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生产离不开数学,流通也离不开数学计算与分析,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学科,而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特别是在经济现象中更加广泛,比如成本、价格、效用、价值、利率、生产量、产值、利润、消费量、投入量、产出量等,因此,数学在经济理论分析中的重要作用日趋显著.

自1969年至今,从45届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以及颁奖内容来看,几乎所有的获奖成果都用到了数学工具,有一半以上获奖者都是具有深厚数学功底的经济学家,还有少数获奖者本身就是著名的数学家.注重基础教育始终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数学课程作为经济类各专业的根基,既为学习好后续专业课程做铺垫,也为学习者的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步入深度发展与变革时期,不仅对公共基础课程提出课程简化浓缩、理论够用、淡化技巧、突出应用、通俗易懂的要求,而且特别对经济数学教学内容与教材更新有具体明确的要求.本书在编写中力求突出“两重四新”特色.

(1)  重应用.以大量的经济案例讲解相关知识,将经济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先进思想贯穿于各章,加强与实际应用联系较多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训练,拉近数学和经济的距离,直接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2)  重素质.各单元前有数学家的至理名言,后有数学家的故事,中间注释数学思想及科学方法,旨在使数学文化广泛渗透,有效提高素质教育.

(3)  新理念.一是尽量将数学语言、图形、说明、训练等多项信息集于一体,图文并茂,增加教材的可读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要达到科学思想教育、方法智慧启迪和全面素质教育这一重要的数学教育的目的.

(4)  新体例.每章前有学习目标定位,后有知识结构图与链接思考,内容中穿插问题导入、知识梳理、典型例解、小贴士、应知应会、综合运用等栏目,体例简洁明快,便于学生分层次掌握,容易提高自学能力.

(5)  新结构.理论阐述简明扼要,重点加强知识应用性学习,遵循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编写,借以降低教学的难度,更加符合职教学生特点.

(6)  新内容.注重计算机数学软件MATLAB和传统数学教学相结合,为实现“淡化技巧,突出应用”目标提供有力的技术手段,体现时代感.

本书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与教学创新的特色教材,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数学为体,经济为用”为原则,注重吸收近年来高职高专经济数学教材的优点,结合高职高专实践教学改革而编写.全书共五章,内容包括极限、微分、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等经济数学应用知识,并通过应知应会和综合运用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与能力.

本书由李大军进行总体方案策划并具体组织,张淑娟和马黎任主编,张淑娟统改稿,斯日古冷、王波任副主编,由具有丰富经济数学教学实践经验的李洁教授审定.作者如下: 张俊荣、王波(第1章),斯日古冷(第2章),王波、吴春梅(第3章),马黎、张淑娟(第4章),张淑娟、爱萍(第5章),张淑娟(各章数学实验),吴春梅(附录),王波(参考答案),华燕萍(文字修改和版式调整),李晓新(课件制作).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参阅借鉴了大量经济数学的最新书刊资料和业界的研究成果,并得到谢国杰等专家、教授的具体指导与帮助,在此一并致谢.为配合本书的使用,我们提供配套的电子课件,读者可以从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www.tup.com.cn)免费下载.因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敬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