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商业世界中,促销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在消费者空间中,促销就像水一样,时时润滑购买行为。
事实上,促销是所有的营销活动中,最广泛、最频繁、最古老又最有活力的一个精灵。
本书试图为促销提供理论和实战的基础。
关于书名
开卷之前,有必要对书名再作一说明。在现代营销的知识体系中,促销是对包括广告(AD)、实效促销(SP)、公共关系(PR)和事件营销(EM)在内的诸多分支内容的统称。这是广义的促销概念。在这个大家庭中,广告和SP是应用最广泛的两支,由于SP是效果最显著直接的促销分支,往往也将SP简称为促销或狭义的促销。广义的促销在营销教科书中占有很大的篇幅,其细分出的一些单独分支的体量也非常之大,相关的书籍如广告学经典教材在千页以上。本书的内容限于狭义的促销即实效促销,为简明表述,在书中简称为促销。
书名中的“基础”二字,是指着眼于为读者提升促销管理的功底,打下这个领域的专业基础。即不但要学习立竿见影的方法手段,而且要注重学习长期见效的理论方法,为发展和创新促销奠定好的基础。在日新月异变幻不定的促销领域,功底和基础比浮浅的手法和一时的模仿当然更加有价值。
促销在营销中的支出非常显著,因而也吸引了学术界的关注。促销的核心问题是效果。如何才能更有效?如何衡量效果?不断追求这些基本问题的更佳答案,推动了促销领域的成长进化,导致呈现出如下的变化轨迹:不断丰富和创新促销的工具方法和策略;从促销者导向转向被促销者消费者导向;从只追逐短期功利转向同时兼顾长期的品牌关系和促销伦理;从经验实战走向依赖学术研究,以图解决促销效果的模糊和不确定性问题。在宏观上,该领域的历史展现出三大演化阶段:注重经验和工具—注重消费者导向—注重学术驱动和高技术驱动。促销作为实践性非常强的领域,对学术研究的依赖相对来得晚,而对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拥抱则显得非常及时和热烈。
第5版的主要更新
在前四版的基础之上,第5版有两大新亮点:数字化促销和促销的理论基础。并且进行了全面的结构内容充实调整,使本教材更加国际化,更加贴近新的变化的商业环境,更加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主要的更新包括:
1. 数字化促销
本书第4版(2012)开始努力反映移动互联网时代促销领域的重大变化,如增加“网上促销”的相关内容。在第4版的基础上,数字化促销(digital SP)是进一步强化这一重大变化的核心概念和集中体现。特别是大数据从根本上变革了传统的促销方法,使促销因智能化、个人化而有了更精准的且完全不一样的效果。
2. 促销的理论基础
增加的新章节强化了促销的学术研究的理论内容,充实了“促销专论”,注释中补充更新了大量文献,从而增强了理论性及促销领域实践与研究的关联。
3. 优化了全书的结构
* 在原有框架的基础上,篇章的顺序调整为:“理论与工具篇”“SP策划篇”“SP执行篇”和“SP评估篇”。
* 新的“理论与工具篇”涵盖了第4版的“SP基础”和“SP工具”,并且增加了第2章“促销的理论基础”,更加突出第5版的理论性。
* 调整、补充和删减了SP工具(免费、优惠、竞赛和组合)中的内容,使得各种工具的分类形式更加明确。
4. 精选更新了全书的案例
第5版包括三类辅助教学和帮助理解实战的案例:本章案例、引例和微案例。其中,“引例”和“微案例”多为近年来市场中典型的真实个案,突出在中国环境中促销的特点,而“本章案例”则主要基于问题导向的启发式案例教学,并配有相应的教学指引,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利用案例内容开展课堂教学。
期盼
整体而言,中国的高等教育教材与国际的经典教科书还存在明显差距。究其原因,体制的问题不容忽视。这些年来,写教科书几乎成为中国高校教师不屑一顾和抛弃的工作。这与以下两个现实高度相关:其一,按照出版社的成规,写专业书的经济回报甚微,以同样的时间去做企业项目或咨询,回报可以达到写教材的几十倍甚至百倍;其二,按照高校对教师的现有评估晋升指标,亮点是论文发表和学术项目,教材的得分几乎不计。所以,写教材基本上无利无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在一个过分功利主义的社会环境中做一件淡泊功利的教育公益。
我很高兴贺和平与朱翊敏以教师为己任、为本书的第5版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将他们教这门课程的丰富体验融入了新版本之中。朱翊敏也是本书第2版的作者之一,她的“归队”为第5版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期待,本书在经历18年的市场检验和5个版本的不断改进之后,进一步得到教师、学生和广大读者的肯定和赞赏,并且在广泛的互动交流中,快速吸收各种反馈意见、批评和建议。在作者、读者、出版者共同创造价值的努力中,让这本书立得更稳,长得更高,行得更远。
卢泰宏
2016年3月21日
于广州中山大学康乐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