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前言
10年前,本书第一版与读者见面,受到同行和读者的欢迎。6年前,被列入“十一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的本书第二版摆在了读者面前,继续得到同行和读者的厚爱。2012年,计划中的第三版又被列入首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对于同行和读者如此的鼓励和支持,我一直心存感激和敬畏,唯有兢兢业业工作,力求把教材写得更好,才能回报一二。
过去的6年,企业社会责任持续受到广泛关注,不可否认,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要做到正确理解和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依然任重道远。有人困惑: 如果讲企业社会责任就是通过做公益改善企业的社会声誉、提升竞争力,那么,与公共关系、市场营销有什么实质区别?如果履行社会责任就是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而企业总能找到一些做得好的方面加以披露的,这样做又有多少意义?这样的困惑发人思考: 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究竟是什么?怎样切实推进企业社会责任?
过去的6年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商学院的社会责任被越来越多地提上议事日程。2013年,由三个国际组织联合撰写的《造福世界的管理教育——商学院变革的愿景》(Management Education for the World: A Vision for Business Schools Serving People and Planet)一书问世。该书提出了一个重大的问题——管理教育应该为谁服务?是应当服务个别人、个别组织,还是应当服务社会,致力于增进公共利益?该书认为,领导者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应当以价值为基础,靠道德原则来推动。诚然,商学院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仅仅依靠一门课程,但企业伦理相关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担负着独特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一点正在显得愈发明显。
本次修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所做修订
在本版中,主要做了如下修改:
1. 结构方面
本书从第一版开始,就确立了由“为什么—什么—如何”等三大问题构成的内容体系,即企业为什么应当讲伦理,什么是合乎伦理的企业行为,如何促进企业从事合乎伦理的行为。
关于“如何促进企业从事合乎伦理的行为”,在第一版和第二版中,主要是针对企业来讨论的,社会层次和个人层次如何促进企业从事合乎伦理的行为,并没有辟专章讨论。
毫无疑问,促进企业从事合乎伦理的行为,企业是核心,是关键。然而,影响企业道德选择的因素毕竟不只是企业自身的因素,社会层次和个人层次的因素也有重要影响。不讨论社会层次和个人层次促进企业从事合乎伦理的行为的因素,就不可能完整地理解促进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有鉴于此,在第三版中,把促进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视为一个由社会、企业、个人三个层次构成的系统,每个层次设置一章,分别是第9章“社会与企业道德”,第10章“企业道德管理”和第11章“个人与企业道德”。
2. 内容方面
内容的修订着重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注重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框架、基本方法、基本问题等; 二是注重实例和案例的更新,大量更新了“前车之鉴”“实践中的伦理”“情景题”“案例”,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现实。
在基础知识方面,主要的变化有:
(1) 在企业为什么应当讲伦理方面,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是企业伦理责任,并从六个方面——企业存在的理由、责任的铁律、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法律调节的局限性、公民社会调节的局限性、企业道德责任的可能性,阐述了企业履行伦理责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 在什么是合乎伦理的企业行为方面,充实了伦理分析理论和方法,包括补充了康德的道义论,罗斯的显见义务论,孔子、佛教、老子、柏拉图、塞利格曼关于美德的论述,以及伦理分析的一般步骤、道义论分析步骤等。
(3) 在如何促进企业从事合乎伦理的行为方面,补充了道德决策过程模型,“好”人做出坏决策的原因,公司可能从事负责任行为的外部条件,合规策略与道德策略的比较,利益相关者管理,什么样的生活是人值得过的?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生命意义?什么是理想生活?增加了学会思考(包括目的性思考、系统性思考、换位思考、批判性思考、创新性思考)以及表达价值观等内容。
在实例和案例方面
在修订“前车之鉴”、“实践中的伦理”、“情景题”、“案例”时奉行的原则是: 尽可能增加反映中国企业实践的内容; 适当增加贴近企业从业人员日常工作的情景题和案例的比重; 补充近年来出现的实例、案例。
具体地说,“前车之鉴”保留原书中的6则,删除4则,新增5则。新增的“前车之鉴”是: 东航返航事件(第3章),昆山中荣粉尘爆炸事故(第5章),“银广夏事件”(第6章),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第9章),黄光裕的浮沉(第11章)。
“实践中的伦理”保留原书中的6则,删除4则,新增5则。新增的“实践中的伦理”是: eBay的选择(第1章),苏州固锝创建幸福企业(第5章),中国五矿老挝车帮矿山社会责任实践(第8章),稻盛和夫进军通信领域(第9章),王石不行贿(第11章)。
“情景题”保留原书中的6则,删除5则,新增5则。新增的“情景题”是: 林女士的遭遇(第1章),王总的决策(第3章),新客户,老客户(第4章),M经理的“高招”(第9章),项目分配(第10章)。
“案例”保留原书中的4则,删除6则,新增7则。新增的“案例”是: 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第2章),难以达到的标准(第4章),Y公司的损耗管理制度(第5章),迟到的发票(第6章),万华的秸秆制板革命(第7章),A公司的苦恼(第9章),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第11章)。
本书结构
本书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企业伦理学基础。
第1章是企业伦理学概论,主要回答企业伦理学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学习企业伦理学等问题。
第2章是企业社会责任,介绍了企业社会责任的代表性观点,阐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四个基本问题,辨析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慈善、企业公民、可持续发展、社会创业、企业社会响应、企业社会业绩等概念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是企业伦理责任,回答了什么是伦理责任,论证了企业履行伦理责任的必要性。在讨论企业伦理问题之前,有必要先论证企业履行伦理责任的必要性。因为,如果企业不需要履行伦理责任,只要做到守法经营就可以的话,那么讨论企业伦理就显得多余了。
第3章是企业道德推理。既然企业应该履行伦理责任,那么,如何评价企业的目标、政策、决策、行为是否符合伦理要求,如何知道企业是否履行了伦理责任,就变得很重要了。第3章阐述功利主义、权利论、公正论、关怀论、美德论、企业伦理原则与规范,借助于这些伦理学理论、原则和规范,可以对企业的目标、政策、决策、行为进行伦理评价。
第二部分是企业经营中的伦理问题。
这一部分是企业伦理学概念、理论在企业经营中的具体应用。第4、5、6、7、8章分别讨论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环境保护、国际经营中的伦理问题和伦理要求,并进行伦理评价。
第三部分是促进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我们关心企业伦理,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想了解企业为什么有伦理责任,也不仅仅是为了掌握评价企业伦理问题的理论与方法,还因为我们希望促进企业从事合乎伦理的行为。
促进企业道德行为,需要社会、企业、个人共同努力,社会、企业、个人对企业的不道德行为往往都负有或多或少的责任,对减少企业不道德行为,促进道德行为,也都可以做出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贡献。
第9章介绍了道德决策过程模型,提出了促进企业道德行为的体系,讨论了社会层次促进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第10章从企业道德管理过程、利益相关者管理、企业道德文化建设、道德与利益结合四个方面阐述了企业层次促进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第11章讨论了个人层次促进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包括什么样的生活是人值得过的?道德修养方法以及表达价值观。
本书特色
第三版保留了前两版的传统,每章都有“学习目标”“前车之鉴”“实践中的伦理”“本章提要”“重要概念”“思考题”“情景题”和“案例”。
“学习目标”指出了通过学习要达到的目标。
“前车之鉴”是企业伦理学领域中曾经发生的有影响的、值得记取的经验教训。
事实上,在企业道德实践中不只是经验教训,也有堪称榜样的行为。“实践中的伦理”列举的就是这种值得赞赏的行为。“实践中的伦理”没有也不可能对某个人或某个企业做完整的评价,只是介绍某项具体的实践。
“本章提要”概括了该章的关键知识点。
“重要概念”列出了该章涉及的主要概念。
“思考题”分为两类: 一类属于复习性的题目; 另一类属于探讨性题目,一般不可能在书本上直接找到答案,主要供个人深入思考或课堂讨论所用。
“情景题”描述了现实中发生的具体情景,每个情景都至少包含一个伦理相关的问题。
“案例”都是本土的或与中国相关的,既包括曾经发生的与伦理相关的有较大影响的事件,又包括反映中基层管理者现实问题的案例。
本书是在第一版、第二版基础上做的修订,毋庸讳言,同行和读者的厚爱是我做好修改工作的动力之源。因此,我要对所有使用第一版、第二版教材的同行和读者,表示深深的谢意!
在本书的修订过程中,范恒更新了第7章的数据,胡钰、张晓东、孙海、李丽、戴舒翎、韩涛、应元兴提供了情景题和案例的素材,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清华大学出版社刘志彬老师给予了我一如既往的信任、耐心与支持。
对于书中的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周祖城
2015年4月26日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