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保险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们也看到,保险业尤其是寿险业营销人才流失率很高,营销一线员工流失给寿险公司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影响寿险公司甚至是整个保险行业的生存和发展。与此同时,保险销售从业资格证书的取消以及互联网保险的异军突起,都对寿险公司营销人员(也有的叫寿险理财经理、寿险理财专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市场上的人身保险教材仍以学科体系为主,未能基于营销一线人员及高职高专金融类专业学生学习特点安排教材体系和内容,未能以工作任务为考量来设置相应的教学情景和项目任务。基于此,我们特编写此项目化教材。本书是与寿险公司的营销部经理、一线员工共同确定教材体系、结构、内容及资料来源,尤其是按照营销一线员工实际工作安排相应的学习情景和任务。本书符合当前高职高专教学需求: 信息量大、兼容性强、涉及面宽、实用、科学、易懂。

本书按照模块化、单元化编写。全书分为两大模块: 一是岗前准备模块,下设两个单元,围绕人身保险认知、寿险礼仪与形象设计开设; 二是寿险业务处理模块,根据购买寿险的理财顺序安排了6个单元,每个单元均按照寿险工作流程安排内容。每个单元由3~4个任务构成,即产品认知、客户开发、促成话术演练和理赔服务。每个任务包含任务描述、任务资料、任务演练、任务要点提示4个部分,每个单元都配有相应的单元总结及课下拓展,便于学生深化学习。每个任务均可安排一定课时进行学习和练习,适用于每周四个课时的学期教学。本书的特色是,通过学习可掌握寿险理财专员(经理)岗位的工作流程,以及每个险种的工作重点及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可立体化掌握各个险种的工作重点。本书适于学习过一些保险基础知识的寿险公司一线业务人员及高职高专金融类专业学生使用。

本书正是为了顺应市场需求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而编写,结合我国寿险行业的现状,特别是寿险人才教育和培训的现状,针对寿险公司一线业务人员及高职高专金融类专业的教学特点和需要,与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李俊汾经理和宋书云经理、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郗艳敏经理和中英人寿保险公司的臧雅楠经理联合编写。具体分工如下: 张惠兰负责模块二的单元三、单元四和单元七,袁雅莉负责模块二的单元五,王静文负责模块二的单元六,安伟娟负责模块二的单元八,毕波和王建辉负责模块一的单元一,郭佳和李春燕负责模块一的单元二。全书由张惠兰拟定大纲并总纂。

本书与传统教材相比有以下3个方面的特点。

(1) 本书的体例扬弃了适应传统知识体系的章节结构形式,改按适应工作体系的单元模块结构形式。本书中的单元来源于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确定的工作项目所设计的教学单元,模块来源于完成工作项目的工作过程。本书充分体现了以行业岗位工作任务做引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设计思想。按照本书组织教学,即可实现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组织教学进程,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一个教学单元的完成,也就意味着一项工作任务的完成,一般都会得到一个与实际工作相同的标志性的成果。

(2) 本书的内容不再依据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而来源于相应岗位的工作内容。教学内容的选取依据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建立在行业专家对相应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结果和专业教师深入行业进行岗位调研结果的基础上,与寿险公司的经理和从业人员联合编写。由于课程分工的不同,本书不涉及基础理论,对于必不可少的应用理论采取了嵌入相关的工作过程的方法,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通过将行业岗位涉及的新业务、新方法和新工具及时地纳入教材,贴近了行业发展实际,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3) 本书不再停留在对课程内容的直接描述,而是十分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注重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在本书的各个单元之前,一般都提出了该单元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该任务可能是学习性的工作任务,也可能是真实的工作任务。教材注重根据工作情景设计教学情景,教学活动设计内容具体,较好地模拟了岗位业务活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文献,在此对文献的作者表示感谢。与此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保险产品的不断涌现,推动了寿险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其相应的知识也在不断创新。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上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