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前言
本书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它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教高[2010]5号),结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和人才培养需要,在已出版的2009教育部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立项教材、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十一五”计算机规划教材、山西省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强校工程、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提升工程中的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结构整体优化和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的配套教材《大学计算机数据库与程序设计基础》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本书在章节安排和内容上做了调整,删除了第1版中的第11章、第14章~第16章;第12章~第13章调整为第11章和第12章;重写了第17章并调整为第14章;在第1章中增加了计算学科和计算思维的概念;新增了第13章Visual Basic数据库访问技术。
全书由程序设计基础和数据库系统基础两个模块组装而成。本书共分为两篇14章,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第1篇程序设计基础包括第1章~第9章,主要介绍计算学科和计算思维的概念、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Visual Basic 6.0的集成开发环境和应用程序设计、数据组织的基本数据类型和构造数据类型、程序的基本控制结构和结构化程序设计,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分析和设计解决它们的算法;帮助学生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科学原理;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掌握程序设计中的数据组织结构和程序流程控制结构;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第2篇数据库系统基础包括第10章~第14章,主要介绍数据库系统的有关知识、Access数据库的创建和查询、SQL基础、Visual Basic数据库访问技术。综合运用Visual Basic 和Access设计开发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实例;为学生能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打下良好基础。本书试图在这些方面做出努力。
本书由冯俊教授主编并统稿。第1章~第10章由冯俊编写,第11章和第12章由董惠丽编写,第13章由李平珍编写,第14章由张来成编写。
“大学计算机数据库与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至少应为6学分,课堂教学在54~72学时。本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使学生能真正掌握有关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至少应安排6个以上课程设计,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课下思考作业时间和上机实践时间。上机时数、课下作业时数和课堂讲授时数的比例应不低于0.5∶6∶1。
本书凝结了作者们多年来的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和在讲授“大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等课程中的教学经验。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多种大学计算机优秀教材;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各级领导的支持;负责本书编校工作的全体同志也都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之学科理论与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书中难免存在疏漏或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和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作者
2015年9月
第1版前言
为了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精神,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制定了《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2008年版)》(简称《基本要求》)。为了把《基本要求》落到实处,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启动了教材立项项目。
本书属于经济管理类计算机大公共课程教材,它是2009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立项教材。除本书外,还有《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已出版)和《大学计算机·网络应用》;每本书均配有辅助教材《题解及课程设计指导》,以便于读者自学选用。
文科计算机教学的实质是计算机应用的教育,是“以应用为目的,以实践为中心,着眼信息素养培养”的一种教育,以满足社会对人才在计算机知识、技能和应用能力方面的要求。在《基本要求》中指出,文科计算机大公共课程可以由16个模块组装而成,按上述3种组合方式编写主教材。教学实施建议,各专业的计算机大公共课程的总学时不少于144学时,可选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72学时)与《大学计算机·数据库与程序设计基础》(72学时),或选用《大学计算机·网络应用》(80学时)与《大学计算机·数据库与程序设计基础》(72学时)来组织教学。
长期以来,关于如何讲授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许多人把争论的焦点放在了语言的选择上,把讲授的重点放在了语言本身,却忽略了程序设计真正实用的基本思维方式和方法,最后导致学生几乎没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对于实际问题,如何分析问题和设计解决它们的算法;帮助学生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科学原理;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掌握程序设计中的数据组织结构和程序流程控制结构。为学生能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打下良好基础。本书试图在这方面做出努力。
本书由程序设计基础和数据库系统基础两个模块组装而成。全书共分两篇17章,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第1篇程序设计基础包含9章。第1章程序设计概述,主要介绍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第2章Visual Basic 简介,主要介绍Visual Basic 6.0的集成开发环境、应用程序结构、应用程序设计和上机操作步骤。第3章Visual Basic应用程序界面设计,主要介绍窗体设计以及常用标准控件的应用。第4章简单数据类型与表达式,主要介绍简单数据类型以及表达式的构成。第5章顺序结构程序设计,主要介绍赋值语句、数据输入、数据输出以及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第6章选择结构程序设计,主要介绍单向分支选择结构、双向分支选择结构和多向分支选择结构的程序设计。第7章循环结构程序设计,主要介绍当型循环控制结构、直到型循环控制结构和步长型循环控制结构的程序设计以及算法设计中的枚举法和递推算法。第8章构造数据类型,主要介绍数组类型、结构体类型以及其他构造数据类型。第9章结构化程序设计,简单介绍结构化方法、模块化设计以及结构程序优化,主要介绍自顶向下逐步求精设计技术和方法、过程和函数的应用。第2篇数据库系统基础包含8章。第10章数据库系统概述,简单介绍数据库系统的有关知识。第11章Access简介,简单介绍Access 2007的安装和集成开发环境。第12章创建数据库,主要介绍数据库的创建和表的创建及其操作。第13章查询与SQL基础,主要介绍不同类型的查询创建以及SQL基础。第14章窗体设计,主要介绍窗体的构成和类型、窗体的创建和修饰。第15章报表设计,主要介绍报表的不同创建方式以及报表的编辑技术。第16章宏与模块,主要介绍宏与模块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第17章数据库应用系统实例,以进销存管理系统为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开发一个进销存数据库应用系统。
由于Pascal语言具有丰富的数据类型和良好的结构,所以在数据组织的描述中,拟选用类Pascal语言作为工具;为了着重体现算法设计的思想与算法结构,对算法的描述拟选用结构化流程图(N-S图)作为工具;为了方便读者上机实践,将选用较流行的Visual Basic语言和Access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处理以及对所有算法进行编程实现。既让读者在脱离复杂语言环境下轻松学习程序设计思想和数据库应用技术,又不至于使她们陷入只有思想的纸上谈兵,这是本书的特色之一。程序设计既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带有艺术特性的变换技术,又是一门科学。本书在每章都开辟了一个课程设计题目,包括问题描述、基本要求、测试数据、实现提示和问题拓展,旨在提高读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本书的又一个特色。
本书条理清楚,内容翔实。概念表述严谨,逻辑推理严密,语言精练,用词达意。图文并茂、易教易学。在内容编排上,试图深入浅出、重点突出,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各章都配有丰富的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思考题和设计题等,通过做题可以巩固所学知识,适合于自学。
本书由冯俊主编并统稿。第1~10章由冯俊编写,第11~14章由董惠丽编写,第15章由任丽芳编写,第16章和第17章由张人上编写。
《大学计算机数据库与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至少应为6学分,课堂教学在54~72学时。本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使学生能真正掌握有关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至少应安排6个以上课程设计,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课下思考作业时间和上机实践时间。上机时数、课下作业时数和课堂讲授时数的比例应不低于0.5∶2∶1。
本书凝结了作者们多年来的教学科研成果和在讲授《大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等课程中的教学经验。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多种大学计算机优秀教材。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各级领导的支持;负责本书编校工作的全体同仁都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之学科理论与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书中疏漏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作者
201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