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是全球最大的产业,也是最具发展前景的综合性产业之一。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全球旅游业连续6年实现4%的高速增长。我国旅游业发展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举世瞩目。2015年,旅游业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例达到8%,到2020年有望达到11%。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中国将在2020年成为世界旅游强国。梳理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不难发现,李克强总理在3段表述中6次直接提及“旅游”。在2016年工作回顾中提道,“国内旅游快速增长,出境旅游超过1.2亿人次,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在部署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时提出,“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加强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等。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旅游业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加速发展,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走向国民经济建设的前沿,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中国是旅游资源大国,同时也是旅游消费大国。在消费大众化、需求品质化、发展全域化、产业现代化、竞争国际化等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对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有全面的了解和清晰的认知,才能帮助我国从旅游大国阶段向旅游强国阶段转变。总体来说,目前针对国际旅游业理论和实践的图书与教材还比较缺乏,无法适应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笔者编写了这本《国际旅游业》教材。本书适合作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旅游管理者的参考读物。
本书从国际旅游业的理论与实践出发,结合国内外案例和行业数据,对国际旅游业的基本内容进行了介绍,对国际旅游业的热点话题展开了讨论,对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把握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并拓展国际视野和提升战略思维能力。全书共分为两大部分和9个章节。第一部分从整体上阐述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概况和相关政策。第二部分对国际旅游业的主要相关行业以及相关的国际组织进行了详尽阐述。第1章“国际旅游业导论”,主要阐述了国际旅游业的概念、性质和作用;第2章“国际旅游业的历史演进”,主要回顾了国际旅游业的历史发展和演变;第3章“国际旅游业的格局及特征”,则关注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格局,包括来访游客人次、旅游收入、旅游消费、区域差异、国家差异等方面;第4章“国际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对旅游业未来发展的驱动因素、市场趋势和产品趋势进行了解析;第5章“旅游政策”,主要探讨了旅游政策的制定和评估,并分析了不同国家的旅游政策特点;第6章“旅游交通业”,则对旅游交通业重要性、构成、特征进行了阐述;第7章“接待业”,主要从接待业的类型、特点、标准、管理模式进行了讨论;第8章 “旅游吸引物”,主要对旅游吸引物的定义、分类和管理问题进行了讨论;第9章“国际旅游组织”,介绍了目前世界上有较高声誉和影响力的国际性旅游组织及其职能、类型、作用和管理模式。
本书尽力向读者提供最新的资讯和观点,希望读者既能获得行业的最新经验,也能研读学术研究的最新发展,并被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所激励。由于国际旅游业是涵盖面非常广,知识专业性强,且复合程度高的研究领域,本书基础理论体系由不同领域共同构建。其中主要相关学科包括地理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管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国际贸易、心理学、景观学、环境学、政治学等。本书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吕佳颖副教授、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胡亮副教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黄欢共同编写。各章节分工如下: 吕佳颖副教授负责第1章至第5章的编写,胡亮副教授负责第6、第7、第8章的编写,黄欢负责第9章的编写。
为了保证本书内容的系统性、翔实性、新颖性和实用性,每章都包含以下特色。每章包含的特色益处学习目标有助于读者集中关注每章的重要主题导例通过引入行业案例来介绍本章主题导言引起读者对主题的思考国际视野使读者站在国际或全球的角度上观察旅游业的运行研究聚焦使读者了解旅游研究的进展和发现行业聚焦关注行业案例,帮助读者了解行业最新实践复习思考题加深读者对本章的记忆,并鼓励读者应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具体问题课后案例激发读者讨论,并阐明本书所讨论的主要议题最后,非常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左玉冰编辑对本书出版的大力支持和耐心指导。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引用了众多学者的观点,虽然尽可能地做了标注,但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国际旅游业构成复杂,管理实践日新月异,本书仅仅探索了国际旅游业的基本要素,还有许多缺陷和不足,欢迎各位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本书进一步修订完善。
编者
2017年5月〖2〗〖4〗国际旅游业〖4〗〖3〗〖1〗前言第一部分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概况和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