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经济学基础》作为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用经济学的思维去认识生活中的各种经济现象、去理解政府的各项经济政策、去适应所接触到的商界环境,并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高等职业教育是实践性教育,是更加注视学生能力培养的教育。当前已出版的经济学教材很多,其中不乏优秀教材,但是重视实践、实训的经济学教材却很少,适合目前高职院校学情特点、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和思维特点的经济学教材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为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编写一本既适合高职院校教师教,又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学和做的《经济学基础》教材尤为迫切。

本书作者有着多年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经验,长期坚持在高职教育的教学一线,对高职院校的现状有切身的感受,对国家高职教育的政策文件精神有着深刻的理解。本书一共分为导言、供给与需求、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生产者行为、市场结构与企业决策、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外部性与公共物品、国民收入构成与决定、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均衡、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与国际收支等十一篇内容,每一篇都分为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分为若干个学习任务,每部分都按照“新闻摘录”“案例研究”“参考资料”“结论”“内容提要”“复习题”“问题与应用”的结构框架进行编写。与目前高职院校采用的传统《经济学基础》教材相比,本教材的创新之处在于: 

1. 编写体例新颖。本教材打破传统《经济学基础》教材按照章节编排的做法,采用项目化和任务式的编写体例。每篇都以“新闻摘录”开篇,以新闻的冲击性、故事的真实性、问题的尖锐性吸引读者进入经济学的殿堂,使学生在故事的循循善诱下迫不及待地想揭开其中的经济学奥秘; 每个项目中又以“案例研究”的形式融入篇中对应的经济学知识,把枯燥的、复杂的经济学简单化、具象化、趣味化,提高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能力。

2. 繁简难易适度。传统的经济学教材过多地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往往忽视学生的基础和兴趣,复杂的计算、烦琐的推导、冗长的论述使他们还未感受到经济学的有趣就丧失了继续学下去的信心和勇气。本书只介绍经济学的基本知识,重在使学生领悟经济学的精髓。同时,考虑到部分读者自学或升学的需要,本书又以“参考资料”的形式加大知识容量,以照顾不同层次读者学习的需要。

3. 注重学做一体。传统的经济学教材大多是纯理论知识的介绍,学生学时吃力,用时不会。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加入大量的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使学生在场景化的学习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篇后面都配有复习题和问题与应用,以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

本书由李世杰、赵岩红任主编,于飞、刘全文、曹洋、高秀春任副主编。李世杰教授编写大纲并最终修改定稿。各篇执笔人为: 第一、二、七、十篇由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赵岩红老师编写; 第三、六篇由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刘全文老师编写; 第四、十一篇由河北科技学院曹洋老师编写; 第五篇由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秀春老师编写; 第八、九篇由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于飞老师编写。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国内外同行的研究成果,引用了相关内容。本书的编辑和出版也得到了作者所在单位以及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更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不敢稍有懈怠。但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疏漏或不妥之处仍难避免,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