平 黄静瑜丛书序“校店合一”的办学模式突出学校办学与行业企业的有机结合,学生“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在亦店亦校的氛围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专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语文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担负着从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到能直接为其他学科服务的重任。“语文”是人文基础性和功用性兼备的学科,人文基础性体现于“语文”在培养人的语言、写作、表达等能力及提升文化素养等方面,功用性则体现在“语文”能为其他学科提供直接或间接的服务。根据“校店合一”办学模式的要求,我们把语文教材定位在进一步彰显语文人文基础性的同时,突出其功用性特征,将语文学科课程和教材放到职业需求的环境中,改变“学科本位”、“学科中心”的传统做法,以满足劳动力市场对就业人员语文能力水平的要求,关注学生就业所需的人文素质和其他素质的养成,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基于语文学科的特点,本套教材重点放在展示语文的人文基础性,旨在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等基本能力素质,同时加大对人文精神的拓展关怀度,利用语文这一学科的独特性进行其他学科难以企及的道德情操等涉及人文关怀的教育。本套教材也关注语文的功用性,挖掘语文为各专业学科的直接或间接服务性,在“校店合一”办学模式的引领下,使语文教学能直接参与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上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语文与专业学科的无缝对接,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校长 前言本教材遵循“校店合一”的办学模式特点,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基础性和文化素养养成功能,兼顾语文学科的服务功能,实现语文与专业学科的无缝对接,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一、 编写结构 整套教材分为四册,分别为《中职语文(第一册)》、《中职语文(第二册)》、《中职语文(第三册)》和《中职语文(第四册)》。每册六个单元,以文体为结构单元方式,每单元分为三个栏目内容:经典·语文、专业·语文和生活·语文。三个栏目内容各有侧重,“经典·语文”栏目侧重展示语文的人文基础性,旨在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加大人文关怀的教育;“专业·语文”栏目侧重关注语文的功用性,挖掘语文为各专业学科的直接或间接服务性,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思想指导下,使语文教学能直接参与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上,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语文与专业学科的无缝对接;“生活·语文”栏目侧重关注生活中语文知识与语文现象,提醒学生注意语文与生活的紧密关联性,语文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以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册教材的同一体裁单元间在内容编排上都有内在的逻辑性和难易度的层递性,与此同时,四册教材间的单元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也在关注语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方面有相应的梯度,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体现对应的层递性。二、 编写特点每个单元后设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旨在通过语文活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能够把学到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实践中的现实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在每单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后,对应设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小组评价表”,通过小组评价检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最后在每单元后设置一个“单元学习小档案”,让学生在单元学习后自主进行知识积累、总结和归纳。 本套教材后以附录形式收录普通话及应用文写作等内容,以强化学生的普通话和职业应用文能力。 本套教材由“校店合一”实验教材《中职语文》编写组编写,具体分工为: 散文:徐嘉平、潘莉馨、王丽。 现代诗歌:管宛嫦、章朝辉、谢莉娟。 说明文:周雪荷、赵冬梅、李华。 小说:高晓飞、廖玉玲、钟海明。 戏剧文学:李滨鸿、彭江平、黄静瑜。 古诗文:刘彦、游翠峰、张迪。 应用文:孙红。 统稿及审订:冷耀军、吕惠嫦。“校店合一”实验教材《中职语文》编写组201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