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营销理论与实务(第二版)
第二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服务营销理论与实务》一书自2009年6月出版以来,得到了高职院校广大师生的普遍喜爱和好评。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高职教学改革实践的发展,原有教材要及时修改和更新才能更好地符合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第三产业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领域,服务越来越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企业对员工的服务营销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上述背景下,高职教育领域在教学理念上明确提出了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更加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强调学科标准和职业标准的融合;在教学模式上,一方面,很多高职院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主导型的教学模式改革和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在校内努力建设仿真商业社会环境的跨专业的综合实训教学平台,加强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和应用能力,以实现与企业用人需求的无缝对接。上述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的普遍认同,成为高职教学发展的主流趋势。为适应上述市场经济发展和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创新的客观要求,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原教材进行修订。
本次教材修订的内容涉及体例创新、内容精简、侧重实践训练等多个方面。修订后的教材主要具有下列特点。
(1) 体例独特。章前设置本章阐释、能力目标等栏目,正文设有案例导入、名词点击、知识窗、小问答、卓越实践等栏目,章后设置实训课业环节。
(2) 内容更新、精简和适用。一是教材按“分析职业能力”→“确定能力目标”→“序化和精选教学内容”的思路设计和编写;二是根据服务营销发展的新趋势,将新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加入其中。
(3) 注重实践训练,突出能力培养。本书课前设置能力目标,课中设置案例导入、卓越实践等环节,课后设置实训课业,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提高职业能力。
(4) 重视运用图、表、例说明问题。
(5) 注重双证沟通。按照产学研结合型教育要求,把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技能与能力融入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中。
(6) 注意解决教材的中国化问题。所谓“中国化”,就是既不要写成土生土长的“中国乡土教材”,也不要写成洋味十足的“洋教材”,而是要把营销学的普遍原理与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另外,要着力反映我国行业服务营销的发展问题。
另外,根据立体化教材编写要求,本教材配备了精心制作的教学课件和技能题参考答案,有利于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参加《服务营销理论与实务》一书修订工作的人员和分工如下: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刘红一教授负责修订第1章、第4章和第5章;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刘方伟讲师负责修订第3章、第11章和第12章;沈阳师范大学的于世宏副教授和沈阳宝岩企业集团总裁张瀛水负责修订第2章、第9章和第10章;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夏冬讲师和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和平营业区六部经理王国丽负责修订第6章、第7章和第8章。另外,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卜嶸同志参加了本书教学课件的制作工作。
《服务营销理论与实务》一书由刘红一教授负责设计结构并最后对全书内容进行审核、修改和定稿。全书修订后,由刘红一任主编,刘方伟、于世宏、夏冬、张瀛水、王国丽任副主编,卜嶸任参编。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在此向文献作者一并表示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修改和编写时间仓促,书中疏漏在所难免,敬请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指教匡正。
刘红一
201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