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统计学作为人们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得出结论的一门方法论科学,早已渗透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的研究与应用,都需要运用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其活动过程及结果的数量特征和规律性,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早已离不开统计。掌握并熟练运用各种基本统计方法,已成为高校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鉴于此,“统计学”一直被教育部列为经济和管理类高校的核心基础课程。为适应经济社会形势发展对实用型统计人才的需要,满足高校统计人才培养目标,编者组织一线骨干教师,吸收国内外优秀教材的成果,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研究积累编写了本教材。

“统计学”是高等院校管理类和经济类专业的主干课程,本书为适应高等院校管理类和经济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需要,体现《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中“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同时充分考虑高校学生的基本素质特点而编写的。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经济管理领域的统计实务工作者和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实用性。高等院校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统计学”的教学目标,应侧重于培养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分析问题能力,使学生不仅能掌握一般的统计理论,更重要的是能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认识社会经济及自然现象的规律。基于这种认识,本书按照统计工作过程的各阶段,以统计数据处理和分析为核心,从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等方面组织教材内容。同时,为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统计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其尽快熟练运用统计方法,本书在每章前面编排了引导案例,每章后面附有与该章内容相对应的、贴近现实编撰的丰富的统计分析案例,增加了重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案例教学内容。

(2) 易理解性。本书在内容编排、概念阐述、图表配置、例题选择及附表应用等方面力求符合课程教学法的要求,力求在文字表述上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方便自学。一方面,尽可能全面地阐述统计学的专业理论及方法体系;另一方面,则试图着重为学生提供一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简便易行的数量分析方法。

(3) 软处理性。计算机应用迅速普及,使得信息技术在统计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现了统计资料收集、加工、传输、储存和输出等处理过程的自动化。本书适应时代的要求,在每章后面都增加了“Excel的应用”的内容,阐明如何运用Excel进行这一章所讲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本书由杨静(内蒙古财经大学副教授)、冯便玲(内蒙古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担任主编,冀婧(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宁瑄(内蒙古财经大学副教授)担任副主编,张海霞(内蒙古财经大学副教授)参与编写。杨静负责总体框架设计、编写并审定大纲、各章初稿的修订和全书的总纂定稿。全书由10章组成,具体内容包括总论;统计数据的收集;统计数据的整理与展示;统计数据的概括性度量;时间序列分析;统计指数;概率及概率分布;抽样分布与参数估计;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写作具体分工如下(以章次为序): 第一章由宁瑄、张海霞执笔;第二、第三、第六章由冀婧执笔,第四、第五、第八、第十章由冯便玲执笔,第七、九章由杨静执笔。

为方便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本书配备了电子课件,选用本书作为教材的教师均可免费从http://www.tup.com/下载使用。

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参阅和借鉴了国内外同行的大量文献,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水平有限,加上时间比较仓促,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编者2016年7月